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清軍敗局已定 他卻上書朝廷請纓出戰 結果如何

1895年1月,持續了5個月的中日甲午戰爭已經進入尾聲。

在陸戰上,由於清軍將領葉志超貪生怕死,在平壤之戰中不戰而逃,將朝鮮全境拱手於人,導致日軍輕輕鬆鬆地佔領了朝鮮,並趁勢突破鴨綠江防線,入侵遼東半島,佔領了鳳凰城、岫巖、海城等地。

在海戰上,清朝北洋水師一戰敗於豐島,二戰敗於黃海,受到一定損失,但並沒有“傷筋動骨”。可是,李鴻章為了保存實力,命令北洋水師躲到入威海港內,不準巡海迎敵,使得日本海軍不戰而獲得黃海的制海權。

清朝軍隊敗局已定。

甲午戰爭清軍敗局已定 他卻上書朝廷請纓出戰 結果如何

其實,早在1894年底,當日軍突破鴨綠江防線進入遼東,將戰火燃燒進中國本土時,清朝方面就慌了手腳,擔憂遼東“龍興之地”遭到兵燹之災,便請美國政府出面,與日軍進行和議,更與1895年1月14日正式派戶部侍郎張蔭桓、湖南巡撫邵友濂為全權大臣,赴日求和。只是,日軍在軍事上接二連三取得勝利,有意擴大戰果,就將清朝兩個求和代表羞辱了一番,趕回去了。

在這種情況下,全國各地督撫、統兵大將,無人在大敵當前之際,主動申請上戰場。

以兩江總督劉坤一為例。劉坤一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兼署江寧將軍,被調到前線,以欽差大臣的身份節制關內外防剿各軍。老謀深算的劉坤一,先是以生病為由辭職,又再三推諉不願出關。直到1895年初,才率領湘軍慢吞吞地出關。

偌大一箇中國,真的無人敢迎難而上,主動抗擊日軍嗎?當然不是。1895年1月,一個叫吳大澂的人上書朝廷,請纓出戰,他說:“現值倭夷猖獗,奉防契緊之時,臣惟有以恩信固結士心,以賞罰申明軍律,先率二十餘營,遵旨撥隊出關,會合各軍,相機進剿。”

甲午戰爭清軍敗局已定 他卻上書朝廷請纓出戰 結果如何

在摺子的最後,吳大澂充滿信心地表示:“總期一鼓作氣,次第廓清,力遏兇鋒,庶不負皇太后、皇上委任之恩。”

吳大澂,字止敬,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於1835年,時年60歲。吳大澂是1867年(同治六年)的新科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陝甘學政、河北道、廣東巡撫、河道總督、湖南巡撫等職。

1880年,隨吉林將軍銘安出關,督辦東北邊防事務。東北邊防原有八旗軍,養尊處優,戰鬥力不堪一擊。吳大澂與銘安一起對東北邊防軍隊進行整頓、改編,形成了一支9000人的靖邊軍,戰鬥力顯著提升,己“悉成勁旅”。

甲午戰爭清軍敗局已定 他卻上書朝廷請纓出戰 結果如何

1885年,吳大澂奉命與沙俄談判,重新勘定東部邊界。在談判中,吳大澂極具戰略眼光和愛國精神。經過據理力爭,於1886年10月12日正式簽訂《中俄琿春東界約》和《中俄查勘兩國交界道路記》,迫使沙俄重立土字碑,收回黑頂子山地區(今吉林琿春敬信鎮),爭得了中國船隻在圖們江口的通航權利。

清廷批准了吳大澂的主動請纓。既然淮軍已經被證實打不過日軍,不妨“死馬當活馬醫”,讓曾經在剿滅太平天國運動時大顯身手的湘軍出來挽救殘局。沒準天可憐見,再現奇蹟也說不定。

於是,1895年1月,吳大澂率領新老湘軍20餘營,計1萬餘人出關,迎戰日軍。

然而,彼時的戰局,已成爛攤子。清朝軍隊被日軍打得信心全無,往往一觸即潰。吳大澂所率領的新老湘軍又疏於訓練,戰鬥力堪憂。更重要的是,雖然遼東前線集結了7萬餘人,是甲午戰爭開戰以來清軍數量最多的一次集結,但清軍沒有建立統一的指揮系統,調度失靈,各自為戰,情況相當危急。

甲午戰爭清軍敗局已定 他卻上書朝廷請纓出戰 結果如何

吳大澂打算集中兵力,反攻日軍被日軍佔領的海城,取得開門紅。不料,日軍斤斤計較,以聲東擊西之策突擊清軍防守薄弱的牛莊。牛莊戰役打響。

牛莊地處海城以西25公里,是清軍運送糧餉兵械的要道,清軍各軍糧臺輜重全部都集中在牛莊。可是,這裡卻只留守武威一營。武威一營由左宗棠的老部下、邵陽人魏光燾駐守。面對敵眾我寡的局勢,魏光燾率部頑強防守,浴血奮戰,“湘軍據民家矢死堅守,不能輒拔,日軍死傷頗多”。後來,湘軍悍將李續賓的兒子李光久聞訊,率2400餘名湘軍馳援牛莊,經過一番血戰,將魏光燾救援出來。

牛莊戰役是湘軍最後一次參戰。曾經驍勇善戰的湘軍,以鮮血抒寫了一曲悲壯的帝國輓歌。

牛莊戰役失敗後,牛莊、營口、田莊臺相繼失陷敵手。吳大澂吃了敗仗,很是羞愧,上書朝廷,“餘實不能軍,當請嚴議”,請朝廷懲罰他。

很快,光緒皇帝下達諭旨,稱:“吳大澂向來語多誇大,一似殺賊致果,乃自牛莊潰敗,則先遠避。何得仍以不準退扎等詞,空謀取方敷衍。著吳大澂接奉此旨,著即統率所部移扎錦州,嚴密防守。”不久,光緒皇帝又將他“革職留任”“以示朝廷權衡賞罰,一秉大公至意”。

3月17日,吳大澂被撤去幫辦軍務,來京聽候部議,所統領的各部交給魏光燾。3月28日,朝廷頒發諭旨稱:“著即赴湖南本任,毋庸來京。”這是命他回湖南,依然任職湖南巡撫。這說明光緒皇帝與翁同龢等主戰派,有意從輕處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甲午戰爭清軍敗局已定 他卻上書朝廷請纓出戰 結果如何

可是,光緒皇帝想放過吳大澂,其餘主和派大臣卻對他落井下石。隨著一封封彈劾奏摺傳到朝廷,光緒皇帝不堪其擾,只好將吳大澂革職留任,尋命開缺。1898年,光緒皇帝“靠邊站”後,朝廷舊賬重提,將吳大澂降旨革職,永不敘用。

在那以後,吳大澂為了生計,被迫變賣書畫、碑帖、古銅器,補貼家用。1902年,吳大澂病逝,朝廷連諡號都捨不得給一個。

在甲午戰爭中請纓作戰的吳大澂,落得如此地步,令人喟嘆。

【參考資料:《清史稿》《甲午戰爭中的吳大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