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寒乎?欲食乎?你还记得那些曾让你读罢,便已泪流满面的文章吗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桑下岂无三宿恋,树犹如此而人何以堪。

每每重读《项脊轩志》,总会有鼻子泛酸的感觉,无物言悲,无物不言悲。其实真正戳中我泪点不是这句话,而是文中那段:“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没读至此,心头一颤,鼻子不由泛酸,可能这和我常年在外,无法亲自向二老问安有关吧。而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读罢,泪如泉涌,不能自已。

儿寒乎?欲食乎?你还记得那些曾让你读罢,便已泪流满面的文章吗

项脊轩志

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裂。

《浮生六记》不是很长,闲暇之余,总是愿意去读它,而每当读至芸之死,总会后悔为什么读的如此之快,总因君太多情,妾身薄命尔,无助与凄凉瞬间堵塞胸口。“因又呜咽而言曰:人生百年,终归一死。今中道相离,忽焉长别,不能终奉箕帚目睹逢森娶妇,此心实觉耿耿。”言已,泪落如豆。读完这段,我知道接下来作者的人生,已经没有那个可以始终陪伴左右的人了,当时是,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裂,绵绵此恨,曷其有极?

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

儿寒乎?欲食乎?你还记得那些曾让你读罢,便已泪流满面的文章吗

浮生六记

报我之缘,取我之债

什么是矫情呢?估计就是我这种看《聊斋》都会莫名其妙看哭的人吧,《聊斋》中有一则叫《四十千》的故事,故事很简单,新城王大司马,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人进入他的梦中呼喊道:“汝欠四十千,今宜还矣”,既醒,妻产男,知为夙孽,所以他把四十千捆置到了一间房内,儿子的衣食病药,都从这四十千内取用,过三四岁,仅存七百,儿子忽然开口曰:“四十千将尽,汝宜行矣。”言已,儿乎颜色骤变,就此气绝。于是这家人便用剩余的钱财埋葬了这小儿子。故事如果到这就结束了,那么讲的无非就是一个欠债还钱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却有下文。“昔有老而无子者,问诸高僧。僧曰:汝不欠人者,人又不欠汝者,乌得子?”盖生佳儿,所以报我之缘;生顽儿,所以取我之债,生者勿喜,死者勿悲也。

哈哈,原来人世间的爱恨情仇,无非就是欠和还而已,两不相欠,自然就是无情啊。报我之缘,取我之债,顿生苍凉,那么我呢,我的二老一定以前欠了我很多钱吧,哈哈。鼻子有点酸,哎~

儿寒乎?欲食乎?你还记得那些曾让你读罢,便已泪流满面的文章吗

父母

父子之情,总是涌现于无声处!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读过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山野狐怪,奇闻轶事,适合消遣读物,发人深省而又引人生笑。纪晓岚用了十年写就了此书,这本书在文末将他已经去世了十几年的儿子写的几个短故事增添在内,并做了一个简短的说明。而这时的纪晓岚,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在书的末尾,纪晓岚用尽了各种溢美之词,来夸奖他的儿子有多聪明,而却因为自己被贬至新疆,没了自己的约束,儿子开始放任自流,最终竟沉沦于鬼狐故事中不可自拔而去世,在这段说明中,纪晓岚充满了懊悔,悔恨自己的不尽责。

《阅微草堂笔记》中并没有能让我感动落泪的故事,但每当读至书末,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以悔恨和悲凉的心情,翻看着早逝亡儿的日记,心酸之情,难以言表。纪晓岚儿子的文采自然与老纪想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但是这样一个父亲,即使他的儿子已经离开了十几年,只要有哪怕那么一丝机会,都要帮自己的儿子力所能及的做点什么啊.........

儿寒乎?欲食乎?你还记得那些曾让你读罢,便已泪流满面的文章吗

纪晓岚

感动我的真的还有很多,孤独伤感的《孔雀东南飞》、《儒林外史》、张岱的《自为墓志铭》、《秋灯琐忆》,知音难寻的“凤歌笑孔丘”、伯牙绝弦。

每读至此,浮一大白,犹感悲凉!

那么,你还记得那些曾让你心绪难平,震颤心头的文章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