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1990年,当摄影家陈健行从空中拍摄苏州全景,惊讶地发现:就城址与水道而言,苏州城与《平江图》几乎没有变化。

时间又走过近30年。2018年夏天,摄影师陈艺操作无人机“重瞰”古城,以此向老摄影家当年拍摄的珍贵影像致敬。当我们通过卫星从空中俯瞰,惊觉苏州依旧保持着千百年来“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新平江图”不是历史的翻版,那些蕴藏于城市肌理之中、润物细无声的变化是生动可感和精致美好的。透过细节,我们能深切感受到苏州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瞩目成就和历史渐进。

所以,我们把时隔近30年的“苏州古城影像”,做了对比之后,只有两个字能形容此时的心情:震撼!

苏州火车站

护城河畔恢复重建的平门城墙

与现代化的火车站交相辉映

唯一不变的河水,仍然静静流淌

忠实地见证了两岸的巨大变化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两张照片上的两个火车站都很年轻,都不满十岁,但火车从内燃机换成了电力机车和和谐号复兴号高铁;新照片上公交站不见了,旅客要么坐地铁,要么打出租走地下的快速路。北面崛起的平江新城高楼林立,南面古城里的住宅平改坡了,原来铁道师范学院的校园里盖起了一片别墅。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2016年底,历经三年多的综合改造提升,整修一新的人民路脱胎换骨、全新亮相。新人民路的绿地建设、沿街景观都得到改善,沿线基础设施和城市面貌得到了很大提升。新老照片对比最明显的,是路面上私家车变多了。作为一个城市规范化管理的道路范本,新人民路展现了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随着环古城绿带和轨道交通四号线的建成,人民路向北延伸通向平江新城,平门桥改建为廊桥,桥南堍竖起了四柱牌坊迎接进入古城的新老苏州人,也在向人们讲述千年古城的沧桑历史。

千年虎丘

古老与现代在这里相映

历史与未来在这里交融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从两张照片对比看,虎丘在苏州的地标地位从未动摇。1990年虎丘塔完成塔基加固后,现在已不再继续倾斜,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一部分,如今山上的林木更加葱郁。山塘街山塘河经多年持续整治,更显江南水乡特色。

山门东侧的幼师搬走了,占用的塔影园已开始修复。山门前原先的婚纱市场变身为绿地,为虎丘塔提供了绝佳的观赏视角。当年路上的自行车流现在变成了川流不息的私家车。远处曾经的田野成了今天的金阊新城,西环高架快速路隐现其间。

人民桥

繁忙的南门轮船码头

已变成休闲绿地

地下的轨交四号线

运送着成千上万的新老苏州人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两张照片左侧的大房子是原来苏州最大的纺织企业苏纶厂的织造车间,现在华丽转身为古城河边最大的商业综合体苏纶场。人民桥见证了南门地区由农业向工业再向服务业发展变迁的历程。

北寺塔

按照保护规划

古城区的建筑限高24米

即不能高过北寺塔三层高度约25米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人民路西侧厂房林立,“四大名旦”之一的长城电扇厂就在老照片的左上角,附近还有绸缎炼染厂、公交一场以及拆除污染车间后刚刚建成的丝绸博物馆。人民路东侧低矮的传统民居鳞次栉比,穿行其间,还能看到居民“三桶一炉”(吊桶、脚桶、马桶和煤炉)的传统生活。

新照片中,虽然民居依然保持着粉墙黛瓦、精致小巧的苏州风貌,但经过数十年持续的街坊保护与更新,房子大多都已经脱胎换骨,居住条件大大改善。而丝绸博物馆则完成了二期扩建,长城电扇厂早已变身为创意产业园。

宝带桥

日落月升,春去秋来

宝带桥一直静卧在湖口

注视着世间万物的更新变换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近代以来,当水路交通转向陆路交通后,可以看到老照片中宝带桥西侧建起了通行汽车的新宝带桥,这已经是公路宝带桥的2.0版了,老照片镜头的下方,老苏州一定还记得有几个没有桥面的大桥墩,那是抗战后被拆除的苏嘉铁路斜港大桥的遗址。

新照片中,孔夫子弟子澹台灭明结庐而居的澹台湖已从田园风光转成初具规模的郊野公园,大运河也已改道,从澹台湖北侧通过,大大改善了船队的通行条件。

因为大运河改道,公路宝带桥如今早已拆除,还原了宝带桥作为大运河世界遗产的特定环境。它的陆路交通功能已被新照片中的双层斜港大桥(东环快速路南延段)取代,通行着南来北往的车流,现代悬索桥与古老的宝带桥交相辉映。大运河、东环快速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通苏嘉铁路,将一起成为苏州交通新的“宝带”。

齐门外大街

只有老石桥还在原地坚守

默默地注视姑苏城的变迁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以前,从上海坐火车到苏州,从左边的车窗远远的看到北寺塔就该准备下车了,如果等看到齐门外的那座小石拱桥南马路桥,火车一定已经减速进站了。新照片里,在老沪宁线上已经不容易看到这座小桥,与老铁路随行的是南侧的北环快速路和北侧的沪宁城际铁路。

过去,齐门外大街一直是低洼区,每到汛期这里的居民总有几天要蹚水入户。随着环古城风貌带的建设,低洼状况已不再重现,道路加高成了防洪堤坝,老百姓安居乐业,享受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实惠。

三香路

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东风

1982年,虹桥大队焕然变身彩香新村

主干道筑路至三香桥

正式定名三香路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从老照片看,当时主干道三香路两侧,劳动新村、三香新村、彩香新村等一大批功能完备、配套合理的多层住宅区陆续建成,彩香一村入口处还竖起了苏州第一座城市雕塑(老照片左下角)。三香路以南还有一些地块仍然保留着农田风貌。

如今两侧高楼林立的三香路较30年前已大有变化,位于桐泾南路和三香路交叉口的桐香立交桥就在照片左下方位,因考虑到与30年前老照片的对比而无法将其框入画面之内。

盘门

水陆盘门依然雄伟秀丽

千年吴门桥横跨两岸

桥下大运河水奔流不息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1990年拍摄的老照片,可以看到历时三年的瑞光塔修复工程刚刚完成,但盘门内外依然有大量的棚户简屋、农田菜地。而新照片中,盘门景区已按规划全面建成。吴门桥边的光裕里工人住宅已成为环古城绿化带的一部分,新建的蟠龙桥沟通了城内的东大街和城外的盘门路。

枫桥

铁铃关、古枫桥尚在

寒山寺已从“城外”变成“城中”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新照片中江枫洲和寒山寺大街已成为枫桥景区的组成部分,居民全部完成搬迁,寒山寺建成了仿唐宝塔。原来河北岸的农田成了别墅区,河南的污染企业华盛造纸厂已关闭。只是紧临枫桥的河道正在进行维修工程,无法再现昔日船舶成行的繁忙景象。

娄门

壮观木排与船舶如织的场景

已然不复存在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城市建筑群

形成了一个现代化的风貌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老照片中娄门外的环古城河上,木排与船舶如织,呈现出繁忙的壮观场景。曾经的江苏省第三监狱(新华机器厂)、振亚丝织厂在老照片里还是忙碌中的厂房林立。

新照片中第三监狱和振亚丝织厂已经拆为平地,城外的农田,运河里的木排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城市建筑群,形成了一个崭新而现代化的城市风貌。相门桥从2.0升级到3.0版本,远处有工业园区的楼房林立,稍近处是苏大的三个校区,为苏州文化教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平台。

觅渡桥

觅渡桥畔矗立着一些雕像

默默讲述着

“一名三桥”的风风雨雨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觅渡桥跨越了数百年时间,承担的功能也大大变迁。过境交通功能现在已为苏嘉杭高速公路、东环快速路替代,并承担起环城辅路的交通与景观功能。上方的苏州面粉厂、苏州化工厂已经搬迁拆除,高层住宅拔地而起。

环古城河觅渡桥渡口,还新建了一处规模较大的游园,里面亭、台、楼、阁一样不缺。附近有游船码头,可游览整条护城河。

北园

据说,北园是元末张士诚

下令军民开垦出来的

如今

北园地区已看不到半点农田的影子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1950年代,北园地区建起了一大批国营大厂,包括老照片中属于二机部(即核工业部)的五二六厂(现中核集团苏州阀门厂),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特有的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大院模式。老照片中有阀门厂的生产车间、职工住宅、阀门厂礼堂,以及在苏州名噪一时的阀门厂招待所——北门饭店。

1980年11月,北塔农场建制撤消,地盘划归当时的平江区。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照片中老阀门厂厂区打开封闭的大院模式,城市道路两侧是富有苏州建筑特色、粉墙黛瓦的别墅区。

东园

新老东园

在见证城市发展的同时

也成为苏州记忆的一部分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2018年4月,新东园开门迎客,已变身为市民休闲公园。改造后的东园,以前的斑鳖池改造成了绚丽的音乐灯光喷泉、“猴山”“熊洞”变成了花坛和儿童游乐区、老的天鹅池改造成了百米长的水上步栈桥,游人由此直达环古城河健身步道……

经过数十年的养护,东园里郁郁葱葱、绿树成荫,并将苏州出口到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苏式庭院明轩的足尺实样掩隐在照片左侧的绿树丛中。

盛家带

让我们踏上盛家带的石板路

体会它安详宁静的古韵

愿这份古朴雅致

能在现代城市中永久保留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老照片里河西岸盛家带的民居大门开向了东北,正房朝向西南。河东岸已基本成为苏州大学的校园,建校初期的钟楼依然是这一带建筑的制高点。老照片中钟楼正对着的是正在施工的实验楼,与周边的老房子有点格格不入。

新照片中,这栋实验楼已被新建的王健法学院取代。为了保持东吴大学建校初期建筑格局的完整,正对钟楼主轴线的部分建筑体量合宜,运用大量青砖、红砖与周围的老房子保持呼应,并采用了66米大跨度结构,保证主轴上视线的通透。建校初期的数十棵百年古树被有序地组织到建筑庭院中。

丁字“转船湾”

从前,摇船从齐门河去观前街

要在东北街河转两个弯

才能驶入临顿河

但这对随河而开道路上的车辆

却多有不便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新照片中,这里已成为宽阔的十字通衢。老照片路口东北角原先仿传统苏州建筑式样的商店已经消失,贝聿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新照片中最亮眼的所在。

转船湾依旧,临顿河沿河的建筑已改成了桃红柳绿的景观带。西北街路口新建了很多传统风貌的店铺。

阊门

修复阊门

与其说是还原一段历史的面貌

不如说苏州人在编织新时代的梦想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由于近代多次兵火的摧残,老照片中已看不出完整的城楼、城门和城墙体系。但新照片中,不仅能看到修复后的阊门城门、城楼、水关和部分城墙,还将掩埋在地下多年的瓮城遗址清理展示出来。

新照片正下方是当年白居易开凿的山塘河口,新建的白居易纪念馆坐落在原酱油厂的基址上。吊桥北侧的城河上,新修了一座拱桥,将城墙下一批修整后的民国建筑群与山塘街商业街连成一片,成了现在苏州最文艺的一个街区。右上方的南浩街也已整理重建,成为新老苏州人“轧神仙”最热闹的地区。

相门

新相门于2012年重建

向大家讲述着古城千百年的过往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老照片里城内北侧是新华机器厂(第三监狱)、振亚丝织厂,南侧是前进化工厂;城外北边是铁工厂,南边是外贸公司仓库。坊间传说的“饿煞仓街”就隐约在照片左上角,因为整条仓街没有一爿吃食店。到了1990年代,城内的干将路路面依然是弹石铺装,不通公交。

新照片中的干将路已经过第二次改造,地下的轨交一号线每天运送着往来高新区、古城与园区的熙攘的人流。干将路口中国结与苏式园林花窗相组合的城市雕塑已成为苏州古城东部的门户标志。原来占地广大的工厂、仓库都已搬走。城外与护城河平行的后庄路已建成环古城辅路莫邪路,与干将路互相呼应。

胥江

远处成片的高楼大厦让人恍惚

难道当年吴越争霸的古战场

竟然就在你的脚下?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要不是眼前弯弯一带的胥江与背后的远山没有改变,你一定会觉得是换了人间。这里田园风光如今已变换为一派现代城区景色。新照片左侧石湖之畔苏州国际教育园里学习用功的莘莘学子,正在续写石湖诗人范成大的新诗篇。密集的城市路网把远处的木渎古镇与苏州古城连成一体。坐上轨交,或者开车上高架快速路,分分钟就能把优美的灵岩天平风景区变作苏州百姓的后花园。

震撼对比!苏州古城30年同角度航拍大片!

1990年深秋,著名摄影家陈健行曾航拍过一次苏州古城。当年的航拍照片,作为珍贵影像资料被保留下来,同时定格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州古城的真实容貌。

30年后的今天,古城旧貌换新颜,迎来了沧桑巨变。

今年夏天,摄影师陈艺借助高科技手段,循着陈健行的老照片,回到原地用无人机进行同角度航拍。光影交错、时光重叠,这些影像不着一字娓娓道来城市发展和时代变迁,让人恍如穿越了时空。

黑白——彩色,旧貌——新颜,追昔——抚今,这20多组照片一一对应,最直观、鲜明地展现了城市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在城建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40年风雨征程,回眸、重瞰,巨变寻踪。我们不时回头看,所以才能无碍地继续前行。


一张平江图的变迁

是古城历史文化发展的脉动

感受你所没见过的苏州巨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