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故事」信義石牌坊,焦氏一門的傳奇人生

「渭南故事」信義石牌坊,焦氏一門的傳奇人生

信義石牌坊坐落在渭南市經開區信義街道辦南焦村,是清光緒年間朝廷為表彰當地名門焦家杜氏夫人的功德所建。石牌坊高大肅穆,工藝精湛,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建築藝術品。

據清光緒《新續渭南縣誌》記載,

“杜氏,四品封職直隸州同銜焦耀棟繼妻,讀書頗識大義。年十五歸焦,時翁姑雖歿,猶設龕朝夕祀之如生。夫病,常禱神願以身代。及卒,欲身殉,親族責以撫孤大義,乃止。延師教子興杕讀,皆一時宿學人望。曰:非此不足以養蒙端品。子歿,撫侄孫永炎為嗣。尤樂施好義,如捐倉、助餉、助賬,捐修貢院、縣城池、橋樑、衙署、廟宇,倡建省城試館。各善舉所費不下數萬金,毫無吝色。論者謂有丈夫風。邑令張國鈞上聞,旌表。”

杜氏從小識字明理,15歲就嫁給喪偶的四品直隸州同銜焦耀棟。時公婆已逝,杜氏設龕早晚祭拜。其夫焦耀棟生病後,每日求神拜佛恨不得替他生病。焦離世,杜氏痛不欲生,欲殉夫而去,親友以撫養孩子為由將其及時勸阻。為了讓兒子焦興杕好好讀書,杜氏請到了當

地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學者作老師。她說,只有這樣才能讓兒子脫矇昧,端人品。後其子早逝,她又立侄孫焦永炎為嗣。杜氏平時樂善好施,捐倉助餉捐修科場,修路架橋建㾄,做慈善不下數萬金,毫無吝色,都說她有大丈夫風範。時任渭南縣令張國鈞將其事蹟上報朝廷,立坊旌表。

杜氏夫人能有這樣的修養和德行並不奇怪,因為她的丈夫焦耀棟本就“生平好義舉”。據《新續渭南縣誌》,道光丙午年間(公元1846年),關中饑荒,焦耀棟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另外他還捐資重修渭南文廟、湭河橋,出資刊印《關中金石記》。

信義石牌坊高約9米,正面向東。最上層疊簷之上有一小頂閣,內豎刻“聖旨”二字。下方為一橫匾,刻“鳳誥榮頒”四字。下方橫刻:“皇清誥授中憲大夫煥卿焦公德配恭人節孝坊”。再下方是一副短柱聯:“貞松不老,皓月長明”。最下方是基座大門,門聯豎刻為:“冰霜自勵千秋志,鐵石常懷一片心”。石牌坊背面,除有同樣精美的雕花外,豎刻大門聯:“聖操不讓象峰古,清節遙追渭水長”。

「渭南故事」信義石牌坊,焦氏一門的傳奇人生

「渭南故事」信義石牌坊,焦氏一門的傳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