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旧事:回民饭店(徐景洲)

小城旧事:回民饭店(徐景洲)

回民饭店东侧,是一个三四米宽的巷口,通向后院,专供待宰的牛羊进入。隔三差五,巷口里会挤满看宰牛的人。小城无所乐,看杀牛宰羊,相当于西班牙人看斗牛。

巷口前面高高树着变压器,嗡嗡作响。乡下人进城,特来看几眼。电是从这里送出去的,什么时候一根电线扯到他们村就好了。宰牛匠则在支撑变压器的水泥柱子间绑上木棒,将刚杀过的牛羊悬挂上去,当街卖鲜肉。

回民饭店房屋高大,前沿是一溜女儿墙,中部尖尖耸起如塔,上书回汉两种文字店名。店内永远热气腾腾,食客熙熙攘攘,牛羊肉膻香味弥漫大街。素炸大油条、羊肉粉丝大煎包和味儿鲜美饦汤,好吃得馋掉牙。据说邳州回民从山东台儿庄逃荒而来,大榆树下煮牛骨头熬汤喝,有徐州船客闻香而至,问是“啥汤”,于是谐音得名“饦汤”。

回民饭店经理女儿,小学同班,一高兴就带我们去店里玩。进门前,一再叮嘱,不许提“猪”字,否则打嘴巴,关进铁笼一天不给饭吃,吓得我们话都不敢说。她老爸长得胖胖圆圆,像个傻乎乎大和尚,嗓门高得惊人,大叫一声房梁震掉灰。我总把他与《回民支队》电影里的马本斋想象成一个人。同学是出名鬼机灵,趁她老爸不注意,偷块羊肉藏在衣服里,分给我们每人一小块。羊肉味太膻,刚吞下肚,迎面吹来一阵寒风,激得全吐出来,气得她大骂:“王八羔子,这么好的肉给我吐!怎么吐出来,怎么吞回去!”——这丫头出了名的好骂人,骂人从不打草稿。

回民居住在同一区域,是神秘一族,特别是婚葬习俗,更是街坊邻居热门话题。他们的生活圈子相对封闭独立,没有清真寺,热热闹闹的回民饭店,应该是族人聚会的场所。我常想,回民饭店黑呼呼的高大墙壁中,可能藏着经书。

母亲偶尔会去回民饭店,花三四角钱,买一斤鲜牛肉回来包饺子解馋。猪肉凭票供应,牛肉特供回民。运河街不大,低头不见抬头见,只要有人缘,想吃牛肉了,就去买斤把。母亲端个大白碗回来,让我们快来看。白碗里放满清水,一大块鲜红牛肉,心脏似的一跳一跳颤动着。母亲说,牛肉刚杀出来,还活着呢,放在清水里,养一会儿,更好吃。夜里做梦,牛肉飞起来,变成牛魔王。

要杀牛啦!牛扯起喉咙仰天哀鸣,四面八方引来看热闹的人。心软的,说牛苦了一辈子,死了还要挨一刀,太可怜。还说,牛正在流眼泪呢。流着眼泪的牛眼,像人眼,哀哀看得你难受。最会杀牛的,叫腊月。磨好刀,两手抓住牛角,跨开腿来,用肩一顶,再大的牛,也能被他乖乖制服在地,三刀五刀了结性命。纯熟的刀法分解牛肉,赢来阵阵喝彩声。剥下来的牛皮,用棍子撑起来,高高悬挂在变压器柱子上,迎风招展,大家说这才叫“牛皮哄哄”。“文革”时腊月是造反派最得力干将,他提着刀,走到哪儿,敌对一派皆望风而逃。

几十年后,开政协会,遇到当年回民饭店跑堂小伙子“老沙”。他的提案是在原址恢复回民饭店,还说,回民饭店“黄柳牛肉”是一绝,现在只有他会做。我说怎么做。他哈哈大笑说是“秘密”,要吃,去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