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十強」產業成爲支撐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載體|前沿觀察

山东:“十强”产业成为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前沿观察

本文首發於2018年11月1日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誌

記者 杜壯

| 本文共 4,681 字 閱讀需 10 分鐘

——獨家專訪山東省發展改革委投資處、高技術處、重大辦相關負責人

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啟動以來,山東省聚焦“十強產業”,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建設。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海洋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醫養健康、高端化工、現代農業、文化旅遊、雙創平臺、現代物流等12類產業為主導和重大基礎設施為保障的“12+1”項目體系,先期儲備項目900個,總投資近4萬億元。

今年初國務院批覆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根據部署,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將力爭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逐步形成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這意味著新舊動能轉換從中央到地方梯次深入推進。

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通過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更加迫切,意義更加重大。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成為山東乃至全國經濟的一道緊迫考題。近日,山東省發展改革委投資處、高技術處、重大辦相關負責人就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情況,接受了本刊記者的獨家專訪。

山东:“十强”产业成为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前沿观察

“四新經濟”加速崛起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5月,山東省委、省政府正式出臺《建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協調推進體系的工作方案》,聚焦“十強”產業和“放管服”、高層次人才、重大基礎設施三大支撐,構建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協調推進體系。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山東如何加強對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新技術等“四新”方面的支持?

高技術處相關負責人:近年來,山東省圍繞推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四新”促“四化”為戰略方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制定出臺了創新驅動發展、科技體制改革、“雙創”、“互聯網+”、電子商務等系列政策文件,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各行業各領域深度融合,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新技術發展勢頭良好。

一是深入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構建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金服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著力培育創新型骨幹龍頭企業,搭建體制機制更加靈活、更高層次的創新載體。支持浪潮集團、萬華化學成功創建國家創新百強,先後兩批認定41家省級創新百強試點企業,支持率先開展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積極爭取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8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62個,均居全國前列。其中,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佔比達到80%以上,成為支撐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載體。

二是構建開放包容環境。圍繞以“四新”企業市場需求導向為中心,紮實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改革審批方式,推進“照後減證”、合規監管。持續推進“多證合一”改革,推行市場主體簡易註銷登記改革,提高工商註冊便利化水平。取消不必要的行業門檻限制,最大限度取消企業資質類、項目類等審批審查事項,減少政府對企業創新創業活動的管制。推廣“互聯網+政務服務”,普及網上預約、審批、諮詢,全面實行並聯審批、陽光審批、限時辦結等制度,提高審批協同性和辦事效率。

三是打造一流人才隊伍。聚焦新模式、新業態、新業態、新產業,圍繞高端裝備製造、高端化工等“十強”產業,引進培養“兩院”院士、“千人計劃”等高層次人才。對接重點行業領域需求,按照“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優質項目(優勢學科)”模式,面向全球“一事一議”引進頂尖人才團隊。組織實施新工科優先發展計劃、青年人才國際化培養計劃、企業家發展領航計劃等,增設面向新經濟、新產業的學科專業,培養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

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強風投機構等與“四新”企業和項目的對接,支持符合條件的“四新”企業上市或發行票據融資。鼓勵銀行提高針對“四新”企業的金融服務專業化水平,不斷創新組織架構、管理方式和金融產品。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向“四新”企業提供結算、融資、理財、諮詢等一站式系統化的金融服務。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引導和鼓勵眾籌融資平臺規範發展,加強風險控制和規範管理。完善知識產權估值、質押和流轉體系,依法合規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專利許可費收益權證券化、專利保險等服務常態化、規模化發展,支持知識產權金融發展。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6月20日-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在山東重點調研了威訊聯合半導體公司、太陽能德州小鎮等公司,並勉勵大家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那麼,山東如何促進創新能力建設的機制建設?

重大辦相關負責人:一是建立“10+3”協調推進體系。

研究制定了“10+3”協調推進體系工作方案,構建了1名省級領導牽頭、1個專班推進、1個規劃引領、1個智庫支持、1個聯盟(協會)助力、1支(或以上)基金保障的“6個1”推進體系,統籌推動各項工作。目前,各專班均已組建開展工作,智庫首批專家匯聚了245位國內外一流學者,其中兩院院士26位,聯盟(協會)正加快組建,八支產業基金已經基金決策委員會審議通過,支撐體系逐步健全完善。

二是健全組織機構。山東各市、各部門加緊設立常設辦事機構,落實專門工作力量,參照省級模式構建了協調推進體系,縱橫聯動的協調服務機制基本建立。

三是開通運行三大服務監督平臺。山東省重大辦創新工作思路,開發建設了熱線、網站、微信公眾號三大服務監督平臺。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在聚焦“十強”產業,推進產業升級貴省是如何佈局的?

重大辦相關負責人:

在發展方向上,堅持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並舉,科學確定了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十強”產業,努力把每個產業做成萬億級以上體量、全國一流、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

在發展理念上,堅持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實現傳統產業提質效、新興產業提規模、跨界融合提潛能、品牌高端提價值。

在發展路徑上,做好“去、增、提”三篇文章,“去”就是化解過剩產能拓展動能轉換新空間,“增”就是推動新興產業加速崛起、擴容倍增,“提”就是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形成新動能。半年來,“四新經濟”加速崛起,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服務器等新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19.4%、100%和58.3%,網上零售額增長36.5%。傳統產業質效雙提,裝備製造業增幅高於規模以上工業2.5個百分點,休閒農業經營主體達到12000餘家,帶動近60萬農戶受益。

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

建設初見成效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據瞭解,2017年4月,山東省啟動重大項目庫建設,前期儲備了900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在此基礎上,優選了第一批45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8萬億元。那麼,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中的項目如何被篩選出來?

投資處相關負責人: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啟動以來,山東省聚焦“十強產業”,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建設。先後3輪組織各市、各部門篩選提報項目4000多個,徵求行業管理部門意見建議、與各市逐一開展對接,逐個項目落實條件和壓實投資,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海洋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醫養健康、高端化工、現代農業、文化旅遊、雙創平臺、現代物流等12類產業為主導和重大基礎設施為保障的“12+1”項目體系,先期儲備項目900個,總投資近4萬億元。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項目庫具體包括哪些產業?

投資處相關負責人:今年2月份,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組織開展了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優選工作,從儲備項目中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一批優選項目450個。

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一批優選項目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進辦公室關於公佈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一批優選項目名單的通知》(魯重大辦〔2018〕37號)印發,項目總數450個,總投資1.8萬億元。

從產業看,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項目為265個,佔比為59%,高端化工、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等傳統產業項目135個,佔比30%,體現了新動能主導未來總體產業格局的示範導向。

從區域看,濟南、青島、煙臺等三個核心區項目119個,佔比超過1/4,突出了三核作為新舊動能轉換主引擎的重要作用。

從規模看,項目平均單體投資為40億元,100億元以上的項目47個,50億元以上項目88個,大項目帶動能力整體較強。

從階段看,先期開工類項目233個,計劃2018年底前新開工類項目175個,儲備類項目42個,既為新舊動能轉換一年全面起勢提供強力支撐,也為項目持續性梯次推進積累了後勁力量。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項目庫目前發展到哪個階段?

投資處相關負責人:截至6月底,第一批優選項目已開工310個,其中,上半年新開工99個,佔計劃新開工項目的56%,濟南哈工大機器人、青島空客直升機、濟寧凱賽金鄉生物基長鏈二元酸等項目落地開工。上半年累計完成投資663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40%。

煙臺萬華聚碳酸酯、濰坊北汽福田發動機智能工廠等400個“十強產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593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43%。濟南機場北指廊擴建工程、濟南至萊蕪高速鐵路、黃水東調二期工程等基礎設施類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預計下半年實現開工。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在完善項目協調推進機制方面,省發展改革委做了哪些工作?

投資處相關負責人:主要有三點。一是建立項目落地推進機制,堅持用工程的辦法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建設,明確市縣政府項目推進主體責任和省直部門協調指導責任,制定細化了2018年度投資目標和開工計劃,集中力量抓好入庫項目協調推進。部署全省開展了重大項目集中開工落地活動,批量啟動項目建設,營造抓項目、促投資的良好氛圍。加強項目推進的調度監測,項目推進落實情況作為省委、省政府重要工作,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名義,按季度通報各市人民政府和省直各部門。推動建設“縱向貫通、橫向聯通、覆蓋全省”的重大項目管理服務平臺,目前平臺已獲得省政務服務辦公室批覆。

二是構建項目政策支持體系,不斷完善支持入庫項目的政策體系。抓好政策傳導落實,切實在規劃選址、項目審批、建設用地、資金投資、服務保障等方面對重大項目予以優先支持,推動項目落地實施。進一步集聚和創新各類支持政策,對重大項目予以優先支持。明確提出了對重大項目實行用地計劃單列、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投資引導基金讓渡收益、建立項目審批綠色通道、高端化工類項目專門聯合審查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

三是協調做好重大項目融資保障,著眼於破解重大項目融資問題,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重大項目推介活動,1月與省財政廳一起召開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推介會。6月聯合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舉辦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發佈推介暨金融支持對接會,公開發布推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達成合作意向的12家銀行與優選項目企業進行了現場簽約,初步簽約授信金額超過100億元。創新金融支持新舊動能轉換模式,及時在山東省企業融資服務網絡系統發佈撮合項目信息和融資需求。

萬事開頭難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我們注意到,山東曾有兩個70%,傳統產業佔工業比重約70%,重化工業佔傳統產業比重約70%。那麼作為中國重要的經濟、資源和人口大省,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目前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哪些痛點?

重大辦相關負責人: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半年來,在起步階段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思想觀念仍需進一步轉變,對新舊動能轉換的內涵認識不夠,體會不深,政策制定上思想還不夠解放。

二是產業發展同質化亟需重視,發展重點不突出,發展方向同質化,各地在新舊動能轉換重點產業設置上,貪多求全,缺乏針對性,不利於集中優勢資源形成優勢產業。

三是招商引資力度仍需提升,招商引資理念落後,還沒從靠感情、靠資源、靠政策,轉變到靠環境、靠產業、靠人才招引項目上來,對商業性招商代理、產業鏈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應用較少。

四是要素支撐能力依然不足,中小微企業急需的“中層人才”“技能工人”匱乏,高鐵、機場、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配置不足,省裡和各市的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大部分還在對接階段,尚沒有完全進入運作和投放,企業申請使用基金難度較大。

打造新舊動能轉換樣板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下一步,針對新舊動能轉換,貴省將採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重大辦相關負責人:當前,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各項工作機制、框架、路線都已經明確,下一步,主要是按照時間表、路線圖,切實按照工程化的辦法推進,著力解決動能轉換全局性、關鍵性難題。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具體來說,發展重點有哪些?

重大辦相關負責人:

一是進一步優化完善“10+3”協調推進體系,統籌推進智庫、聯盟(協會)組建運轉與產業基金落地運作等工作,激發各要素間的“化學反應”,形成推進“十強”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二是高度關注重大政策的爭取和落實,對於已經明確的政策,協調有關部門加快落地;對於相對原則的政策,加強與國家部委的銜接和爭取,力爭儘快做實。

三是繼續強化重大項目謀劃儲備,突出質量優先原則,完善篩選辦法,對入庫項目實行動態調整。

四是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圍繞化解過剩產能、振興實體經濟等方向,精選一批具有重要引領、支撐和示範作用的試點示範項目,打造新舊動能轉換樣板。

五是緊緊圍繞山東省產業發展需求,進一步整合資源,以創新資本為紐帶,以創投機構為先導,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創新體系。

六是圍繞“十強”產業,謀劃引進更多創新型、基地型、補鏈型、終端型產業項目,強化集群企業上下游的內在關聯強度和橫向配套緊密度,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集群。

山东:“十强”产业成为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前沿观察

杜壯 近期文章

工業機器人“消費降級”? 一個偽命題

2018年雙創周北京會場今開幕 海淀區每年將徵集支持20個創新項目

從產品到技術 企業“走出去”步伐加速

END

山东:“十强”产业成为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前沿观察山东:“十强”产业成为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前沿观察
山东:“十强”产业成为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前沿观察山东:“十强”产业成为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前沿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