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精忠报国,永垂不朽

国危,国危!国难当头,将军呕心沥血,未尝不一日欲以身许国。

张自忠精忠报国,永垂不朽

夜阑人静之时,细读《铁马冰河》,感受那细腻而不失豪壮的文字在心间流动,油然而生的像酒一般浓烈英雄情结澎湃着内心的激情,与尘封许久的感动。我想象那十里长山如血的残阳的壮烈辉煌,英雄末路,将星陨落那一望无垠的苍凉。

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无可告愧,良心平安!弥留之际,不是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也不是杀敌复仇的迫切期望。仅仅是“良心平安”,一句良心平安,那样质朴,那样坚毅,写尽一个中华男儿对祖国的拳拳热爱,对民族的问心无愧。

在五月,我会想到很多。我总是不由的喜欢把张自忠和戴安澜放在一起,寻找他们的共同之处。最初,仅仅是因为他们都牺牲在五月,一个在5月16日,一个在10日之后。但他们的交集毕竟太少,抗日第一战,张自忠在白雪皑皑的喜峰口指挥,戴安澜在历经沧桑的古北口激战;徐州会战,张自忠在临沂,戴安澜在峄县 ……当然,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相同,就是他们的爱国情怀,不屈的精神,以及以血肉长城外御其侮的勇毅决心。大丈夫生逢抗日,死复何言!革命军人最终的归宿就是驰骋疆场,义无反顾,所谓英雄本色。这也决定了两位风格迥异的将军同样的结局:同样血洒沙场,马革裹尸,引得后人扼腕叹息。只是,一个牺牲于中原的沃土,牺牲在湖北南瓜店绵延的群山间,另一个境外死忠,死在了缅北丛林荒凉的茅邦镇。一个埋葬在千里之外,一年四季总是烟雨朦胧的山城重庆,另一个长眠于安徽芜湖静谧的赭山山头……

想去远矣,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都为民族的独立奉献出毕生的心血乃至生命,最终死在了抗日的疆场上。张自忠说过:中国之所以闹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军人的罪恶。十几年来,要是军人认清国家危机,团结御侮,敌寇绝不敢来侵犯。我们军人今天要想洗刷他的罪恶,完成对于国家的任务,也只有一条路——去死,早点死,早点光荣的死!这段铿锵决绝的语段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铁血军人的英雄本色。这也是一种大智慧啊,为国家,为民族而死,团结一致,外御其侮,问心无愧,死而无憾。这才能洗刷军人过去的罪恶,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斗的决心。

戴安澜也曾在遗书中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不同的表达,却是同样的心思。我想,爱国者总是永拥有相同的思想,也正是因为同样博大而深沉的爱国情怀,让他们成为不朽的民族英雄,所以才让我们感到民族英雄所拥有的相似的气质。

曾经在百度搜索张自忠的词条,相关人物总是会跳出戴安澜。相反搜戴安澜,也是如此。同样这二人在建国60周年之际被选为“为新中国建立做出贡献的百位人物”因为相同的情怀,相似的影响气质。即便70多年过去了,每次读到: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枯、石烂,决无半点改变,为国牺牲是无上光荣。和那句:为国战死,事极光容那样热血沸腾的语句,依旧激起我心中的波澜,令人热泪盈眶。不是因为语言多么华美,而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不变的家国情怀,那是灵魂交汇而产生的莫大感动。

张自忠精忠报国,永垂不朽

逐渐的,我发现自己狭隘了。在那段民族危亡的岁月里,几乎每个人都是相似的,因为同一个民族,会有相同的民族气节。他们同样企图力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上至集团军总司令,横扫千军,运筹帷幄,夏至一个普通的战士,浴血奋战,舍生忘死。哪怕是那个放牛娃王二小都值得得到同样的尊敬。

尽管他们发挥的作用相差甚大,有的人可以指挥一支军队,打垮一个军团,毙敌数千,创造大捷。而有的人,所有的本钱,就是一条枪,一柄寒光闪闪的大刀,一条命!正如南苑的学生兵,那些年幼的学生,有的连枪都瞄不准,却愿意以10个人的生命消灭一个鬼子,让侵略者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他们的精神,何其壮哉!可歌可泣!

在残酷的战场上,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幸免于难。枪林弹雨中,每一颗子弹都会夺取生命,而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那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言壮语,谁都会说,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坦然面对生死,把生命置之度外?谁不想活下去,看看胜利以后的光景?

壮哉,壮哉!

我也时常被这种精神激励着。他们都是一个个有血性,刚烈,坚忍的中国人。他们或勇敢,或机智,或温和,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却是同样的精神。用自己的脊梁扛起了中国苦难的命运。即使是在那样艰苦卓绝的日子里,依旧有那么多的人为了国家,民族,捍卫生我养我的土地,捍卫民族的尊严。从那一个个并不相识的面孔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个民族不屈的品质和那个时代人们的勇毅与坚忍。

我不甚羞愧,从前却并未留意这些平凡却同样伟大的人。可惜历史也未曾给他们过多的眷顾,或语焉不详,甚至连名字也未曾留下,只好用“无名英雄”这个不甚简略的词汇一概而论。

但是,我依旧会铭记,因为,不忘民族,不忘历史,本该是一个民族应有的秉性!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