爲什麼歐洲總在分裂而中華相對統一?這部紀錄片給出了獨特思路


為什麼歐洲總在分裂而中華相對統一?這部紀錄片給出了獨特思路


相信很多人都會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所謂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能夠將文化延續至今?”

不過這樣的問題可能只是一個偽命題,畢竟所謂的“四大文明古國”就是個備受爭議的說法,其他文明也並不是沒有傳承。但這也並不妨礙我們探討“中國文明的延續性問題”,我們不妨把這個問題更加嚴謹化。

那麼“為什麼中國文明不但未曾中斷,甚至還保持了極高的獨立性?”


為什麼歐洲總在分裂而中華相對統一?這部紀錄片給出了獨特思路


答案當然會涉及多個方面的知識領域,但我最感興趣的是文字的力量。

注意到這個方面還是因為早前觀看過的系列紀錄片《漢字五千年》,當中談及漢字在穩固中華文化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我在瞭解漢字簡化的歷史時就曾想過,如果當年簡化運動走上了拉丁化的道路,那廣東人和福建人還能不能就吃與被吃的問題在網絡上以文字侃侃而談?

為什麼歐洲總在分裂而中華相對統一?這部紀錄片給出了獨特思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

歐洲各國之間的語言有的非常相似,其差異甚至不如中國的兩種方言大,但歐洲的分裂問題卻遠比中國要更嚴重。

美國“漢學之父”衛三畏在《中國總論》中的觀點可以解答,他曾說,一旦廢止漢字,而改用字母去拼寫漢語方言,那麼中國將不復存在。

為什麼歐洲總在分裂而中華相對統一?這部紀錄片給出了獨特思路


漢字之於中國有多重要,以及它有何魅力,這些內容留給《漢字五千年》這部紀錄片來給大家講述。

而我想講一講文明分裂與傳承中語言文字的故事。當然,我的觀點也是來自手頭查到的資料,難免存在謬誤,如有異議歡迎指出。


為什麼歐洲總在分裂而中華相對統一?這部紀錄片給出了獨特思路


歐洲人現在所用的字母文字系統最初都可以追溯到腓尼基人的創造性發明。

腓尼基人是生活在地中海東岸的一個民族,他們擅長航海和經商,控制了地中海沿岸、北非近東地區的貿易。

由於商業活動十分需要文字記錄,而來自埃及的象形文字又過於深奧,且不便於書寫。


為什麼歐洲總在分裂而中華相對統一?這部紀錄片給出了獨特思路


於是腓尼基人就以埃及象形文字為基礎,將其簡化改造成書寫簡單的22個字母。

這些字母與我們今天世界上大部分的字母文字都不太一樣,它還保留著埃及文字的表意功能。

腓尼基字母簡單易學書寫高效,很快得到了周邊地區的認可。

希臘人將腓尼基字母吸收改造,加入表元音的字母創造出我們較為熟悉的24個希臘字母。


為什麼歐洲總在分裂而中華相對統一?這部紀錄片給出了獨特思路


而所謂的拉丁人,也就是生活在古意大利中部拉丁姆的民族,又從希臘字母中發展出了拉丁字母,與我們今天熟悉的26個英文字母已經非常相似了。

這幾種字母文字從舊到新,其表意的功能逐漸弱化,到今天的英語已經很少用單純用字母來表意了。


為什麼歐洲總在分裂而中華相對統一?這部紀錄片給出了獨特思路


這是歐洲字母文字的發展歷史,類似地,文化傳播也基本沿著這一路徑。

希臘文化算得上是整個歐洲文化的起源, 在羅馬帝國尚未建立前,拉丁人是崇尚希臘文化的。

即便是拉丁人靠武力征服了希臘世界,建立起前所未有的羅馬帝國,規定採用拉丁語作為官方語言,卻依舊無法撼動希臘語的地位。


為什麼歐洲總在分裂而中華相對統一?這部紀錄片給出了獨特思路


希臘語當時已經是東歐乃至地中海沿岸地區通用的語言文字,不少非希臘地區的貴族名仕也都必須要通曉希臘語。

強勢的希臘文化有了字母文字系統的輔佐,不僅僅影響了歐洲地區,大概在公元前1世紀後期,印度半島西北部出現了印度-希臘王國,可見希臘文化的強勢。

羅馬帝國時期的拉丁文化,實際上也是受希臘文化影響而出現的文化,當帝國建立,操拉丁語的西部地區與操希臘語的東部地區形成了對立。


為什麼歐洲總在分裂而中華相對統一?這部紀錄片給出了獨特思路


這給帝國的分裂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根據我手頭資料中的觀點,如果當兩種語言同時在一個政體中共存,會有三種局面:同化、共處、衝突。

以我的理解,一次成功的擴張,文化征服應先於軍事征服,而文化中文字可能是最強力的工具。

在羅馬帝國初期,拉丁語雖作為官方語言,但很難取代希臘語的地位,為了維持相對的穩定,執政者默許了希臘語的使用,希望兩種語言共處。

這張莎草紙上用拉丁文和希臘文記錄了古羅馬著名政治家、哲學家西塞羅的演講內容。


為什麼歐洲總在分裂而中華相對統一?這部紀錄片給出了獨特思路


但事實上,拉丁語和希臘語之間有些難以相容。

拉丁語的歷史較短,並且作為一種語言還稱不上成熟,羅馬人接受教育也相當依賴於希臘典籍。

功能性上,早期的拉丁語在科學、思想、哲學方面的表達遠比不上希臘語,這也就造成了上層文化依舊依賴希臘語。

不過,拉丁語發展迅速,經過一兩個世紀的逐步完善,基本已經能夠比肩希臘語,但這反而形成了一種分庭抗禮的局面。

公元3世紀,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天災人禍後,羅馬帝國日漸衰落,為了維繫統治,羅馬帝國的最後一任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佈立基督教為國教。

然而,基督教並沒能拯救帝國,393年狄奧多西一世親手將帝國一分為二,由自己的兩個兒子分治,分界線正是兩大語言區的邊界。


為什麼歐洲總在分裂而中華相對統一?這部紀錄片給出了獨特思路


宗教這方面的知識我瞭解得不多,但我知道《聖經》主要是由希伯來語、希臘語、亞蘭語寫成,作為羅馬帝國的國教經典,必須翻譯為拉丁語,而這中間會不會因為理解不同而激化不同語言教徒之間的矛盾?

這段歷史中的拉丁語和希臘語都有各自的困境。

希臘文化雖然強勢,但由於沒有自己的原生文字,借用和發展了腓尼基字母文字,無法形成語言文字上的門檻。

這是字母文字最大的特點,它簡單易學,適應性極強,幾乎可以適應任何的語言。

但與此同時,其表音為主的屬性也非常難以維持穩定,將口音上的“十里不同音”帶到書面文字上,這給整個以字母文字為基礎的歐洲文明帶來了易分裂的基礎。


為什麼歐洲總在分裂而中華相對統一?這部紀錄片給出了獨特思路


倘若中華大地上也用使用字母文字,那麼北魏孝文帝廢鮮卑語而擁漢語的壯舉也許就不會發生。

以我們方言的複雜程度,一個省內的人都常常難以口頭交流,若是失去漢字這一紐帶,不敢想象。

儘管我們都在說漢字的好,但世界上仍流行著一種說法,認為文字的發展需要經歷“表形——表意——表音”三個階段。

按照這種說法,漢字算不上先進,甚至難以歸入這裡面的任何一類。

這種說法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一度相當流行,許多學者提出了漢字也應順應世界文字拉丁化的趨勢進行改革。


為什麼歐洲總在分裂而中華相對統一?這部紀錄片給出了獨特思路


現在我們對文字的發展有了更為全面的瞭解,不再認為表音文字是一種更先進的文字。

實際上,所有原生文明的文字幾乎都沒有發展出表音文字,漢字、古埃及文字、楔形文字都經歷了類似的發展,也難以區分表形、表意的階段。

但是很可惜,這些原生文明的文字只有漢字一直大規模使用至今,這在《漢字五千年》當中也有講述。

而表音文字幾乎無一例外都是被其他文明引進後誕生的,不侷限於字母文字,我們熟悉的日語假名、朝鮮諺文也都是此類。


為什麼歐洲總在分裂而中華相對統一?這部紀錄片給出了獨特思路


當多數原生文明都已經消逝或被他族繼承,字母文字作為一種易上手的文字系統在全世界大為流行。漢字作為碩果僅存的人類文明見證者,值得我們繼續使用和研究。

本文所提到的《漢字五千年》是我心目中初賞漢字的優秀作品,它不僅僅侷限於解讀我們自己的漢字,而是將世界文字發展的宏大歷史觀融匯其中,可以說讓人深陷其中。


為什麼歐洲總在分裂而中華相對統一?這部紀錄片給出了獨特思路


有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在我看來漢字就是我們的信仰,我們用漢字記錄了世界上最全且仍可查閱的典籍,用漢字發展出了書法藝術……

王朝更替,我們總會為前朝修書寫史,因為這片土地上信仰方塊字,而我也始終認為“漢字不亡,中華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