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相互保,到底买不买?

支付宝相互保,到底买不买?


支付宝的相互保,自10.16上线,成为最近几天保险圈的热搜词。


支付宝相互保,到底买不买?


截止发稿的参与人数,330万人指时可待


经过几天的发酵,保呗儿周围的人经历了如下心情起伏:

这等好事。

买买买!(0元买入)

冷静下来的忐忑和退缩。

疑惑:到底要不要买(退)?

本文较长,对相互保这种新新事物分3个部分剖析:

✦认识相互保,已了解者可跳过

✦保费的疑虑

✦相互保的缺陷分析

相信看完文章,大家也会得出自己的结论了。

1.

相互保初识


相互保,披着互助外皮的重疾险。参与方式可以参考下图:

支付宝相互保,到底买不买?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相互保


✡ 参与条件:芝麻信用分≥650分,年龄<59周岁,符合健康告知

芝麻信用分达到650分的人还可以为其未成年子女(出生超过30天)加入。

加入时0收费。

健康告知,保呗儿认为作为重疾险的健告算较为宽松的,但也是相对而言:


支付宝相互保,到底买不买?


支付宝相互保,到底买不买?



有保险经历的人购买可能有难度。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买;宫颈炎检查阳性不能买;未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良性的结节、囊肿等不能买。

但脂肪瘤,肝血管瘤,女性常见的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子宫肌瘤可以买。

低于2周岁的幼儿也有要求。

✡ 保障:癌症+99种重大疾病,赔付保险金

90天等待期(意外0等待期)后,参与者确诊或达到重疾状态——符合相互保重疾条款7.1规定,赔付保险金:

▸ 0-39周岁30万;

▸ 40-59周岁10万。

申请理赔:手机拍照提交资料,审核无异议,一次性拿到保险金。

✡ 审核:投保者只负责二审

对理赔申请,保险公司负责初审,每个相互保投保者都能查看公示、体验二次审核。

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案件公示:每月7日、21日。公示期3天。

这里保呗儿心存疑虑,放文章第3部分说。

✡ 分摊:一人出险,全员分摊

每笔赔偿,信美相互保险公司收取10%的管理费。

也就是说,赔了30万保险金,全员分摊33万;赔了3000万保险金,全员分摊3300万。

支付宝相互保,到底买不买?


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出险分摊:每月14日、28日支付宝自动划账。

大流量入口,低成本门槛、高参与度和知情权、便利的缴费方式和清晰的保障范围等特点,让相互保一上线就得到无数好评。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来了——我0元参与。但接下来我每年会分摊多少钱为自己的30万(10万)保障买单呢?

2.

要不要加入?

保费的不确定性


开篇保呗儿就说了,相互保是披着互助外皮的重疾险

①是由保险公司——信美相互开发的;

②有规范的保险条款备案;

支付宝相互保,到底买不买?

一定要看,重点看责任免除、重疾种类及理赔要求

③接受银保监会的监管。

这就是一款一年期、不含任何附加保障的纯重疾保险。

唯二不同于普通重疾险的是:

一、你可以先参与,再付(保)费。

二、保费无差异。无论20岁、30岁、40岁参与者,均摊每期保费。

按照信美相互总精算师曾卓公开说明的保费分摊测算假设:


支付宝相互保,到底买不买?


一次公示分摊6.6元,全年公示24次,则年交(分摊)保费158.4元?

但这个测算的基础是:重疾人数占比0.048%——在500万参与者前提下,一年仅100个*24期=2400人确诊重疾。

这是难以确定的,但根据《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2013年由保监会发布,下称《经验表》):

支付宝相互保,到底买不买?


支付宝相互保,到底买不买?


通过表格可见,20-59岁人群重疾发病率几乎均高于案例演示的0.048%。40岁后更是概率激增。

而相互保的参保要求(芝麻信用分≥650分,年龄<59周岁),使得参保主体为20-39岁人群,40-59岁人群次之。

网上不乏精算大神(??)们给出的保费预估,说年交400、600的都有。

支付宝相互保,到底买不买?

截图一个最容易理解的


单从官方数据来看确实重疾发生率高得惊人,但是实际保费保呗儿并不认为会高达600元,理由如下。

支付宝相互保,到底买不买?

《经验表》的制表基础是7500万条的样本保单,并非所有国人情况。其中的逆选择风险……你懂的。

根据网友分享的互助经验,说年交几十到一百的大有人在。

158和660,这个差距太大了,尤其现在是初始阶段,砸招牌无异于杀鸡取卵,支付宝和信美相互如果要保证自己的口碑和持久盈利,就不会让宣传和实际发生保费产生这么鲜明的差距。

蚂蚁信用分650以上,40岁后保额降低到10万,这其实已经是针对逆选择的风控措施。


总结一句,保呗儿认为相互保是可以参加的。

起码头一、两年,不应该出现人均超过二百元保费的大额理赔。

但是,相互保只能作为重疾保障的辅助,不能完全依赖。

这是对有经济条件的人说的,没有经济条件的或任何重疾保障的,赶紧加上这个兜底的保险吧,好歹保一年是一年。


3.

互助重疾险,无法取代重疾险


除了保费不确定,还有以下2点让保呗儿疑虑:

①“赔审团”的二审机制

说是案件公示,但相互保参与者仅仅有监督举报权。

支付宝相互保,到底买不买?

相互保规则截图


实名并给出举报证据,也就是说除非是赔款申请者的关系人(仇人???),大多数参保人根本无权质疑保险公司的初审结论。

给关系人的举报时间也仅仅是3天。Emmmmm,举报可能性很小了。

理赔越多案件、管理费收取越多——在单次赔付可以收取10%管理费的前提下,如何保证保险公司理赔调查的公平、公正、公开?

毕竟我们只有监督举报权,真正做理赔调查和复查的还是保险公司。

除此之外,我们通过支付宝购买相互保,而支付宝的股东和信美相互保险公司发起人都指向一个共同的主体——蚂蚁金服,如何信服支付宝对信美相互的有效监督?

这些是保呗儿的一点疑虑和思考,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②一年期,说停就停了,60岁后的重疾高发期更是全无保障。

支付宝相互保,到底买不买?


支付宝相互保,到底买不买?


支付宝相互保,到底买不买?


所以相互保只适合作为重疾保障的补充,不足以依赖。

PS:相互保的续保还是人性化的,连续投保无健康告知要求、无等待期(保呗儿和支付宝客服再三确认)。这也是保呗儿支持大家参与相互保的原因。

支付宝相互保,到底买不买?

作为一个没被马爸爸收买的号,保呗儿自认已经把相互保的参与机制、保费不确定性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一遍。

肯定有小伙伴要问,那你参加相互保没有?

当然参加了,保呗儿对相互保这种新事物十分感兴趣,就算当个快乐的分母,不也是很幸运的事情吗?


支付宝相互保,到底买不买?


让有保险的人,多一份保障;

让没有保险的人,产生一定的保险意识。

在保呗儿的理解里,这就是相互保最起码的意义。

see yo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