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宝鸡与凤凰的那些儿传说(五)摘自:佛留村史话

「原创」宝鸡与凤凰的那些儿传说(五)摘自:佛留村史话

「原创」宝鸡与凤凰的那些儿传说(五)摘自:佛留村史话

01

紫凤传说(一)

紫凤泪思姊妹情,错把秦岭当五峰。醒悟回头找故乡,迷路柏岭血洒红。”“凤凰凤凰,何不高飞还故乡?无故在此取灭亡?”这两首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歌谣,在古长安京城风靡一时。至今,还在凤州、乾州等地有所流传。“紫凤”家乡五凤山人那凄凄的歌唱声中,揭开了“紫 凤神游”的“西凤”之谜。

紫凤就是西凤,儒名信凤,她的父亲、母亲为伏羲和女娲。民间俗传,伏義、女娲本为兄妹,天地间忽发大灾,万物俱毁,仅剩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不得已,二人结为夫妻,繁衍了人类。后因伏羲以“履迹”耕作为业,西去“成纪”之地,即今天水一带。此处有“伏羲台”、“伏羲庙”遗址,这也是伏羲作为“人祖”的一种见证。由于伏羲、女娲兄妹结为夫妻的渊源,故民间至今仍有夫妻以兄妹称呼的风俗。女蜗留守五峰山,把想念伏羲之情遗嘱于五个女儿,并要她们西去找伏義。可女儿们从小生长于五峰山,翱翔于林间飘逸,逍遥于宓寤歌唱,乐不思蜀、把女娲嘱托之事,早抛到九霄云外。唯五女紫凤闷闷不乐,对姐姐们浑浑噩噩的举动,看不顺眼。但她平日还得依赖她们,敢怒不敢言。青凤、白凤更是过分,常数说紫凤“脑子笨,不好使”,这更加剧了紫凤与姐姐们之间的矛盾,她决意要实现母亲遗愿,独自西去寻找(父亲)伏羲。这就是“紫凤西游”的渊源即“西凤”的故事。东晋宗教学家傅玄“西凤由而展翅飞,东凤留守不南北”的诗句也由此而来。

紫凤由此西游,开始了万里之行。这便是民间后来演绎的住“引凤泉”、进“游凤沟“、”过”飞凤塬”、唱“凤鸣山”、落“凤翔石”、绣“凤阁岭”、入“留凤关”的神话和故事。

起初,紫凤决意祛除依赖心,西去寻父。但她的行为,须经红凤大姐同意,才能成行。有一天,红凤告诉姊妹们择吉日,飞翔九嵕山与龙子们欢聚一堂。紫凤得知后,以自己体弱脑笨要先飞为理由,借游九嵕山之机离开红凤她们,实现母亲遗愿。红凤当着妹妹们面讲,紫凤从小体弱脑笨,让她去除依赖心,慢慢先飞吧。紫凤被允许后,独自成行先飞。《辞海》成语“笨鸟先飞”的故事,就出自于此;后被《禅宗故事》、《去除依赖心)予以神话。原文为“紫凤来到了峰阳南坡向凤阳神挑战,她到凤阳坡,便受到了点心婆子的教训,并指示她前往龙潭沟崇信龙潭泉处参访悟道。初到龙潭沟,她便在龙潭泉处高声喊叫:“这哪里能称为圣地龙潭,既不见龙,也没有潭!”龙潭泉在池内回应:“你已来到龙潭。”一晚,她在龙潭泉的泉池内与龙潭泉谈话、餐饮、品茶后,仍旧没有离去。龙潭泉便问:“早已到了就寝时间,你为何还不回去体息?”她回答:“外面太黑了,我没带灯笼。龙潭泉拿出火烛点亮灯笼,递给紫凤。她正要伸手去接,不料龙潭泉一口气将灯笼吹灭了。紫凤立即向龙潭泉行礼参拜,久久不起,心中大悟。龙潭泉说:“现在一片黑暗,你看到什么?”紫凤答:徒儿心中已大亮,此后不会再听信他人的舌头了。'紫凤来到龙潭,说不见龙也不见潭,龙潭泉告诉她已到龙潭,就是要让她明白“当下即是”的道。后来龙潭泉将灯笼吹灭,这就是要紫凤领悟凡事要靠自己,不能依靠别人。紫凤最后终于顿悟,依赖心一去,心灯也就亮了。”紫凤明白,这是只“西游”的第一站,即龙潭泉。

龙潭泉,就是因紫凤来此,而变为龙王山下泔河流域的引凤泉。紫凤走后,红凤四姉妹又来饮水。久而久之,引凤泉得名饮凤池,即今佛留村北的甜蜜湖或醴泉湖。据《醴泉志》载,喝龙潭池的醴泉水,能治百病。被黄帝誉为“紫凤为引,异凤为饮”的饮凤池。异凤即东凤,“东凤篱下”的故事,就发生于此(今发现“河里范仰韶遗址”证实)。从此,饮凤池成了人们神往的地方,孩子们生头疮清洗的神泉,姑娘出嫁前的浴池;凡跌打损伤经泉水浸泡,便会轻松愉快。此泉水后被引至醴泉城内,成为古今闻名的温水泉。

紫凤在龙潭泉日久后,又飞到凤阳镇,即今峰阳镇的凤市村。其实,当地老百姓讲,这是当年紫凤拉屎的地方,因此最早叫凤屎村。为了纪念紫凤的到来,后将凤屎村改为凤市镇,现在是本地三六九日买卖鸡和鸡蛋的集市。紫凤短暂停留几日后,又向第二站出游,即今游凤沟。这沟穿奁(lian)乾县、武功永寿、扶风四县,紫凤飞跃八次,才到武功古凤村。据《唐史》载,“紫凤八飞四奁沟,游来游去变游凤。”游凤沟由此而生;紫凤八次出游,此处也称八游沟。据《乾县志》载,公元684年,唐睿宗定奉天府时,便将八游沟穿奁的好畤今乾县)、醴泉(今礼泉)、始平(今兴平)、武功、水寿、今扶风召公镇划入其管辖,至今多传凤凰和唐文化的逸闻铁事。如召公镇是唐朝帝王将相赏菊花之处,先称奉天菊凤村,后为乾州之菊村;永寿有唐奉天永宁宫,壁雕凤鸟图;乾县有武则天姑(瓜)婆陵。

02

紫凤传说(二)

紫凤出游第三站”飞凤塬”,在今扶风县境内。扶风曾称美阳,说的也是凤凰的故事。据《尔雅・释鸟》载,“凤”和“凰”在神话中原指两种不同的神鸟,凤是风鸟,凰是光鸟。据唐初太史令傅奕《扶风郡)载,从远古的豳(今彬县)郮(今乾县)国飞来一只美丽漂亮的神鸟,落地于此。这只神鸟不是其他鸟类别称或化身,她是“大自然里的凤凰,是现实中美丽的太阳鸟,即美阳鸟”。这个美阳鸟是周原大地的先族和履迹。据《傳奕记》载,傅奕认为凤是“神鸟”,凤的所在地为“风穴”,是从东方豳郮(今乾县五峰山有凤凰窝)国来的。在甲骨文里,“凤”、“风”二字同音、同义、同字、通用。据《初学记》卷三十引纬书《孔演图》“皇,火精。"《鹏冠子・度万》第八:“凰者,纯火之禽,阳之精也。从中得出,所谓“凤凰”之“凤”意指风神・“凤凰”之“凰”意指火神,“凤”、“凰”两个词联合意指风火相助;古语又说,有凤来仪,却不说有凰来仪,又说风度翩翩,不说火度翩翩。太阳每天运行不止,尤其是日出时分,有成千上万的鸟类经过一夜的休息之后,纷纷腾飞捕食和鸣唱等。这也是凤凰为什么被当做“群鸟之王”的缘故,也证明了凤凰为什么是《左传・昭十七年》里的“历正之官”,因为历法的天文参照物正是太阳。还有,凤凰历来也被看做一种音乐鸟,其原因也在于此,凤是风鸟。风是天然音乐的创造者。《吕览・古乐篇》又说:“唯天之合,正风乃行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帝顓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乐效八风之音,命之日《承云》,以祭上帝。”《吕氏春秋・古乐篇》又载:“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这些说法,都印证凤凰不仅是太阳鸟,也是风鸟、风神,这更说明扶风、岐山之地的神奇无比。傅奕在扶风郡任职,他为什么多次研究凤凰的来历?傅奕原为隋朝太史丞,唐初士大夫,因佛道争议遭贬后任扶风郡。“逆时研读美阳史,顺间尽做扶风郡。”这是傅奕两次“曾为美阳、时为扶风父母官”的写照,也是他研究“美阳如何为扶风”、“紫凤如何变西风”的成果。

紫凤出游第四站,即岐山凤凰山。在此她吼叫一声,而凤鸣,赤天大振,天下归周,即今天的凤鸣镇。凤鸣之后,向西飞去,落于雍州一块石头,即落凤石。今天的凤翔县把紫凤出游予以神话,把千年酿制之酒名为“西凤”,使之更加神化而神秘。

第五站也为紫凤出游的最后一站,即凤县凤阁岭到留凤关。郭沫若到乾陵叙述紫凤时,称她儒名叫信凤。凤县人对紫凤的评价,更是情有独钟,说她是世上最讲诚信的凤凰,也是最孝顺的女儿,并把她实现母亲遗愿,西游经历编为故事代代相传,也就出现了此文开头的那句歌谣。

为纪念紫凤(西凤、信凤)寻父孝母的精神,轩辕黄帝把她居留之柏山御名为紫柏山,寓意紫凤精神如松柏常青不老;把她梳洗扮妆之岭御名凤阁岭;把她罹难之关御名为留凤关,寓意她的精神留驻人间,永为孝敬先人之楷模。儒家为使她诚信精神流芳千古,将紫凤誉为信凤,后演绎为事实上的信鸽,与人们结成亲密的伙伴和朋友。

「原创」宝鸡与凤凰的那些儿传说(五)摘自:佛留村史话
「原创」宝鸡与凤凰的那些儿传说(五)摘自:佛留村史话

1

傅进军,乾县人,中共党员。现任宝鸡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享受三级警监警衔,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

傅进军同志著述颇丰,曾出版散文集《校园的季节》《闪烁的星辰》,以及理论书籍《先进与典范》《崇德与缺德》,并编写《佛留村史话》《窃密反窃密》《情报与信息》等各类书籍共计47部600多万字。本文就是摘自傅进军同志的《佛留村史话》一书,近期,他著写的纪实人物传记《军号嘹亮》正在宝鸡日报连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