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新莆田二十四景之圳湖映碧

探访新莆田二十四景之圳湖映碧

东圳水库日落 湄洲日报记者 蔡昊 摄

乍秋还夏时节,三五好友,登上城郊天马山,或驾车沿天龟线来到东圳水库坝头,举目远眺,湖面波平如镜,山风徐徐吹过,欲与天空竞自由的豁达油然而生,一段惬意的慢时光静静淌过。饮水思源,在常太镇境内、延寿溪中游,无论你是否到过这里,东圳水库兀自静卧,与莆田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东圳湖的“莆田生态样板”

从市区出发,沿市检察院旁的山路前行,不过十几分钟,莆田的“大水缸”映入眼帘,令人豁然开朗。近日,雨过天晴,我们驱车来到东圳水库。连日的降雨,给水库涂上一层别样风韵。面积约十平方公里的人工湖面,因为雨水的补给,溢满欲滴,充盈而不窕。放眼望去,库区像是一枚硕大的桑叶,又如一把大型明镜。四面青山环绕,层层叠叠的山峦恰似少女的碧簪螺髻,在宁静的午后,于万顷碧波上对镜贴花黄,一螺青黛镜中心,倒映出天马、地龙两峡谷的雄壮奇秀。

就在天马和地龙两峡谷之间,东圳水库的拦河大坝像一座巨大的屏障,莆田西北部山区的大小溪涧之水,汇聚于此,成就一湖碧水映苍穹的美景。在广阔的湖面上,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岛屿散落其中,又似少女的箱底玛瑙、翡翠,奢华而不张扬。常到水库采风的市民陈建宇说,倘若晴日的晨昏,还能在这里见到湖面流光溢彩,一轮红日浮光跃金。到了皓月当空的夜晚,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湖中静影沉璧,愈显深邃,如入仙境。

长卷宜横自青翠。东圳水库成就了圳湖映碧的美景,也成了新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从东圳水库管理局门口进入,是一条宽敞的桥坝,两侧的栏杆上雕刻着各式花样。其中一块石雕记录着当年水库建设场景的往事,另外一块石雕上的一首诗十分醒目:“北濑飞泉今化龙,木兰横跨起长虹。九华凿破壶公劈,天马羁衔凤漈通。名继四陂成伟业,泽流半岛颂丰功。萩芦南水东连海,万顷田园灌溉中。”

“这是1962年著名文人郭沫若到莆田游东圳水库后做的诗。”东圳水库管理局局长许美新介绍,东圳水库于1958年6月动工兴建,1960年4月竣工蓄水,总库容4.35亿立方米,是我省大型水库之一,也是我市的“大水缸”和生命线工程,2012年入选福建省第一批省级水利风景区。其不但具有灌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等作用,辉映成趣的湖光山色,也为市民提供了远离浮躁、饱览山水的好去处。近年来,我市通过对水库周边的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修护和生态立法,尤其是2016年水库落实18亿治理工程,通过扩容改造,使之成为水利治理的“莆田生态样板”,更是城市不可多得的后花园。

水库旁的“莆田最美公路”

东圳水库,远离城市喧嚣,默默哺育着兴化儿女,其“大水缸”的赞誉名副其实。与此同时,周边的优美风光和人文景观为其倍添魅力。记者看到,环库区有一条公路,骑行达人陈伟和几位骑友正环库骑行。山风吹拂,他们脸上的汗珠尤为显眼。“一边休闲骑行,一边呼吸清新空气,感受原生态的自然脉动,这种年轻的感觉很酷很爽。”陈伟说,近年来,这里已成为许多单车爱好者的游览胜地,不少人组团到来,满载高兴而归,而水库在迎来送往中,目睹市民们的环库锻炼,也见证城市的文娱变迁和发展。

圳湖映碧的高颜值,也促成我市又一美丽景区。其毗邻的天龟线旅游公路,是我市旅游主干道之一,全长19.7公里,入口距市中心仅2.9公里。从东圳水库坝头进入天龟线盘山行驶,沿途可欣赏新二十四景中的圳湖映碧、龟洋积雾等,以及莆田原二十四景的石室藏烟、钟潭噌响等景观,它们是天龟线沿途的美妙组成,天龟线也因此被誉为“莆田最美公路”。

从常太镇松峰村的天龟线起点,行驶十几分钟后,便可看到圳湖映碧景观。记者看到,东圳水库风光一览无遗,山水交融尽显生机。周边的村民介绍,由于水库的水位因时因势而浮动,如果是枯水期,可以登高远眺水库,欣赏水库裸露出的金黄色的土地。在水位丰裕的时候,自然要近距离感受,风雨中的水库则更显洒脱奔放,湖面被雨滴溅开朵朵涟漪,四周的山峦仿佛披挂着轻纱罗曼,有时也能欣赏到圳湖旁的草甸,缠缠绕绕间又是另外一种风情。

人文景观的独特诠释

枫叶往往是秋天的“座上宾”。然而,东圳水库的秋日,依旧绿意阑珊,一路青色的藤蔓和苔藓,记者欲睹漫山枫叶红的希望落了空。采访中,曾于去年到此观枫的市民许秋治介绍,水库旁的枫叶一般在12月份才开始变红,尤其是在深冬初春独具魅力,冬至前后,漫山红枫,层林尽染。枫叶塘就在东圳水库边上,恍若一个鲜活的梦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城厢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区作协组织文艺工作者在常太开展采风活动。文艺家们走访了解到,以往的常太枫叶塘闻名遐迩,成为常太人魂牵梦萦的乡愁。在东圳水库建库前,延寿溪流经常太全境,在坝头附近形成“北濑飞泉”,也是莆田原二十四景之一。当年,从城关进入常太的交通要道就在这里,溪的两岸是一块平原,枫叶塘就屹立其上。《莆田县志》记载,1938年3月,全县行政区划分为6区,第一区驻枫叶塘,辖14个乡镇联保。随着东圳水库成为“大水缸”造福全市人民,当年区首脑机关所在地枫叶塘以及“北濑飞泉”景点等,一起沉在水库底下,也沉在常太一代人的记忆中。如今的枫叶塘,由当地一些人士重新挖掘重现。

水库坝头右侧是刚建成的东圳精神教育基地室外文化园,而东圳展览馆,记录着莆田第一任县长原鲁山为兴修水利工程的过程,展示着当年建设的老物件,见证着当年不计报酬、愚公移山的“东圳精神”,成为全市各单位和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宋代名相陈俊卿墓地位于东圳水库后面,民族英雄、慈善家李富墓坐落在常太镇松峰村松岭山,这样的人文景观都成为“圳湖映碧”的独特诠释。加上环库区遍植枇杷、龙眼、荔枝三大名果,以及各类杂果,四季飘香,“圳湖映碧”正呈现出别样的韵味,吸引着各方游客到访。(湄洲日报记者 许爱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