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顺风车,这次是滴滴代驾

不是顺风车,这次是滴滴代驾

8月12日凌晨,长沙滴滴代驾司机王某骑着电动车去接单,行驶到雨花区车站南路时,被后方行驶过来的面包车撞倒,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第二天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身亡,年仅29岁。在王灿司机端的APP上可以看到,当时距离他零点四十分接的最后一单,不超过2小时。死时身穿滴滴代驾工作服。长沙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认定肇事方承担全部责任,王灿不承担事故责任。

此前在入职时,滴滴公司告知各位代驾司机在他们做的每一单中会抽取2.35元的保障金,用于给各位司机购买保险,根据王某妻子提供的一份《滴滴代驾平台意外伤害保障计划赔付流程》中明确约定“代驾司机接单期间和听单期间意外伤害事故的赔付计划”,且明确约定有最高额度达120万的意外保险赔付。

不是顺风车,这次是滴滴代驾

但滴滴代驾长沙司管部门告知王某的妻子,王某作为平台的代驾司机,跟滴滴方面只是很简单的平台合作关系,出于人道主义,滴滴为王某赔付了30080元的丧葬费用,除此之外,公司没有义务对她丈夫进行其他赔偿。8月27日,王某的妻子告诉记者,经过多次沟通,滴滴公司表示出于人道主义可追加10万元赔偿费用。

王灿是在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死亡,根据法律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怎么变成了“人道主义”赔偿了呢?

不是顺风车,这次是滴滴代驾

滴滴代驾司机们在王灿出事之后才发现,每单中抽取的2.35保障金不是全部用来买保险的,而是保障计划的一部分,至于买的是什么保险,买了多少钱,保障金用来保障什么,他们完全不清楚,此前入职时通过滴滴APP查看时,滴滴向司机承诺的是“意外伤害赔付流程”,之后再看,就变成了“人身伤害保障计划。

对于司机对此前介绍的理解不同,有负责人解释称,“保险”和“保障计划”可能在不同的工作人员跟代驾司机沟通的时候表达有不一样,保障的本质是一致的,代驾司机在服务过程中出了问题,按照规定准备材料走流程就行,都会有保障。

对于赔偿问题,滴滴总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保险流程一直在走,但是需要家属配合提供事故责任认定书,120万的赔偿是要走流程的,只要家属提供责任认定书,就可以赔付。但目前家属并不配合。

“2块3毛5不是说全部用来买保险的,我们用来对全体司机有一个保障计划的,120万的保障计划他不是意外险定额给付的一个保险,是限额给付的,这个计算保准就是按照人身损害的赔偿标准进行计算,然后通过事故责任进行比例承担的一个保障计划。如果肇事方无能力或者少支付的部分就由保障计划来补充保障。”

不是顺风车,这次是滴滴代驾

不是顺风车,这次是滴滴代驾

对于滴滴的解释,王婷表示不认同,她从来没收到过要看责任书的要求,一开始滴滴公司的态度是,没有赔偿,在一步步的要求下,才变成了“人道主义赔偿”。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工伤。因此根据对应的劳动合同关系,浙江外企德科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工伤赔偿责任。如果用工单位没有为其购买社会保险,还可以进行相应行政处罚。

滴滴平台收取了代驾司机的费用,不应仅仅是简单地提供信息。代驾司机发生意外,滴滴平台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保障计划的具体内容也应该提前让代驾司机了解清楚。代驾司机是按照滴滴的服务协议进行服务以及领取相应的考虑奖励的,所以不单单只是一个平台服务关系,它是有相对责任的,只不过这个责任还需要等待法院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