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敦沙卡兰海洋公园全景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巴瑶族(Bajau)是一群“以海为家”的马来原住民,数百年来世世代代都生活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海域(包括班达海、苏禄海、苏拉威西海等),多数人潜海捕鱼为生,常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被认为是最后一支海洋游牧民族。巴瑶人世世代代生活东南亚海域,甚少踏足土地。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巴瑶人每天清晨,就早早起床,开始一天的“航海”和捕鱼,孩子们则在小船周围的海里潜水游玩。

巴瑶族人是自由潜泳的高手,能潜到30米甚至更深的海域捕深海鱼,寻找珍珠以及海参。海参不仅是巴瑶族的美食,也是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巴瑶族向外界兜售的珍品。潜水时,他们都会佩戴镶着玻璃镜片手工雕刻的木质护目镜,手持利用船上废旧材料改制的渔叉。

以前用传统渔具捕鱼的巴瑶人,为了提高捕捉鱼虾的数量和成功率,后来开始尝试自制土火药,在海里引爆用以捕鱼。另外,他们还学来了用氰化物延长鱼类存活时间的方法,用以满足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海鲜餐厅对活鱼不断加大的需求量。

由于潜水是每日必须的活动,巴瑶人在幼年时就会故意戳穿自己的耳鼓膜,来减少潜水时水压带来的痛苦。但晚年的巴瑶族人听力也因此变得不好。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岛上生活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远远看去,他们正在烤东西吃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原来是海参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自制防晒霜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猫眼看人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每每到了旅游旺季,仙本那的导游带团上岛参观时,就会给岛上居民带很多吃的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手上有吃的,马上就成为孩纸们的目标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领到零食的孩子乐呵呵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这个领到一根甘蔗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孩子开心的不停在表演后空翻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小小年纪已经扛起一家的重任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巴瑶人传统捕鱼小船叫“lepa-lepa”,船体狭窄、船头高耸,一般长5米、宽1.5米。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海上巴瑶族人的家,精准的诠释了什么叫家徒四壁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怯生生的孩子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底下就是海,真想像不出海上暴风雨的时候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中间的床单里还裹着一个婴儿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巴瑶族村落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因为没有正式的国籍身份,周围的国家也不允许他们上岸,所以他们的孩子受教育的机会几乎为零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老人家也来要食物了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他们不学数学也不学物理,学的是游泳、潜水、抓鱼、抓章鱼、抓龙虾......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没有国籍的巴瑶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