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扔东西的好处,你绝对想不到!父母掌握这4点,孩子更聪明

宝宝乱扔玩具是妈妈们最大的烦恼之一,宝宝们可爱归可爱,但是乱扔玩具这个“坏习惯”总是让妈妈们头疼不已。

宝宝扔东西的好处,你绝对想不到!父母掌握这4点,孩子更聪明

在孩子扔玩具的过程中,父母发现自己有很多困惑:

大一点的孩子,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生活习惯特别不好,每次玩玩具扔的满屋子都是,不但不懂得玩完一样一样放回去,还会认为这个工作是老妈的事!

小一点的宝宝,妈妈则十分困惑孩子总是扔东西。扔了找回来,找回来又扔,不但没有玩玩具的专注力,而且对待自己心爱的玩具态度十分不好。

一旦父母不厌其烦地给孩子捡回来的话,可能就更糟了:孩子会变得对扔东西这件事更积极。

除了扔东西,孩子还可能洗澡时使劲地在澡盆里翻腾

把手心里的饼干捏得粉碎……

很多单纯的反复的“破坏”动作,孩子做起来真是得心应手。这时候,妈妈们都会大声制止:

“不行!放回去!再乱扔就打你了!”

“你的玩具为什么自己不收拾?!”

这是孩子不懂事在搞破坏吗?当然不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反复出现这些行为呢?

宝宝扔东西的好处,你绝对想不到!父母掌握这4点,孩子更聪明

妈妈们别再生气啦

扔东西其实是宝宝在探索世界

8~12个月,当孩子学会自如松开手指后,就会变本加厉,兴致勃勃地扔东西。

孩子会把能看到的、能够拿到的所有东西都扔到地上,然后大声喊着要人帮他捡回来——这样他才能继续扔。

其实,这也是孩子在探索物体消失与出现的过程。

1~2岁孩子扔东西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他们正在练习新发展的一项技能:松手、放开的手部动作。反复做同样的动作,是孩子学习技能的固有方式。

扔东西也是孩子在学习认识这个世界,因为扔东西时,孩子都会观察

比如测量距离,听不同东西落地的声音,不同材质物品落地的反应,是弹跳还是碎掉,同时发现因果关系

父母知道了这一点,就不会发脾气。孩子能看懂你的脸色,若你生气,可就和孩子天生求知的需求冲突了。

宝宝扔东西的好处,你绝对想不到!父母掌握这4点,孩子更聪明

父母们需要注意的事项:

1、对孩子扔东西的行为不过度反应。

所谓过度反应,不仅包括不发脾气,还包括不唠叨、不大呼小叫、不批评指责等等。总之,你最好能保持淡定~

2、不要孩子一扔你就去捡回来,然后企图再教育孩子一番。

相反,你可以跟孩子一起扔,一起搞破坏,怎么开心怎么来都行。但切记,游戏的最后,一定是你带着孩子一起,把东西收拾、整理好。

比如,你可以陪孩子一起把玩具从床上扔到床下,但游戏的结尾一定是,你再跟孩子一起把床下的玩具一个个扔回床上来。

比如,你可以陪孩子玩撕纸,撕得满地都是,但游戏的结尾一定是,你再跟孩子一起,把满地纸屑一点点收拾干净,扔到垃圾桶里。

3、如果有贵重物品,别放在孩子的视野范围内。

但凡孩子能看见、能摸得到的,他就会认定是你默许可以探索的。

因为自己没收捡好,导致某样值钱东西被孩子捣坏了的话,你可不能怪孩子了~

如果爸爸妈妈不了解这些,单纯地阻止孩子,阻止这些行为,没有满足孩子的探索需要。可能会导致这些行为有增无减,甚至会给孩子以后做出真正的破坏行为埋下隐患。

限制宝宝扔东西 ≈ 扼杀宝宝探索欲

一般情况下,孩子会扔,就会有人把东西捡起来。

反反复复捡了扔、扔了捡,直到你厌烦之前,孩子都是把这些当成游戏在玩的。

甚至在这个扔东西的游戏里,爸爸妈妈也是被游戏的一部分,和扔掉的东西一样,都是由孩子控制的。

这会让孩子很开心,因为他不仅能控制自己的身体,还能控制自身以外的人和物。

正是在这样反复动作的过程中,孩子才逐渐明白了“客体永久性”,逐渐了解了外部的人和物离开了又回来,不会消失不见。

宝宝扔东西的好处,你绝对想不到!父母掌握这4点,孩子更聪明

与此同时,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的情感也得到了发展,他与爸爸妈妈更加熟悉,也产生了对父母的信任。

这对他以后能够安心地玩、敢于冒险、敢于探索是很重要的。

现在很多胆怯的、退缩的孩子,有可能就是因为幼年早期探索行为没有被满足产生的后遗症。

顺应但不放纵

引领宝宝有秩序的扔玩具

孩子扔东西这种行为不是必然的,但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怎么解决父母对此事的困惑呢?

面对扔东西,1岁的孩子我们可以顺应他的行为,但是不能放纵,不能因为知道这是一种探索行为就不加以控制,还鼓励让孩子扔。

面对2、3岁的孩子,我们要学会对扔东西的行为加以约束和疏导,一味制止不可取。

既然孩子把扔东西当成一种游戏,那我们就需要把这种游戏变得有趣,而不是形成习惯。

1、他想扔,就给他可以扔的东西

准备一些扔了不会坏的玩具,让孩子随手可拿。

比如硅胶材质的、布质的、纸质的。像家里的卫生纸筒、布玩偶都可以!

2、扔可以,但不能随便扔

可以陪孩子玩扔东西的游戏,但是不能随意地往地上扔。最好设置情境,让孩子能感受到扔之后的结果更有趣。

比如让孩子扔气球和弹力球,弹力球的反弹和气球的升空,都能让孩子对扔的结果感兴趣;

还可以让孩子扔球到妈妈怀里,妈妈再扔给宝宝,这种一来一回让孩子知道扔是为了我还要;

也可以让孩子扔到澡盆里,在水面飘来飘去也很有趣。

3、不要强化孩子扔东西的行为

当孩子扔东西以后,妈妈不要去捡回来给他,就是最好的反应。孩子的行为得不到强化,那么就会弱化。

那么对扔东西严厉的制止呢?也不可取,因为在孩子眼中,这也是一种强化,他有可能为了想看你哇哇大叫而继续这种行为。

比如之前提到的从高楼往下扔东西的孩子,除了想看到路人被砸的可怜样,还能有什么目的呢?

4、准备一些扔了就不好玩的东西

其实孩子的探索行为可不止是扔东西这一种。如果妈妈准备一些孩子拿在手里就很好玩的玩具,孩子怎么舍得扔出去呢?

比如捏在手里能变形的软软的橡皮泥。

教会孩子管理玩具很重要

其实,一定要把玩具定位于一个和孩子沟通的桥梁,而非终级目标。

所以,除了和孩子一起玩玩具,还要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玩具,这个和时间管理一样重要且有意义。

宝宝扔东西的好处,你绝对想不到!父母掌握这4点,孩子更聪明

孩子眼中的玩具是有生命的。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孩子每天都要给自己的玩具小羊喂奶,给小熊洗澡、洗头,给HelloKitty铺床睡觉。

但如果你不去叫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玩具就会横七竖八地躺在你家的卧室、客厅,到处都是。

所以,你可以试着问孩子:“想不想让你的玩具有房子住?”孩子们可能没这么想过,但你这么一问,多数孩子会立马积极响应。然后,你带孩子去超市买一个整理箱,或者干脆自己动手做一个玩具收纳箱。这样,你们就可以一起将所有的玩具安置在箱子里了。

以后,玩具房子就归孩子掌管,想玩玩具的时候自己拿,不想玩的时候就把玩具送回“房子”。睡觉前提醒孩子去和玩具宝宝“说晚安”。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项能力,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井井有条的能力。而这项能力等孩子进入集体生活,无论幼儿园还是学校,都可以显示出孩子的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