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跡|再次回到家鄉,他驚呼這裡大變樣……


足跡|再次回到家鄉,他驚呼這裡大變樣……


全文共1371字,閱讀全文約4分鐘。


汽車緩緩行駛到村頭,看到村口煥然一新的“魚咀古城”牌坊和寬闊乾淨的文化廣場,剛從外地回來的魚咀村青年廖茂航有些驚詫。

這和記憶中的樣子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足跡|再次回到家鄉,他驚呼這裡大變樣……


魚咀村舊貌

一年前,民房破爛不堪,基礎設施老舊,產業幾近空白,勞動力流失嚴重,是一個典型的“空心村”。

如今,這個位於廣東英德的小村莊已舊貌換新顏,鋪著鵝卵石的村道古樸整潔,由舊房改造的民宿、咖啡廳設計感十足,最讓人想不到的是,村尾原本雜草叢生的舊碼頭已修整為沿江而砌的花海梯田,三色花田點綴著一江碧水顯得生機盎然。


足跡|再次回到家鄉,他驚呼這裡大變樣……


魚咀村新顏


這一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於碧桂園集團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所開展的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行動。

今年年初,碧桂園扶貧人員進駐魚咀村,根據當地的產業現狀與問題制定了精準扶貧方案——規模發展特色經濟作物,結合古村落的歷史風貌發展鄉村旅遊,打造古城文旅項目;同時幫助村民開展中華黑豚養殖,強化貧困村的“造血功能”,促進村民增產增收。

“現在村裡不僅村容村貌變好了,而且有了賺錢的門路,今年有四五十名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陸續返鄉就業、創業,村內也漸漸熱鬧起來了。” 碧桂園駐魚咀村扶貧工作人員宋旭說。


足跡|再次回到家鄉,他驚呼這裡大變樣……


5月20日,碧桂園啟動與全國9省區14縣的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結對幫扶


事實上,魚咀村的變化只是碧桂園開展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碧桂園積極響應黨和國家戰略號召,將扶貧提到主業高度,在各級黨委政府指導下,與甘肅省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陝西省安康市寧陝縣、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等全國9省區14縣達成結對幫扶協議,主動承擔33.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脫貧工作。

碧桂園結合自身優勢,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積極開展黨建扶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和教育扶貧,探索出一條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精準扶貧、振興鄉村的道路。


足跡|再次回到家鄉,他驚呼這裡大變樣……


陳家坡革命舊址老人講紅軍故事


截至目前,碧桂園已在14個縣成立一線扶貧黨支部,通過黨建扶貧扶志,並在全國結對扶貧點挖掘紅色旅遊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發展旅遊業直接或間接帶動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與此同時,碧桂園還結合各縣資源稟賦,幫助挖掘特色產業和優質農副產品,助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例如,廣東省英德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東縣等11縣的的綠色苗木產業,河南省虞城縣的芍藥項目,江西省興國縣的灰鵝項目等等,通過“造血式”產業扶貧讓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足跡|再次回到家鄉,他驚呼這裡大變樣……


廣東英德河頭村的桑芽項目


此外,碧桂園還通過教育扶貧扶智,為貧困地區的孩子設立獎助學金,對沒有職業技能的貧困戶實行免費培訓;通過就業扶貧扶技,結合當地群眾意願,免費開展各項技能培訓,幫助貧困戶有一技傍身,順利走上就業崗位。

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貧困村像魚咀村一樣,通過發展特色產業、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吸引勞動力迴流,逐步實現脫貧致富。

供稿:瘦成一道閃電

審校:貓行白夜、陽光正好

足跡|再次回到家鄉,他驚呼這裡大變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