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網紅國貨,真不是想像的那麼容易

伴隨品質、個性、小眾等消費理念的流行,原創設計產品,正成為消費市場的新增長點,而中國原創設計品牌也逐漸擁有了更大的舞臺。

今年5月,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淘寶發佈了《2018中國原創設計創業與消費報告》。報告顯示,從2014至2017年,原創設計商品的線上銷量持續上升,2017年已達數百億。

然而,就在十年以前, “中國原創設計”還是一片少人問津的新大陸;中國設計師甚至更傾向在國外創立自己的品牌。那時,新一輪消費升級雖已悄然開始,但國人的消費習慣與消費場景尚沒有發生本質變化。那時,馬蜂窩創立伊始,自由行與出國遊還沒有成為大多數人的旅行方式,而旅行箱,也沒有成為明星帶貨單上的一員。

就在那段時期內的2007年,箱包品牌ITO在上海正式創立,用十餘年時間,從線上走到線下,成為最具識別度的中國原創設計品牌之一。ITO的發展史,可能並非一箇中國原創設計品牌的典型發家史,但作為中國新一輪消費升級的親歷者,從他們的敘述中或能一窺中國原創設計的困境與機遇。

當個網紅國貨,真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

只是好看的產品,還沒有到60分

今天,ITO產品給人最直觀的感受是“好看、時尚”,這是初代產品Classic起便有的品牌基因。但實際從品牌一開始創立,就不是為了好看而做的設計。

活下來,尋找行業問題,用新設計來回應,這是ITO做原創產品開發時的原動力。在最初的Classic系列中,你已可隱約感受到這個品牌熱衷於打破行規。

當個網紅國貨,真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

當個網紅國貨,真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

這款一經推出便爆紅網絡的產品,僅用一年時間便成為淘寶旅行箱銷量第一。ITO創始人陳曦稱,Classic之所以成功,本質在於彌補了行業缺口:在它之前,布箱是市面上見得最多的旅行箱產品,且顏色單一暗沉,因此色彩多樣的硬殼箱自然會讓人眼前一亮。

這款只算略有創新的產品,讓ITO不僅活了下來,更有了日後實踐原創設計產品開發的牢靠基礎,用陳曦的話來說,就是為他們“供血”。2011年,Classic銷量突破50萬隻,ITO也正式開始了設計師產品的研發。

關於為何要在當時開始做原創設計,陳曦的回答很簡單直接:“就是想做一款好的箱子,顛覆大家的一些認知。而且,公司未來需要一個核心競爭力。”今天,市面上看到的ITO主推產品系列Ginkgo、Pistachio、Almond等,都是從那之後誕生的產品,而這些更好看的產品,其背後的思考和設計,都比Classic更為細緻和深入。

當個網紅國貨,真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

談及ITO的顏值,陳曦及公司首席產品設計師劉知禮均提到,旅行箱是一個可以成為時尚配飾的存在,但在當時,整個消費市場對它的認知還停留在傳統“工具”層面。

劉知禮說,那個時期,消費升級已經開始,大家在服飾上追求具有品質感和時尚感的設計產品,但這種認識尚未延伸到旅行箱。因此,你常常會在機場看見,一位穿著考究的旅客,推著一隻與其精心搭配的服飾並不合拍的旅行箱。而他絲毫沒有意識到,這隻體積碩大的箱子,比他身上的所有配飾加起來,畫面佔比要更大。而正是這只不起眼的箱子,日後卻逐漸成為人們追求時尚的工具之一。就在ITO開啟新品研發後的第五年,LV收購了箱包品牌Rimowa,機場街拍也成為了各路明星的必爭之地。在這個浪潮中,ITO旅行箱的時尚外觀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可。

當個網紅國貨,真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

然而,儘管對產品有“時尚配件”這一前瞻定位,ITO首席設計師劉知禮卻說,新產品的設計一開始都不是衝著“好看”去做的。在他看來,好看的外觀只是個自然結果,產品要做到好看太容易了,一個只有好看外表的產品是沒有花心思的,甚至,還沒有60分。

劉知禮認為,設計是一個答案,而ITO要回答的問題,顯然不只是“旅行箱不好看,怎麼破”。在他眼裡,旅行箱行業非常保守,技術迭代緩慢,十年前使用的箱子,和五十年前的沒有本質區別,其中更有許多不合理的設計,比如採用並不耐摔的材料做箱殼,使用的帶條輻腳輪強度不夠,也不好清潔……因此,當他開始為ITO做第一款產品Ginkgo時,從外殼到拉桿,甚至鉚釘、螺絲,全部重新設計,許多完全沒有行業先例可循。而在這些此前設計師並未深入的產品底層設計中,最直觀可感的,就是ITO旅行箱上頗具辨識度的圓形鎖釦。

當個網紅國貨,真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

劉知禮將這款圓鎖形容為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他指出,傳統硬殼箱大多采用扣鎖,延續了更為古老的工具箱傳統,導致這種機械鎖操作步驟過多,不夠“直觀”。而一隻圓形的鎖或開關,卻是多年來一直存在於人們潛意識的設計。老式收音機的音量旋鈕,礦泉水瓶蓋,一隻圓形的門把手,所有這些商品多年來幫助人們把圓形、扭動和打開這三個概念聯繫在一起。把人們腦海裡本來就有的設計,通過新一輪的產品設計還給消費者,這種頗具熟悉度和親切感的設計審美,不僅讓ITO旅行箱的開鎖過程更為快速和便捷,也讓它擺脫了傳統工具屬性,成為一件日常使用的可愛物品。

量產和推廣,是另一場戰役

然而,在旅行箱行業,像ITO這樣堅持深入底層設計的品牌並不多。從一個鎖釦,到一隻腳輪,再到拉桿的厚薄,Ginkgo系列的研發歷時兩年,幾乎每個零部件都打破了行業原有的設計標準。作為單個設計作品,這無疑值得自豪,但對於建立原創設計品牌來說,這只是最基礎的一步。實現新品量產,並讓它真正抵達消費者,是ITO要打贏的另一場艱難戰役。

劉知禮回憶,當年產品剛完成設計,還未正式上市,他們就帶著樣品到美國參加箱包界最大的展會TGA show。當時,他們那個臨時搭建的展位很簡陋,卻吸引了許多業內人士駐足,甚至有來自北歐的代理商,稱他們是“箱包界的iPhone”。劉知禮笑言:“我們當時很膨脹啊,對所有希望收購或買版權的要求都拒絕了。”

不過,回國之後,那份展會上的“膨脹”遭到了來自現實的直面打擊:由於所有設計都超前於行業標準,供應商表示“這個不可能做出來”。這也是談及做原創設計的困難時,陳曦最先提到的阻礙——供應鏈的創新滯後。他說,中國的很多供應商,生產能力很強,但創新能力較弱,“供應商會擔心在投入大量成本幫你做新嘗試後,產品卻無法量產。所以量大、單一的需求,是他們最喜歡的”。

當個網紅國貨,真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

當個網紅國貨,真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

從內到外,ITO行李箱的每個零部件都是重新設計的。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ITO的方法也很簡單粗暴——承擔下供應商在嘗試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成本。陳曦說:“我們一直說服供應商試試,到處幫他們找設備,還去德國給他們買了兩臺機器。”最後,ITO幾乎是通過砸錢幫供應商做生產線升級的方式,倒逼他們實現了新產品各種零配件的量產。

不過,實現量產並非重點,新產品的開發最終要觸達的是消費市場。雖然Ginkgo獲得了業內極高關注,也得到2014年德國紅點獎的認可,但在消費者層面,行李箱的輪子或鎖有什麼專利,並不是他們能直觀感受或理解的。關於這一點,陳曦和劉知禮都坦言,箱包業對消費者的教育遠不如手機。“幾年前,如果一個姑娘跟你說她的手機攝像頭有多少萬像素,你一定覺得她不是個‘正常’姑娘,但現在大家不會這麼看了”,劉知禮說。

《2018中國原創設計創業與消費報告》指出,中國原創設計品牌普遍“重設計,輕營銷”,但在當下消費市場,品牌故事開始越來越多地成為消費者的關注重點,陳曦自己也表示“酒香很怕巷子深”。因此,伴隨消費升級,ITO近年也開始強化品牌形象,增加營銷活動,通過各種渠道,讓品牌在消費市場上發出更大的聲音。

當個網紅國貨,真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

當個網紅國貨,真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

ITO的創意線下無人店

當個網紅國貨,真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