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學述真」站樁怎麼出功夫?來看看

「武學述真」站樁怎麼出功夫?來看看

站樁講“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太極拳講“由大圈入小圈,由小圈入無圈”到底如何體現!

「武學述真」站樁怎麼出功夫?來看看

傳統拳的練習是一個“節節後縮”的過程,由手及肘,由肘及肩,由肩及身,不斷由大關節代替小關節去用力,慢慢的形成了用身體的整體勁力去克服身體各部位所遇到的阻力,這是一個功力增長的過程,也是身體不斷整合的過程,同時我們從外形的動作來看,幅度越來越小,最後要求做到用“內臟”的動,帶動“軀幹”,再由軀幹帶動“肢節”運動。

我們所看到的站樁的方式,也是遵循這種規律的,從外形看,好像沒有動,但實際上,身體的關節在不斷撐拔,身體也在努力向各個方向運動,是由普通的動作,變成了關節縫隙開合的動作。以上是練習的方法,但在實際運用當中,還是得顯形的,沒有外形的動作,就不可能達到所要表達的意思,身體盤練的方法應與用法區別開的。公眾號典傳國術。

「武學述真」站樁怎麼出功夫?來看看

實際在用的過程當中,我們要做到內臟一個“顫動”,可以帶動身體至肢節有一個較大的“整體運動”,就相當於小齒輪帶動大齒輪,有個“轉速比”,所以內臟的“盤活及顫動”是非常重要的,內臟的動又是在橫膈膜的作用下運動的,所以隔膜的瞬間發勁,才是動作快慢的決定性因素。我們要做到起動快,必須要做到隔膜的發動快,用“驚”起是比較恰當的,而隔膜的運動可以在神經反射下產生,就類似我們人在受到驚嚇時的表現,所以最終反應速度的根本在於神經反射。公眾號典傳國術。

有朋友說,發勁的模式是“起於腿、蓄於腰、轉於背,出於手”,這個沒什麼錯,特別適合體育運動類的用力模式,在傳武當中,講“身備五弓”,特別是胯脊形成的身體的最大的一張弓,如果說一般運動是由腿及手,節節上傳,傳武則是由胯脊向上向下分成兩部分產生作用力,一部分用於打擊,另一部分用於將勁力通過腿部傳遞至地面,再由地面反彈而起,使整個身體往前“闖”進,簡單點講的話,就是“梢起根追”,這樣的動作既有速度又有力度,人體最大的能量來自於身體的體重,能夠把身體快速往前竄出,這種衝擊力是我們所追求的。

「武學述真」站樁怎麼出功夫?來看看

我們看到生活中,小貓受到驚嚇時,能夠瞬間竄出幾米開外,而其身體的發動動作又是相當小的,只看到身體一顫,整體就出去了,如果我們練拳也能夠達到這個效果,那就是頂尖高手。

(關注vx平臺“典傳國術”瞭解更多武術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