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嵊县出现了第一批“万元户”

2018-11-02 14:27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史华东

1982年11月26日,嵊县县政府召开首次农村专业户和重点经营户技术经验交流大会那一年,嵊县出现了第一批“万元户”

“万元户”,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最流行的词汇之一。1982年11月26日,嵊县县政府召开首次农村专业户和重点经营户技术经验交流大会,奖励了163户先进“两户”,这其中出现了第一批“万元户”。石璜公社新沃大队的薛有能,就是这首批“万元户”中的一个。

“那一年,我当上了‘万元户’,政府给我披红送匾,广播里有我的名字,养猪大户、种粮大户,人人都对我高看一眼……真是不得了哇!”今年71岁的薛有能,依然精神矍铄,当年那一幕幕往事,还历历在目。

1979年,新沃大队的猪场里有20多头母猪,但每次生的小猪没有几只。因薛有能家里养过母猪,大队书记就叫他承包猪场。薛有能就自学母猪饲养知识,再根据原先的经验边摸索边实践。他独创了多次复配技术,再加上精心饲养,提高了母猪的产猪率。这个新技术一经使用,母猪产仔数量成倍增加,最多的一次,一只母猪经过4次交配,竟然一胎生了20多只小猪。村民们觉得相当稀奇,都纷纷赶来看热闹。

第二年,薛有能被县里评为“养猪能手”。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猪场里的母猪生了一茬又一茬的猪崽,一批批小猪被卖了出去,薛有能的钱包也一点点鼓了起来。到年底,薛有能卖了成群的小猪后点了点钱,竟然超过了1万元。

后来,薛有能还当上了生产队长,又承包了10多亩粮田。由于他干一行学一行专一行,经过精耕细作,稻田产量也相当高,当年就出售给国家超万斤粮食,成为“万斤粮”大户。当年,薛有能获得了长乐区“产量第一、经济第一”样板队长的奖状。

1982年11月的那次会议上,薛有能戴上大红花上台领奖,县领导颁给他一块写着“勤劳致富,劳动光荣”的大匾,还奖励了他一辆当时有钱也难以买到的上海“永久”牌自行车。时任县长的叶家汀握着他的手说:“薛有能,薛有能,真的有才能,名副其实啊!”

随后,广播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播报:“石璜公社新沃大队第三生产队队长薛有能,是个养猪专业户,种粮大户,成了‘万元户’……”薛有能成了远近闻名的人,别人一说起他,都不禁会翘起大拇指:“城里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有几十块,他竟然一下子就成了‘万元户’,真了不起!”

后来,薛有能又承包土地,种植花木,成为大名鼎鼎的花木大户。 从1980年当上生产队长到2006年从村支书位子上退下来,他获得过省级“双带”党员、省级劳动模范、五好经营户、2004年度浙江农村十大新闻人物等诸多荣誉。但在薛有能心里,当初成为“万元户”的那段时光是最难忘、最值得骄傲的。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万元户”这个词早已成为历史,但“万元户”们劳动致富的精神还是值得世人景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