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標準化輿情摘編|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

一周标准化舆情摘编|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

一、本週輿情分析

(一)輿情數據走勢

本週標準化主流媒體輿情數據為335453條,週一至週五數據較為平穩,週六、週日為非工作日,數據相對較少。

一周标准化舆情摘编|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

輿情數據走勢圖

一周标准化舆情摘编|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

(三)標準化熱度地區排行榜

一周标准化舆情摘编|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

二、主要輿情信息

1.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舒印彪當選IEC第36屆主席。(媒體相關轉載224篇)

(經濟日報)10月22日至26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第82屆大會在韓國釜山召開,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舒印彪當選為IEC第36屆主席。這是該組織成立112年來首次由我國專家擔任最高領導職務。

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重視發揮IEC作用、做好國際標準工作,對於促進經濟全球化和“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此次舒印彪當選IEC主席,是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和國際標準工作的重要成果,反映出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一批優秀企業家和技術專家開始走到國際舞臺中央。以此為契機,我國參與國際電工領域標準工作進入新的階段,將更加深入地參與IEC重大決策、發展戰略、政策規則等的制定,顯著提升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的地位,同時通過互學互鑑,更好地熟悉國際組織工作理念和運行機制,提升我國標準化和合格評定工作水平,促進我國標準體系與國際先進標準體系一致性。

一周标准化舆情摘编|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

2. WWF發佈全球首個大熊貓友好型認證標準。(媒體相關轉載98篇)

(中國日報)2018年10月26日,全球首個大熊貓友好型認證標準(Panda Friendly Certification)在四川成都正式發佈。這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繼FSC森林認證、MSC水產品認證等通行全球的認證體系後,專為中國生產商及大熊貓保護打造的、又一重要的可持續利用產品認證體系。它標誌著此後全世界範圍的消費者可以在購買中國原產的、可持續利用產品的同時保護野生大熊貓。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保護總監樸尚德(Jean-Paul Paddack)表示:“分佈在保護區外的大熊貓種群大多位於國有林場和社區集體林內,當地居民的日常生計活動,比如採藥、放牧、林下采集等不可避免地會給它們造成干擾。為保護大熊貓,這些生計活動或多或少受到限制,居民缺乏其他方式補充收入。但是普通商業模式那種大規模對資源的利用不僅對大熊貓及其棲息地造成威脅,這種發展方式本身也不可持續。而且,大熊貓棲息地周邊社區往往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普通的規模化產業發展模式很難和平原地區競爭,只能走有特色的小而精、小而美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才有市場出路。大熊貓友好型認證所認可的產品就具備這樣的特徵——品質突出,而且產品具有公益附加值。我們相信它的推出,能同時解決保護大熊貓和生態扶貧兩個重要的問題。”

一周标准化舆情摘编|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

3. 山西省成立認證認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媒體相關轉載64篇)

(中國質量報)為了更好地推動認證認可工作服務全省高質量轉型發展,近日,山西省認證認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太原成立,這既是山西省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的一項實際舉措,也是山西省認證認可事業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近年來,山西省認證認可事業在國家簡政放權、市場經濟主體的進一步明確以及省內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大背景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十三五”以來,連續拓展了公安、農產品等多個領域,縣級綜合檢測機構、民營環保檢測機構等多種類型。山西省對檢驗檢測機構的認證認可管理正由單一的、以行政許可為主要工作內容向注重科學審批、強化事中事後監管的現代管理模式轉變。

一周标准化舆情摘编|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

4. 江蘇省“低碳城市”地方標準發佈。(媒體相關轉載52篇)

(新華社)由鎮江市政府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主辦的2018國際低碳(鎮江)大會暨江蘇省生態環境高質量主題論壇,23日在鎮江舉行。大會發布“低碳發展鎮江指數”“鎮江低碳城市綜合運營模式實踐研究報告”“江蘇省地方標準《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3項成果。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說,鎮江積極開展試點示範,推動制度、路徑和技術創新,以“鎮江實踐”豐富了全球氣候治理“中國方案”。鎮江作為全國低碳試點城市,對低碳城市建設中的探索實踐進行了總結提煉,為其他地區開展低碳城市建設,提供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鎮江標準”。

一周标准化舆情摘编|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

5. 以標準化戰略引領城市建設 激發西安城市轉型發展新動能。(媒體相關轉載68篇)

(中國質量新聞網)標準助推創新發展,標準引領時代進步。標準,是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抓手。推動高質量發展,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提出:“要狠抓:標準立市,質量強市,創建一批示範企業。”西安市實施“標準化+”戰略,以標準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城市治理現代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形成“事事有依據、處處有標準”的格局,樹立了一批“西安標準”名片,打造了一批西安城市標準品牌,讓標準成為西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和硬標誌。

推動高質量發展,西安掀起了一場城市發展方式的大變革,推行菸頭、廁所、行政效能“三大革命”,實施投資服務、生態宜居、生活品質“三大環境建設”,西安正在孕育一種嶄新的城市精神和生活方式。堅持以“高端的產業和產業的高端”為主攻方向,著力打造高新技術、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文化旅遊3+1個萬億級大產業,積極構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按照《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國際標準要求,全面加快城市標準化工作國際化建設,打造西安標準品牌,推動城市標準國際化。

一周标准化舆情摘编|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

6. 成都市城市管理精細化標準出臺 路燈要實現精準啟閉。(媒體相關轉載59篇)

(成都商報)“今後不會要求某條街道上的廣告招牌都一模一樣,我們正在制定一個技術規範導則,提煉審美原則,提供參考示範,供商家選用。”市城管委召開新聞通氣會,解讀新近出臺的《成都市城市管理精細化標準》。

《標準》詳細規定了城市管理10個領域的精細化操作,在談到“廣告招牌管理”時,相關負責人介紹了他們正在此領域推行的精細化措施。市城管委總工程師謝進則一語道出《標準》出臺的意義:成都有了城市精細化管理操作指南。《標準》提出,到2021年底,成都要力爭實現精細管理全覆蓋,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與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要求相適應,達到“全國一流、國際先進”管理水平。

一周标准化舆情摘编|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

7. 國家標準如何改變生活。(媒體相關轉載147篇)

(光明日報)如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這是各行各業都在思考的問題。實現高質量的生活,需要高質量的標準。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發佈23項新的國家標準。有人可能會問:這些標準跟高質量的生活有何關係?

窺一斑而知全豹,記者從這23項新國標裡選出3項,且看標準是如何應對我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食:從一粒米知健康觀念變化;行:交通組織設計將更科學;用:指紋識別技術將更安全。除了上述三項標準,此次發佈的23項國家標準還涉及公共安全、低碳環保、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這只是近年來我國標準化工作的很小一部分。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介紹,截至目前,我國已有國家標準3.7萬多項,覆蓋了一、二、三產業和社會事業的各個領域,部分領域標準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水平達到了80%以上。

一周标准化舆情摘编|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

8. 新型城鎮化標準化 從此有了“光明模式”。(媒體相關轉載84篇)

(南方都市報)10月26日,光明區召開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考核工作會議,試點獲得104分的高分,評估結果為優秀。

作為全國首批創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光明區希望探索出一條新型城鎮化標準化實現路徑,提煉可複製推廣的經驗,打造新型城鎮化標準化光明模式,成為試點建設的目標。成為試點地區以來,光明區總結國內外城市化發展理念,分析各地新型城鎮化標準化工作經驗,走訪調研光明新型城鎮化工作推進部門,摸清光明新型城鎮化標準化“家底”。“新型城鎮化標準體系對光明加快’四城兩區’建設,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建設深圳北部中心具有很強的引領作用和指導意義。”光明區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發揮標準引領作用,以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品質光明、人文光明、綠色光明。

一周标准化舆情摘编|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

9. “淮安大米”率先實施團體標準 為全國稻米行業首例。(媒體相關轉載61篇)

(揚子晚報) “淮安大米”在全國稻米行業率先實施團體系列標準。這意味著,淮安市將進一步規範“淮安大米”品牌管理,提升品質,做到稻米生產全產業鏈各環節的標準化。

據悉,該標準包含產地環境要求、稻穀生產技術規程、大米加工技術規範、稻穀、大米5個部分,涵蓋了“淮安大米”種植環境、生產規程、加工規範及倉儲銷售、稻米質量等生產流通全過程。“淮安大米”商標、包裝必須獲得淮安市糧食協會許可,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淮安米都有資格貼上“淮安大米”的商標。傳承千年味道的“淮安大米”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先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江蘇名牌產品”;2017年,在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淮安大米”品牌價值評估達38.59億元人民幣;淮安市成為全國第一個“中國稻米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市”。

一周标准化舆情摘编|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

10. 家電綠色供應鏈有了“順德標準”。(媒體相關轉載81篇)

(南方網)“降低供應鏈的環境風險,提升企業品牌和可持續發展潛力。”10月26日下午,“2018智能製造+綠色供應鏈推動節能環保創新論壇”在第四屆中國(廣東)國際“互聯網+”在第四屆中國(廣東)國際“互聯網+”博覽會上舉行。廣東美的製冷設備有限公司、海信家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順德製造業龍頭企業發佈了《順德綠色供應鏈宣言》。

綠色製造當前已成為全球製造業發展的新趨勢。工信部國際經濟和技術合作中心能源資源環境研究所所長助理白旻在論壇上介紹,加快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將顯著提升中國的製造業競爭力。2016年6月發佈的《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明確了“綠色製造體系創建工程”,提出打造綠色供應鏈等系列要求。“順德家電產業面臨‘綠色挑戰’。”順德作為中國家電之都,擁有美的等企業3000多家。順德區節能協會秘書長劉信堅在會上介紹了順德家電產業的綠色供應鏈建設進展和《順德家電綠色供應商評價標準》制定情況。該標準由能源績效、環境績效、清潔生產三大模塊組成,設立29項二級指標,涵蓋淘汰落後用能設備、新能源使用、環保手續完備、一般固廢及危廢合規處理等各方面情況。

一周标准化舆情摘编|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
一周标准化舆情摘编|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一周标准化舆情摘编|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