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極強穿透力,需要五光年鉛板才能擋住,若是用一公里的中子態物質是否能夠擋住?爲什麼?

姜冰2017


這個問題說實話很難回答,因為穿透力並不是只是由粒子的大小、質量、速度決定的!

中微子

什麼是中微子?其實就是一種粒子,只不過這種粒子比較特殊,它不帶電,質量非常輕,速度接近光速,而且穿透力極強。

中微子最早是1930年物理學家泡利預言的,只不過他當時稱其為中子,當1932年真正的中子被發現後,費米將其改為中微子。


中微子其實存在於我們的身邊,但是由於它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極小,所以很難觀測到,為了觀測到中微子,科學家在南極建立了最大的中微子探測器“冰立方天文臺”。

宇宙“隱身人”中微子

中微子還有另一個稱號就是宇宙“隱身人”,這是因為穿透力太強,難以捕捉和觀測。

我們在高中學過幾種射線,分別是α、β、γ射線,知道α射線穿透力最弱,一張紙就能夠擋住,因為它質量大,速度低,還帶電。而β射線的穿透力稍微好一點,γ射線穿透力最強,幾釐米厚的鉛板才能擋住。

其實仔細想想穿透力不僅僅要滿足粒子足夠小,速度足夠大,還有一點就是能否產生相互作用。簡單來說就是不發生“反應”


在所以粒子中,中子可能算是穿透力比較好的,因為它不帶電,只會與原子核發生強相互作用,而且中子還有磁矩,仍會和磁性有序的材料發生相互作用。

但是中微子不同,它即不帶電,也無磁矩,速度還接近光速,所以它在穿透過程中不會發生電磁作用和強作用,只會發生弱作用和引力作用,所以它的穿透力極強。面對整個地球,每100億個中微子,可能只有1個會發生相互作用不能逃出。

中子態

所謂中子態就更簡單了,就是全部由中子構成的狀態稱為中子態,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子星。

我們知道中子星是因為巨大的引力收縮而成的,其密度可能是正常物質的上億倍!而我們說了中微子也會受引力的影響,而且中子星形成過程本就會釋放大量中微子。


這其中牽扯的因素太多,例如中微子哪種類型,自身的能量是多少?或者中子態此時的狀態等等,但在我看來,一公里的中子態物質穿透是不難的。


評論留下你的看法!


科學認識論


熱衷於尋找更小粒子是有意義的,不過更要準確理解和定義這些粒子。

如果說中微子低於光速可以穿透五光年的鉛板,那中微子就要比光子還“小”,光子都說沒質量了,那中微子哪來的質量,光子能穿透這麼厚的鋼板嗎?

中微子也是光子級的粒子,光子不是大小相等的粒子,能把電子振動到頻率,電子也發光。光是波,不是射流。

中微子應該是小級別的光子,比我們認知的光子穿透力強,但是五光年怎麼來的就不可思議了,正常條件下,電子就和抽刀斷水一樣,切了又合,誰合出來的,就是光子級別的粒子,所以,低能態的中微子,“走”不遠。

把一個電子壓進質子很難,但是讓原子丟掉一個電子很容易,摩擦都行,讓一箇中子跑出原子核也不難,核裂變就是,那麼放射性元素放射的啥?一下扔掉一箇中子?並不是,鋼板可以有效吸收這些粒子,不是攔住這些粒子,何來五光年厚之說。

等他動能低了,老老實實投入電子懷抱。


程俊傑70559097


中微子是有型動態粒子或者是無型能量運動態,如果將中微子定義為有型粒子,能產生質量,那麼想以粒子物態實現穿透等於做夢,不要說五光年鉛板,五釐米鐵板都穿不透。如果將中微子定義為超短波長的能量運動態,無論多厚的鉛板都擋不住。

現代物理中很多概念名詞是否在宇宙演化中存在實物實體對象,如果找不到實物實體對象的概念和理論都是虛幻理論,與神創論的內容相符都是神話,沒有任何實際探索意義。現代許多人類思維邏輯推理規則產生出的概念在宇宙萬物演化中都找不到實際對象,這些概念理論通通不能算科學理論概念,檢驗標準就是:能否在萬物中找到萬物演化實際對象。探索自然研究自然不是寫小說搞神學創新,否則都是浪費資源。(本文原創,個人觀點供參考)


宇宙譜


中子物質緊密排列,能夠有效阻擋中微子流,凝聚態物理材料也能夠阻擋。儘快研發吧。因為中子物質在地球不存在,不穩定,它們會瞬間爆發,釋放出內部的電子,形成氫原子核與電子。釋放巨大電磁能量。所以只有凝聚態物理材料才能夠真正領導未來之路


雲天32


說的很高深一樣,什麼是中微子,什麼是中子態,你知道嗎?甚至於什麼是中子你都不知道吧!


焰火549


這個中微子應該是上夸克衰變而成,一公里的中子星,中微子可能被中子星上的中微子合併成陶子反射回來,估計進不去


打個噴嚏嚇死鬼


宇宙間必然有比鉛板更好的材質!一微米就能擋住!只是人類沒有發現!


旭日東昇78134395


這個問題有點概率因素在裡面, 而現在人類對中子的瞭解有限,不好回答,到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是個概率問題,用中子太物質擋住中子的概率肯定很大


愛吃銅鑼燒


我會告訴你們095潛艇上裝備有主被動中微子探測器。抓潛艇就像手電筒照蛤蟆一樣容易?


夢想壹定成真


中子態物質表面第一層就能擋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