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中国正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

11月3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上,中国金融学会会长、第十二届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出席论坛并进行演讲。主题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面临的挑战。

周小川指出,今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有两大特点。

一是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今年是雷曼兄弟关闭破产十周年,所以国际上有各种关于十周年的讨论。“包括这十年中我们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如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如果要是发生的话应采用哪些对策,特别从十年回头看要考虑哪些事情做得对,在危机应对方面以及复苏方面哪些做得对,哪些可能做得还不够好。”周小川说。

二是由于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所提出新的挑战,全球经济形势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最近国际货币基金(IMF)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也下调了对明年的预期。

IMF近期发布的2018年秋季《世界与中国经济展望报告》,将2018年、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3.7%,均比4月的预测低0.2个百分点。IMF指出,经济仍在稳步扩张,但均衡性已经下降,部分主要经济体增速或已触顶,贸易紧张局势加剧是全球增长面临的主要威胁。

在讨论全球经济形势挑战的过程中,周小川突出了两个新的角度。

一是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的解决,甚至是贸易战或者关税壁垒增强,目前很少有人真正预测到它是怎么走的,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地估计未来会走向那里。“它也是一场博弈,也是相互之间都看你先出什么牌,我再出什么牌,下一步再出什么牌。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大家对经济增长前景感到迷茫,同时对于下一步投资感觉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号。”周小川指出,这会使投资积极性、信心各方面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滑。

二是要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计算当前贸易争端保护主义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对具体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能够带来的影响。

周小川还指出,新兴市场汇率资本外流这个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美联储利率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相关,是值得加以关注的。可能有些国家是由于自己特殊的情况,他希望这些都是特殊的个例,之间没有联系。“但他们终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相互影响,我们记得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什么呢,就是怕传染。本来一个地方有毛病,如果是个个案,可能也不难解决。但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中国也不是世外桃源。”他补充道。

在周小川看来,从全球来讲,在亚洲金融风波期间所形成的所谓“华盛顿共识”以及那时候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观点,和这一轮全球危机复苏过程中形成的观点有所区别。而对于中国来讲,面临两个方面,相互可能有一定矛盾的选择。

一是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如何管理好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好资本流动,管理好外汇储备。但在外国人看来,毕竟中国是外汇储备非常强大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所以看法也不一样。

二是中国正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国际化的机遇说实在也是提前到来的,也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当时在危机情况下传统的硬通货不太稳定,不断地出问题,流动性得不到解决,所以我们周围的贸易伙伴、投资伙伴,从韩国开始,纷纷要求和中国央行之间建立货币互换,以及提供流动性和提供稳定、信心的支持。“这样的话,就开始了所谓人民币本币互换的过程。而这个本币互换的过程在人民银行来讲,当时叫做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投资,提供这个便利。”

2014年之后,由中国政府开始采纳了所谓国际化的提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法。周小川认为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做法。对于一个只有少数新兴市场大国的货币未来有可能真正实现国际化,而国际化的要求是货币能够自由使用,可兑换程度相对较高。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接受人民币进入IMF的一揽子货币,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以后,也是在全球不断观察人民币自由使用的程度、可兑换程度的提高。周小川表示,关心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就需要更好地平衡我们对于资本流动的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