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巢湖流域基本建成10万亩环巢湖生态林带

2020年底,巢湖流域基本建成10万亩环巢湖生态林带

近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到2020年,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将得到有效防治。到当年年底,合肥市将力争建成巢湖半岛、肥西三河等环巢湖十大湿地公园、33个入湖河口湿地、10万亩环湖生态林带。

2020年底,巢湖流域基本建成10万亩环巢湖生态林带

1明确工作总体要求

紧扣绿色发展美丽巢湖主题,以巢湖水环境保护为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路径,以政策激励和生态补偿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全力构建巢湖流域农业生产和生态文明融合发展新格局。通过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净化、生态循环等多措并举,到2020年,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防治,实现“一减三基本”,即: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减量、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基本治理、农业废弃物基本资源化利用、环湖农业生态缓冲带基本建成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依托巢湖环湖北岸、庐江郭河等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及环巢湖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构建环巢湖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圈。鼓励和引导农民有序开展休耕轮作,积极推进“粮改经”、“粮改饲”、“双改单”,到2020年底,巢湖流域一、二级保护区调减水稻种植面积20万亩。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为主体,创建一批生态农场、生态农庄和生态农业企业。依托环巢湖地区特有的水文、气候和自然景观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扶持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示范村、示范园。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创建和“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到2020年底,巢湖流域一、二级保护区农业“三品”产量占比达70%以上。

2020年底,巢湖流域基本建成10万亩环巢湖生态林带

3推进化肥和农药减量

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和应用,完善农作物配方肥配方和推广模式,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在设施农业及蔬菜、果树、茶叶等园艺作物上的应用,集成推广高效施肥技术,不断提高化肥利用率。积极引进推广新优技术和产品,鼓励农民开展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扶持建设10万亩绿肥种植基地。有序建设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大力推进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科学用药融合,加快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

到2020年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以上,氮磷化肥与化学农药使用量较2015年减少15%以上。

4加强畜禽污染治理

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环境管理规定,全面落实规模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双份清单管理”工作机制。推进畜禽清洁养殖,大力推广发酵床等生态养殖技术,建设完善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加快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坚持种植和养殖相结合,推进农牧结合,推广粮牧、菜牧、林牧等生态循环模式,通过发展沼气工程、无害化粪便还田等措施,就地就近消纳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加大政策扶持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开展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生产、推广和应用。到2020年底,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6%和80%以上。

2020年底,巢湖流域基本建成10万亩环巢湖生态林带

5建设环湖生态屏障

依据划定的巢湖流域水环境一、二级保护区,推进生态林带和生态湿地建设,营造流域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综合功能。结合水稻调减等工作,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推进巢湖流域水环境一级保护区退耕退渔还林还湿还湖还草。在环巢湖大道内侧及外侧300米范围内规划建设10万亩环湖生态林带,构建乡土树种为主、植被结构多样的绿色森林长廊,形成水陆间的有效生态缓冲带和隔离带,营造生境,涵养水源,减少氮磷释放,改善湖滨生态环境。利用环湖现有河流、湿塘和洼地,建设环湖生态湿地,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湖。认真实施《环巢湖湿地公园群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巢湖半岛、肥西三河等环巢湖“十大湿地公园”建设,稳步推进33个环湖河口湿地建设,积极打造多类型、多层次的环湖湿地群。到2020年底,力争环巢湖十大湿地公园、33个入湖河口湿地、10万亩生态林带基本建成。

6推进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和放鱼养水

严格实施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开展渔政专项治理,促进巢湖流域水域生态修复和保护。继续开展以滤食性鱼类为主的巢湖水面“增殖放流”,全面推进以鱼净水。加快建设标准化鱼塘,推进水产健康养殖。优化水产养殖方式,大力发展虾稻综合种养等稻渔共生立体种养模式。推进一级保护区实行净水养殖,全面退出高密度、高投入、高污染的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到2020年底,巢湖流域水产健康养殖比例达95%以上,虾稻综合种养面积达50万亩以上。

2020年底,巢湖流域基本建成10万亩环巢湖生态林带

7

加强渔业船舶污染防治

巩固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科学控制巢湖渔船保有量,合理推进减船转产计划,引导渔民自愿有序退出捕捞行业。推进渔业船舶污染物上岸,落实渔业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联单制度,加快渔业船舶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配备或改造,加强渔业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等污染物与岸上处理设施衔接,形成渔业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闭环管理。

8实施农药统一配送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

加强农药源头监管,采取“推荐用药、企业运作、财政补贴”的方式,建设集采购、配送、零售、技术推广、包装物回收与处理一体化的农药集中配送体系。配套出台《合肥市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推荐农药品种目录》和《合肥市禁止和限制使用农药品种目录》,确保配送农药安全高效。采取“农药集中配送单位折价回收,有资质的环保单位规范化处理”等方式,组织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建立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理体系。到2020年底,力争实现巢湖流域乡镇一级农药集中配送覆盖率达100%。

2020年底,巢湖流域基本建成10万亩环巢湖生态林带

9推进农田灌溉节水减排

推进巢湖流域河流生态整治,大力建设生态护岸,增强河流自净能力,积极开展生态清淤,拓宽河流水容量和环境容量。统筹农田水利的灌溉和生态作用,建立多塘生态系统,逐片、逐步净化水质。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推进农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实现节水减排。重点开展庐江郭河区域、长丰龙门寺、肥东白龙元疃、肥西花岗、巢湖烔黄片等5大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农业节水技术。到2020年底,巢湖流域新增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3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5。

10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扎实开展农作物秸秆“双禁”工作(禁止露天焚烧、禁止抛入水体),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控制农作物秸秆面源污染。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五化”利用,加快发展产品制造、收储运销、装备制造、技术研发等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加快巢湖鑫皖、长丰皖能生物质电厂建设,支持秸秆餐具、建材等新型材料的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能源化、工业原料化利用量占比。加大农机、农艺技术集成,稳步推进秸秆还田深耕深翻作业,优化秸秆还田技术,切实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到2020年底,巢湖流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

2020年底,巢湖流域基本建成10万亩环巢湖生态林带

11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治理“三大革命”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体系。创设垃圾兑换超市,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全面完成自然村常住农户卫生厕所改造。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乡镇政府和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底,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无害化改造基本完成;乡镇政府驻地及中心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提高到80%和60%以上。

2020年底,巢湖流域基本建成10万亩环巢湖生态林带

往期精选

2020年底,巢湖流域基本建成10万亩环巢湖生态林带主办: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协办:安徽新媒体集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