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文章——天凉了,请加件衣服

我在夏天的时候,曾经渴望到秋天的时候,天高云淡,清风送爽,穿身单衣,在和煦的阳光下,或者到郊外去,或者在城市里的街道上漫步,享受人生的快意。那时候,在夏日炙烤下,对秋天的盼望都是美好的。于是,从立秋日开始,然后到中秋节,再到现在,济南特殊的气候总使我的渴望不能止渴:从秋风送爽之时,秋老虎总是扮演讨厌的不速之客,燥热总是夹杂在几分凉爽中,使人不能尽兴享受凉意给人的舒爽;穿上单衣了,在燥热中,总也穿不住,午热总会使人汗流满面,还是要解开纽扣,扒掉外衣,让肌肤曝光于骄阳下,红肿的皮肤还得继续经受阳光的裸射。一阵凉风吹过,流了汗的后背阵阵冰凉,水凉水凉的,秋天的好处丁点儿都感觉不到好处;昨天还是燥热的气候,今天就迅速降温,恨不得穿上毛衣毛裤,戴上帽子,好像冬天提前到来,没有做好准备的人们在意外的降温考验中心生寒意,谁不寻思下一步的打算?晚上可以盖被子了,可以一觉睡到天亮,春困秋乏在畅快的睡眠中了结,但久远的在被窝里写作的愿望怎么办呢?

   春天的时候,人在渴望建功立业的情绪中失意、悲戚,恨自己没有能力赶上创造人生快意的火车。临到秋天了,这是一年將终,需要进行总结的季节,黄叶纷纷落下的时刻,在庄稼纷纷入仓的季节,扪心自问:这一年中自己究竟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在讯问中,在理想与良心之间拼命挣扎中,自己就把自己逼到了旮旯胡同,没有退路。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期望中的日子里,自己一点成绩都没有,自己一点改良的办法都没有,既惶恐又忧虑不已,有时又有些坦然:成绩虽不是很多,但心里的惶惑却是少了不少,面对前途也看得更清晰了一些,至于何时达标,在所有的经历都积累足够了之后,就看自己的决心何时下了。这段期间是最忧虑的,也是最清闲的,头脑可以纵横八荒,上下千古,随意乱想。以往是少年心事,现在是老江湖了,老狐狸了,既不那么慌张也不那么紧张了,决心早晚要下,不是别人推动就是自己亲自动手。人啊,有时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真的就是自己。三四十岁的男人,举手投足之间就有那么个意思,既不大惊也不小怪。

   过去在农村里生活的时候喜欢听一首歌,歌词中这么说的“最爱这个季节,又是艳阳天”,我一直在渴望这样的日子,但总也遇不上这样的日子:不冷,也不热,微风,天高云淡,衣服穿在身上感觉很舒适,呼吸也很顺畅,不那么胸闷,不用去郊外田野,也不在屋子里待着,就在大街上的马路牙子上坐着,看街景,考虑好自己的计划,然后就动手去做,边做边改善自己的计划的疏漏,在做事中体会做人的快乐,体会把事情做成功的快乐。这份快乐只属于秋天,收获的快乐只能属于秋天这个季节,在我的家乡,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在济南收获的季节可以有两季的,感觉不到这种收获的欣喜的——没有收获业绩的我只有无名的怅惘。

   从2009年秋末开始至今算是个阶段,之前什么都不是。这个阶段是我的网络时代,从开始的懵懵懂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到现在的迅雷不惊,处惊不变,四个年头又过去了,在济南住了十多年,比老舍先生在济南居住的年头还长,虽说成绩不显,但这些年里的遭遇在任何一个下面的城市里、或者是回到家乡那边去是无法相比的,在那些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生活节奏会慢下来,时间也会慢下来,也许可以安安稳稳的生活,娶妻生子,存款百万,有车有房,有名有腕儿,但人生经历永远达不到在济南所经受的这些事的磨砺的厚度。我也后悔过“为什么好好的日子不过,到济南来丢人现眼”,事后证明吃苦都不会白白吃的,正所谓孟子所说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那一套,吃多大的苦成多大的器。我记起某位作家在他的书里写过他在告别亲友时候,亲友喊着他的名字说什么“前程是锦”的话,好像也是在说我。虽然此时的我坐在电脑前,左右无人,寂寥无声,但好像那种声音如此的惊天动地,呼喊与我,我怎能不振作精神,努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儿?

   脑子里记起许多过去的事:那时的我还在乡村中,春天里,还是积雪满山,我在大山里默默割柴;夏天晨雾中,那排排的苞米地;秋天里,远山碧透,河水清澈见底;冬天里,雪沃原野,残阳如血……

   我又想家了,想念远方的亲人,想念割不断的血缘亲情。为着自己多年没有任何成绩而羞愧,多年不能回家探亲,地球村,家是那么近在咫尺,对我来说又是那么遥远,惟愿家乡的亲人:天凉了,加件衣服,保重身体,千万保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