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做“店小二”式服務 山東領跑國企混改

■ 中國工業報記者 經曉萃

最新公佈的10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49.3%,從行業來看,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PMI分別為51.4%、50.3%,均運行在景氣區間。數據表明,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正在持續推進。“聚焦主業實業·爭當高質量發展主力軍”論壇日前在山東濟南舉辦,時機恰到好處。

如何聚焦主業實業,如何讓企業進一步激發內在活力,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不僅僅是各級政府部門關心的問題,也是國企自身良性發展所必須解決的課題。論壇上,山東省政府的官員和來自經營管理一線的明星企業家們面對面,針對上面的話題展開討論,熱議當中雙方並不藏私,一股腦地將自己的觀點和經驗一吐為快,讓在場聽眾受益匪淺。

“管企業”轉向 “管資本”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短期增速再下臺階,供給側改革正需要不斷深入到位、全要素生產率有待提高。山東作為製造業大省,如何做到讓國有企業改革落地落實,讓企業安心搞改革搞創新,山東省給出了響亮的答案。

在論壇上,山東省常務副省長王書堅表示,山東將拿出最優質的資產、最具潛力的項目,不設准入門檻,不限持股比例,真誠的和國內外資本合作。

這個保證讓在場企業家都很興奮,它確保了企業不再擔心公平公正問題,透明地參與改革創新,全心全意地聚焦企業制度的建設、產品研發的推進。

在此基礎上,王書堅又添一把火,表示山東將堅持把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途徑。他進一步承諾,山東將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基本實現新企業開辦不超過3個工作日,新項目從立項到開工不超過45個工作日的目標,全力打造審計事項少、辦事效率高,企業群眾獲得感強的一流營商環境,對所有來山東的企業都將一視同仁,全方位提供保姆 “店小二式”的服務。

誠如王書堅所說 “山東的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已經全面起勢”,據記者瞭解,到2018年底,山東省國資企業混改比例達到62.26%,超過國內其他省份六個百分點。

從 “管企業”向 “管資本”,這一轉變促使山東的企業改革向更深推進。山東省

政府給自己的角色定位非常清晰,這展示了山東省全面激發國企新活力的決心。

做強主業是硬道理

政府搭好框架,企業更好發力。歸根結底,要解決國企自身發展問題,承擔起國之大任,關鍵是要聚焦實業主業並不斷做強、做優,這已經成為參與論壇研討的明星企業家的共識。

近些年,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很多製造業企業也開始百花齊放,什麼領域賺錢就涉足什麼,主業反而不突出。如今,在市場大幅波動的情況下,很多企業處於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甚至變成 “殭屍企業”。“殭屍企業”又反噬主業,以致成為企業發展的拖累。

在心無旁騖攻主業方面,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最有發言權。他表示,自己做企業這麼多年堅持圍繞一個發動機主業打轉。據瞭解,也曾有人建議譚旭光做房地產、做酒店,但都被他拒絕了。

一向精明的譚旭光恰恰把握了企業發展的核心。他說:“我們抓住創新的牛鼻子,創新不光是科技創新,還是體制創新、制度創新、人才創新,這是一個體系。”

完整體系的建立成就了企業專一地在自己主業裡不斷成長。如今,山東重工已經發展成跨越歐洲、美洲、東南亞等地區,營收和利潤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均超過13%,極具特色的國企發展典範。

而從傳統的國企變成了細分行業的冠軍,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廖增太也強調了自己的堅持。他表示,二十年來,秉承敢想敢幹的精神,萬華不遺餘力地打造技術創新,擁有多項世界首創技術,將改革、創新不斷地往前推進。

如何聚焦主業實業,同樣是裝備製造業龍頭的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也有自己的故事。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民不無感慨地說:“我工齡49年,近半個世紀,18歲進入徐工,作技術工人,做了20多年的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一輩子做一件事,正是這樣的堅持讓他經歷了中國工業化翻天覆地的變化,也陪伴徐工成長為全球知名的工程機械製造商。

王民表示,徐工選好方向、選好產業,不斷地追求創新,一根筋地幹、心無旁騖地幹,徐工已經在世界工程機械行業排名第六,目前確立的目標是——2025年之前進入到全球第三位。有這樣的底氣和信心,與徐工長期堅持將主業做強密不可分。

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先行者,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志平認為,國企改革接近尾聲了。國資委現在推動的,可以稱為 “新三樣改革”,過去的三項制度改革,是解決效率問題,今天的 “新三樣改革”解決的是財富和分配問題,要把一部分的財富給經營者,還要把一部分子財富給骨幹和員工,這樣企業才能真正有活力。

一個堅持,並不能道盡這些國企老總在各自行當中經歷的艱辛。但正是堅持,讓他們引領各自的企業走向巔峰。給企業更多的信任,更加鬆綁放權,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大有可為。

  • 聯繫我們(新聞中心):

    010-68325610 010-67410611

  • 中國工業新聞網:010-674106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