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翻译硕士:德国古代贵族对当代全欧政治格局的影响(百科)

​导读:除了维多利亚女王,欧洲历史上著名的神圣罗马帝国以及许多耳熟能详的人物和事件,都和今天德国的符腾堡境内,当年的土瓦本地区密不可分——另外,如今的西班牙、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王室,也多少都和这地方有点关联,翻译硕士百科:德国·真欧洲家长

考研·翻译硕士:德国古代贵族对当代全欧政治格局的影响(百科)

德国的贵族家族最早可追溯到法兰克王国墨洛温、加洛林家族。法兰克王国分裂后法国有卡佩、瓦卢瓦、波旁(波旁和瓦卢瓦可以算卡佩的分支)。 意大利有萨伏伊、埃斯特、伊夫雷亚。英国有金雀花以及较早绝嗣的诺曼家族

在德意志,最古老的得属韦尔夫家族。然后是早期几个比较早的但已绝嗣的有萨克森、比隆、萨利安、霍亨斯陶芬、卢森堡。再后来就是几乎一直延续到现在的韦廷、维特尔斯巴赫、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策林根、阿斯坎。

一、韦尔夫家族

韦尔夫家族是欧洲古老的家族,家族中出现过如勃艮第王国的鲁道夫一世、狮子亨利、神罗皇帝奥托四世、汉诺威选侯国王、英国的汉诺威王朝等。

1、发源

韦尔夫家族的创始人是韦尔夫,是Altorf伯爵(今符腾堡境内,当时的土瓦本)。这个家族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的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尤迪斯嫁给了虔诚者路易,生下了秃头查理。韦尔夫的儿子康拉德一世(卒于912年)被封为欧塞尔伯爵(今法国勃艮第大区,当时的上勃艮第)。家族在土瓦本和上勃艮第拥有广阔的领地。康拉德一世有两个儿子。长子鲁道夫接替了欧塞尔伯爵,次子韦尔夫则前往士瓦本接任了Altorf伯爵。于是韦尔夫家族分成了两个分支。长子鲁道夫的那一支的称为勃艮第支,次子韦尔夫那一支称为士瓦本支。

2、勃艮第支

878年,属西法兰克的普罗旺斯(即下勃艮第)贵族博索自立为普罗旺斯国王,被西法兰克国王击败。888年,就是在巴黎伯爵厄德成为国王之际,属东法兰克的上勃艮第贵族选举鲁道夫为国王,称鲁道夫***一世。上勃艮第的独立引起了东法兰克国王阿努夫的讨伐。但是鲁道夫一世击败了阿努夫,捍卫了上勃艮第的独立。912年,鲁道夫一世去世,其子鲁道夫二世继位。鲁道夫二世积极向意大利扩张势力。而普罗旺斯(下勃艮第)国王雨果也不断向意大利进攻。但是最终上勃艮第取得了北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933年,上下勃艮第达成一个交易:鲁道夫二世用意大利换来下勃艮第。

于是上下勃艮第统一成为勃艮第王国,因为首都在阿尔,也被称为阿尔王国。而下勃艮第的雨果则成为意大利国王。作为交易的附加条件,鲁道夫二世把女儿阿德莱德嫁给了雨果的儿子洛泰尔。这个阿德莱德后来嫁给奥托一世大帝,使奥托得到意大利国王,这是题外话。

但是好景不长,迫于德意志国王捕鸟者亨利的压力,鲁道夫被迫承认德意志的宗主权,但勃艮第仍然保留很大的自主权。韦尔夫家族的统治在勃艮第又经历两代,到鲁道夫三世的时候,韦尔夫勃艮第支系绝嗣,迫于外孙神罗国王康拉德的压力,鲁道夫三世承认康拉德二世***作为继承人。于是韦尔夫家族的勃艮第落入了萨利安家族手中。韦尔夫家族统治勃艮第时期是888-1032年。

3、士瓦本支

在士瓦本地区的支系,接任Altorf伯爵,后来家族的韦尔夫三世做到卡林西亚公爵(1047-1055)。但韦尔夫三世没有后裔,只有一个妹妹。因此随着他的死亡,韦尔夫家族士瓦本支系画上了一个句号。此支系担任Altdorf伯爵的时期是816-1055年。

韦尔夫三世的妹妹库尼贡德嫁给了意大利埃斯特(Este)家族的阿佐二世。埃斯特家族也是意大利的豪族之一。从阿佐二世的曾祖父开始,他家就是米兰的统治者。阿佐二世和库尼贡德的联姻使韦尔夫家族士瓦本支在士瓦本的财产落入埃斯特家族手中。两人有一个孩子叫韦尔夫。阿佐和第二任妻子也有一个孩子叫富尔克。韦尔夫继承了韦尔夫家族在士瓦本的遗产,Altdorf伯国。而富尔克则继承了家族在意大利的遗产米兰侯爵和数个伯国。于是这个家族分开了,意大利的这一支叫富尔克-埃斯特家族,一般简称埃斯特家族,统治摩德纳、费拉拉等地直到1803年绝嗣。而韦尔夫则前往德国士瓦本继承Altorf伯爵,开创了后人皆知的韦尔夫家族。这一支被叫做韦尔夫-埃斯特家族,又称为小韦尔夫家族。

考研·翻译硕士:德国古代贵族对当代全欧政治格局的影响(百科)

4、小韦尔夫家族

韦尔夫娶了巴伐利亚公爵奥托的妹妹。然后这时韦尔夫又走了红运。内兄、巴伐利亚的奥托因反对国王亨利四世。然后韦尔夫就帮着国王去讨伐内兄,于是国王就封他做了巴伐利亚公爵。他在韦尔夫家族内被称为韦尔夫四世,但在巴伐利亚被称为巴伐利亚公爵韦尔夫一世。韦尔夫一世死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返程中。

韦尔夫一世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韦尔夫五世(在巴伐利亚为韦尔夫二世),一个是黑人亨利。先是哥哥韦尔夫五世继承巴伐利亚公爵,弟弟亨利继承了士瓦本的Altorf伯爵和意大利的遗产。但是后来韦尔夫五世早逝且没有后嗣,所以黑人亨利便继承了韦尔夫家族的所有遗产。

黑人亨利娶了比隆家族的末代萨克森公爵马格努斯之女伍尔夫希尔德。萨克森公爵马格努斯死后无嗣,国王亨利五世任命苏普林堡公爵洛泰尔为萨克森公爵而非黑人亨利。这让黑人亨利很气愤,但是比隆家族的遗产-萨克森的大片地产被划到了韦尔夫家族名下。1125年皇帝亨利五世去世,黑人亨利支持自己的女婿士瓦本公爵腓特烈角逐皇位而反对萨克森公爵洛泰尔。而当无嗣的洛泰尔答应把独生女儿兼唯一继承人嫁给亨利的儿子骄傲的亨利,黑人亨利转而支持洛泰尔。于是洛泰尔当选皇帝为洛泰尔二世。1126年黑人亨利死去,其子骄傲的亨利继承了巴伐利亚公爵以及在萨克森的遗产,另外一个儿子韦尔夫六世则继承了士瓦本的领地遗产。

1137年,洛泰尔皇帝病死。巴伐利亚公爵骄傲的亨利和士瓦本公爵竞争王位。由于韦尔夫家族的强大促使诸侯们选举稍微弱小一点的士瓦本公爵的弟弟康拉德作为皇帝。1138年,骄傲的亨利带着遗憾去世。其子狮子亨利被剥夺了巴伐利亚和萨克森两个公国,尽管都是合法继承的。1142年,皇帝康拉德归还了萨克森,但是拒绝归还巴伐利亚。1150年,皇帝康拉德的侄子,狮子的表亲红胡子腓特烈继承皇位。红胡子继位后忙于意大利事业,于是和韦尔夫家族和解。狮子亨利才得到巴伐利亚。亨利的叔叔韦尔夫六世也被给予斯波莱托和托斯坎那两个侯国。韦尔夫家族又成为帝国境内最大的诸侯。1167年,韦尔夫六世的儿子韦尔夫七世在皇帝的意大利冒险中死去。无嗣的韦尔夫六世想把托斯坎那和斯波莱托两个侯国卖给侄子狮子亨利,但是亨利拿不出这笔钱。于是韦尔夫家族的意大利遗产被给了皇帝巴巴罗萨。1176年,由于狮子亨利不支持皇帝的意大利冒险使得韦尔夫家族和霍亨思陶芬家族又一次战争。狮子亨利战败,萨克森和巴伐利亚被没收。萨克森给了阿斯坎家族,巴伐利亚给了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最后韦尔夫家族仅剩下萨克森领地吕内堡公国。1195年,狮子亨利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1197年,巴巴罗萨的儿子,皇帝亨利六世去世。狮子亨利的儿子奥托和亨利六世的弟弟士瓦本公爵菲利普两人分别被一部分诸侯选举为帝。1209年,菲利普遇刺身亡后奥托才确立了地位,称奥托四世,他也是家族内唯一的神罗皇帝。但是奥托四世失去了教皇的支持,然后又被法王腓力二世在布汶会战中击败。旋即奥托失去了地位,不久奥托郁郁而终。奥托侄子的儿子奥托仅保有不伦瑞克-吕内堡公国,为不伦瑞克-吕内堡公爵奥托一世。这也是韦尔夫家族最后一块封地。这以后这个家族更多的称呼为不伦瑞克家族。

考研·翻译硕士:德国古代贵族对当代全欧政治格局的影响(百科)

5、不伦瑞克和汉诺威

不伦瑞克也延续了德国在中世纪后期的分封狂潮。该家族先后分出不伦瑞克-吕内堡、不伦瑞克-格鲁本哈根、不伦瑞克-沃尔芬布特尔等支系。但只有吕内堡和沃尔芬布特尔支系坚持到了最后,其他纷纷绝嗣。不伦瑞克-吕内堡公爵恩斯特-奥古斯特在1692年被封为汉诺威选侯。于是这个公国更多被叫做汉诺威公国。这个家族也被汉诺威家族名称取代。奥古斯特娶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由于他的新教信仰使自己的儿子乔治在斯图亚特王朝绝嗣后继承英国王位。从此汉诺威和英国君合。乔治一世和其子乔治二世以及曾孙乔治三世都兼任英国国王。1814年,维也纳会议后汉诺威和巴伐利亚、萨克森、符腾堡被升为王国。英王乔治四世和威廉四世兼汉诺威国王。维多利亚女王继位后,由于女性不得成为汉诺威统治者,所以维多利亚的叔叔恩斯特-奥古斯特成为汉诺威国王。1867年,由于在普奥战争中帮助奥地利,普鲁士合并了汉诺威。韦尔夫家族离开了历史舞台。

二、霍亨斯陶芬家族

霍亨斯陶芬家族发源于德意志土瓦本的一个名叫斯陶芬的城堡。腓特烈·斯陶芬(腓特烈一世)是士瓦本的普法尔茨伯爵腓特烈之子,原士瓦本公爵鲁道夫***反对国王亨利四世,腓特烈一世帮助亨利四世打败鲁道夫,1079年,亨利四世将士瓦本公国封给腓特烈一世,他也是霍亨斯陶芬家族第一个土瓦本公爵。1089年,腓特烈一世与亨利四世的女儿阿格尼丝结婚,进一步稳固了霍亨斯陶芬家族与萨利安家族的关系。腓特烈一世夫妇的孩子包括后来公爵爵位的继承人长子腓特烈二世(红胡子腓特烈之父)和后来次子、后来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皇帝康拉德三世(生1093卒1152)。

1116年,由于亨利五世无嗣,他在进军意大利之前指定腓特烈二世为代理人。1127年,亨利五世死后,腓特烈二世与萨克森公爵洛泰尔二世竞选国王,但失败,洛泰尔二世当选国王,随后双方爆发内战。

1137年,洛泰尔二世去世无嗣,他指定自己的女婿、韦尔夫家族巴伐利亚和萨克森公爵“傲慢”的亨利为继承人,但德意志贵族们为了和强大的威尔夫家族抗衡,推举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康拉德三世为王,于是两派爆发内战,此后直到12世纪末,韦尔夫家族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内战一直都没有停息过。1146年,康拉德三世参加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在小亚细亚,康拉德的十字军被塞尔柱突厥人击溃。康拉德死前未加冕为帝,且儿子幼小,于是并将其王位指定传给其年长的侄子士瓦本公爵红胡子腓特烈一世。

腓特烈一世不仅强行瓜分了韦尔夫家族的萨克森和巴伐利亚(1180),还进攻教廷所在的罗马(1153),迫使教皇亚德四世(艾德里安四世)为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55)。为了反抗腓特烈一世的进攻,教皇、威尼斯、伦巴第和北部意大利联合起来组成了“神圣同盟”。阻挠了腓特烈大帝的野心,但此时的德国已经强大到足以和教皇抗衡。1165年,皇帝拥立了一位教皇巴塞尔三世,和教皇亚历山大三世抗衡,不过罗马教廷当时有很强的实力,加上英法不愿坐视德国独霸,1177年腓特烈被迫承认罗马教皇的地位,并于1179年接受了教皇选举法。1190年,腓特烈一世在十字军东征中落水而死,王位传给他的儿子亨利六世。

在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和他的孙子腓特烈二世统治时期,霍亨斯陶芬家族权势最盛,与罗马教廷展开权力斗争,并入侵意大利,取得意大利南方西西里王国的统治权,也因此陷入与教皇的冲突中。但由于国王精力主要放在意大利,在腓特烈二世死后,他的儿子康拉德四世仅统治四年,主要是在与教皇的争斗中,德意志仅仅委托代理人进行统治,家族日渐衰落。1254年,康拉德四世死后,德意志之霍亨斯陶芬王朝终结,1268年霍亨斯陶芬家族最后的男性后裔16岁的康拉丁在西西里争夺王位,被活捉在那不勒斯被斩首示众,该家族被灭绝了。

三、萨利安家族

萨利安家族红发康拉德的父亲是法兰克尼亚公国内最早期的奥斯特拉西亚的望族——维多家族,他的母亲是康拉德一世***的女儿。家族在法兰克尼亚西部有许多伯爵领地。红发康拉德是奥托一世的女婿和得力干将,曾获洛林公爵称号(后因反叛被剥夺)。法兰克尼亚和萨克森素有矛盾,萨克森王朝最后一任皇帝亨利二世上台后,为了抑制莱茵河上游这一家族庞大的势力,竭力打压这一家族,家族的许多领地也丧失了。康拉德二世是家族的嫡子、红发康拉德的重孙,幼年丧父,他在1016年迎娶了施瓦本公爵赫尔曼二世的女儿。他对奥托家族的仇恨,甚至传递到整个萨利安王朝时期。1024年亨利二世死后,康拉德二世被推选为德意志国王的会议上,大多数萨克森诸侯都没有出席。萨利安王朝统治神罗自1024年-1137年,后来绝嗣了。

考研·翻译硕士:德国古代贵族对当代全欧政治格局的影响(百科)

四、哈布斯堡家族

1、哈布斯堡家族与奥地利公国

哈布斯堡家族是日耳曼人中的一支,最早居住在莱茵河边的德意志地区阿尔萨斯,公元六世纪被法兰克国王封为阿尔萨斯公爵。公元十世纪,家族的一支向东至瑞士北部的阿尔高。在1020年筑起鹰堡,名为哈布斯堡。

奥地利地区最早于976年由奥托二世建立的东方马克,封与巴本堡家族,附属于巴伐利亚公国。 1156年,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将奥地利马克升格为奥地利公国, 1251年,捷克波希米亚国王夺取了奥地利。1273年,哈布斯堡公爵鲁道夫一世当选德意志国王(未加冕为皇帝)。1282年鲁道夫一世打败不服的波希米亚国王,夺得奥地利,自此哈布斯堡皇室拥有奥地利长达600余年。

鲁道夫一世1291年逝世后,拿骚家族的阿道夫被选举为德意志国王。1298年阿道夫被废,鲁道夫一世之子阿尔伯特一世被选为国王,但1308年,阿尔伯特一世被自己的侄子士瓦本的约翰杀害,卢森堡伯爵被选为国王。

卢森堡伯爵之后,阿尔伯特的次子腓特烈三世与巴伐利亚的路德维希四世都被选为国王,腓特烈三世还被打败,此后100年间哈布斯堡家族失去德意志国王位,只保有奥地利与施蒂利希为领地。历任奥地利公爵都不断地扩大公国的统治范围。14世纪,新成立的瑞士联邦向德国南部扩张,导致哈布斯堡家族失去祖先建立的鹰堡。自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基地由瑞士转移到奥地利的维也纳。

1365年,哈布斯堡家族两位兄弟艾伯特和利奥波德签定协议,艾伯特拥有下奥地利公国(今日的上下奥地利),利奥波德则坐拥有上奥地利和内奥地利和公国(包括奥地利西部、阿尔萨斯和位于德国西南领地)。奥地利这种分治的局面,直至1490年下奥地利公爵家族绝后才得以结束。哈布斯堡家族领地再次归由一位公爵统领。 

2、哈布斯堡王朝与神圣罗马皇帝

1422年,下奥地利公爵阿尔伯特五世娶了神罗皇帝兼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西吉斯蒙德唯一女儿,并被指定为继承人。

1437年,西吉斯蒙德病逝,阿尔伯特即位为德意志国王、匈牙利国王及波希米亚国王(未加冕为皇帝)。自他以后,哈布斯堡家族一直把持神圣罗马帝国皇位(1742年~1745年间除外),直至帝国覆亡。

但不久(1439年),阿尔伯特葬身沙场,仅遗下一名遗腹子拉迪洛,拉迪洛出生后继承了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而奥地利公爵和德意志国王由内奥地利公爵腓特烈三世继承(后加冕皇帝)。拉迪洛去世后,使家族丧失了对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统治。

1453年,腓特烈三世将奥地利公国提升为大公国,王朝也逐渐步入鼎盛期。1480年代,腓特烈三世在与匈牙利国王马加什一世的战争中,几乎失去了全部的奥地利领地(包括维也纳)。

腓特烈三世之子马西米连一世于1477年迎娶勃艮地公爵大胆查理独女玛丽,先是继承了属于勃艮第公国的尼德南。在1490年马加什一世去世后,重新夺回了奥地利,并在1493年他的父亲腓特烈三世去世后,继承了奥地利大公和德意志国王(1493年~1519年),1508 年,教皇授予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自他以后,德意志国王当选后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无须去罗马接受教皇加冕。

马西米连的儿子英俊王腓力,于1496年迎娶西班牙女王储胡安娜。马西米连的孙子,日后的神圣罗马皇帝费迪南一世(查理五世的弟弟)于1521年5月25日迎娶了波希米亚郡主安妮,次年,费迪南的妹妹玛利亚郡主嫁与匈牙利兼波希米亚国王路易二世,这两段婚姻为日后奥地利吞并波希米亚和奥匈合组二元帝国埋下伏线。

3、查理五世称霸欧洲

马西米连精心安排的政治婚姻,使他的孙子查理五世(西班牙称卡洛斯一世)成为欧洲的霸主。

1506年,查理的父亲英俊王菲利浦英年早逝,查理便继承了勃艮地公爵一职,成为了西属尼德兰(今日的荷兰和比利时)的首位统治者。

1516年,查理的外祖父费迪南二世病逝,查理因此成为阿拉贡国王、巴塞罗那伯爵、瓦伦西亚国王、那不勒斯国王、西西里国王头衔。同年,他又从其母胡安娜那里继承了卡斯蒂亚国王头衔。

1519年查理的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查理五世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并继承了其祖父的奥地利大公,斯蒂利亚公爵,卡林提亚公爵, 卡尼奥拉公爵,提罗尔伯爵头衔。1520年,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哈布斯堡王朝夺得波希米亚

1526年,匈牙利兼波西米亚国王路易二世与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一世,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附近激战,路易战死。奥斯曼帝国撤军后,查理五世的弟弟,奥地利大公费迪南以路易的姐夫身分继承匈牙利王国和波希米亚王国国王。并很快平定竞争者。自此,匈牙利、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一直在哈布斯堡皇朝的管治之下,直至1918年。而西里西亚(今日波兰南部)也暂时成为哈布斯堡皇朝的领地。

1556年,查理五世因为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决定将西班牙王位和奥地利大公分别让与他的儿子和弟弟,自此,哈布斯堡王朝正式分为奥地利分支和西班牙分支。

哈布斯堡王室家族成员流行与他们亲属结婚的传统,使得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于1700年绝嗣而亡,被法兰西的波旁王朝所取代;奥地利的王朝于1740年绝男嗣,被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取代,直至1918年帝国被奥地利共和国取代。

4、哈布斯堡王朝与西班牙

1504年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病逝。由于她与阿拉贡国王费迪南二世所生的儿子都不幸夭折,女王储疯女胡安娜继承卡斯蒂利亚王国王位。神圣罗马皇帝马西米连一世的儿子菲利浦以胡安娜的王夫的身分,和岳父费迪南一起监国。1506年菲利浦早逝,1516年,费迪南病逝后,胡安娜和菲利浦的儿子查理继承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位。1556年将西班牙王位让与其子菲利浦二世,并废除了菲利浦及其后裔继承奥地利爵位的权利,正式揭开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序页。

1700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的去世无嗣,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5代的统治。王位传给了卡洛斯二世的姐姐与法王路易十四的孙子安茹公爵菲利普(也就是后来的腓力五世),对此强烈不满的哈布斯堡奥地利分支与英国结盟,与法国开战,史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最终西班牙波旁王朝将西属尼德兰、那不勒斯王国、撒丁岛、西西里岛以及其他一部分意大利领地归还奥地利,以换取奥地利承认波旁王室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权。

5、哈布斯堡王朝与奥地利

1556年,查理五世将奥地利大公之位让与其弟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斐迪南一世,并立费迪南为神圣罗马帝位的继承人。但根据查理的遗嘱,费迪南及其子裔丧失了继承为西班牙国王的权利。自此,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统治奥地利、匈牙利及波希米亚直至1740年查理六世去世,由于无男性继承人,长女玛丽娅·特蕾西娅只继承了奥地利大公位,因此爆发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此后一百多年亦是欧洲历史上战争最多的时期。

6、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1740年10月,玛丽亚·特蕾莎继承了奥地利大公、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王位,而她的丈夫洛林公爵弗朗茨于1745年,当选神圣罗马皇帝。自此,帝国进入哈布斯堡-洛林王朝。1806年,拿破仑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的领地,改称奥地利帝国。1867年,为了化解普奥战争失利对帝国的冲击,奥地利帝国又改称为奥匈帝国。王朝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而1918年被推翻,奥地利成立共和国,哈布斯堡皇室被迫流亡海外。

考研·翻译硕士:德国古代贵族对当代全欧政治格局的影响(百科)

五、拿骚家族(低地国家)

拿骚家族起源于德意志中部的拿骚伯国,由瓦尔拉姆一世于1151年创建。1255年拿骚两名并治伯爵瓦尔拉姆二世和奥托一世分立,自此拿骚家族分裂为瓦尔拉姆支系和奥托支系。

1. 瓦尔拉姆支系统治魏尔堡、伊德斯坦等地,并继承拿骚伯爵称号,成为拿骚家族的主支。1292年拿骚伯爵阿道夫Adolf获选为德意志国王,建立拿骚王朝在德意志的短暂统治。1355年此支系分裂为数个政权,其主支统治魏尔堡,称拿骚-魏尔堡伯国。此后瓦尔拉姆支系之领地续有分裂,直至1816年拿骚-魏尔堡公爵威廉重新统一此支系各领地,建立拿骚公国。拿骚于1866年被并归普鲁士,但其最后一任公爵阿道夫在1890年取得卢森堡大公之位,除了1940-1944年德意志占领卢森堡期间外,此支系一直维持在卢森堡的统治,延续至今。

2. 奥托支系统治迪伦堡、西根等地。16世纪此支系的成员威廉一世继承拿骚-奥兰治伯国(位于法兰西南部)(威廉一世亦为西班牙辖下荷兰省的省督),形成奥兰治支系。其后威廉一世领导尼德兰北方七省发动反西班牙革命,并于1581 年成立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威廉一世任尼德兰执政官,自此奥兰治支系世袭统治尼德兰。 1795年法兰西征服尼德兰,推翻奥兰治支系的统治。但在1813年奥兰治王朝复辟,并在1815年将其统治范围扩及比利时和卢森堡。其后比利时于1830 年脱离尼德兰,卢森堡的统治权亦于1890年转归瓦尔拉姆支系,奥兰治支系仅保有尼德兰,其统治荷兰除了 1940-1945年德意志占领期间外,得以延续至今。

六、韦廷家族

韦廷家族最早可追溯至土瓦本公爵布尔哈德一世(约917年),但布尔哈德一世死后,斯韦比亚之君位即转归其它家族。因此一般史家均以1130年韦廷家族之康拉德继为迈森(位于德意志中部)侯爵作为韦廷王朝建立统治之始。其后该王朝兼领图林根地区。1423年迈森侯爵弗里德里希四世改任萨克逊-维滕堡选侯,自此韦廷家族遂成为萨克逊-维滕堡地区的统治家族。1485年萨克逊-维滕堡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分别由阿尔布莱希特五世和恩斯特统治,自此韦廷家族分裂为阿尔伯特和恩斯特两大支系。

阿尔伯特支系(又称萨克逊-迈森支系)统治[东]萨克逊-维滕堡(以迈森地区为中心)。1547年本支系取得「萨克逊-维滕堡选侯」之位,是公爵位,一度重新统一萨克逊-维滕堡。由1566年起[西]萨克逊-维滕堡再度分裂,本支系只保持[东]萨克逊-维滕堡的统一,在17至19世纪曾有数名萨克逊-维滕堡君主兼任波兰国王和华沙大公,1871年萨克逊 -维滕堡最终被并归统一的德意志。

恩斯特支系(又称萨克逊-图林根支系)统治[西]萨克逊-维滕堡 (以图林根地区为中心)。1566年起不断分裂。恩斯特支系原来的领地遂分裂多个小诸侯国,统称为「萨克逊诸公国」,如萨克逊-哥达、萨克逊-科堡、萨克逊-爱森纳赫、萨克逊-魏玛、萨克逊-阿尔滕堡、萨克逊-科堡-哥达、萨克逊-迈宁根、萨克逊-魏玛-爱森纳赫等。

萨克逊-科堡-哥达在19世纪先后成为比利时和保加利亚的统治王朝,至今还统治比利时。萨克逊-科堡-哥达支系还曾是葡萄牙和不列颠的统治王朝。

七、维特尔斯巴赫家族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起家于巴伐利亚,因上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城堡而得名。118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剥夺了他的敌人狮子亨利的领地巴伐利亚公国,把它赐给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伯爵奥托一世,从此该家族一直统治巴伐利亚直到1918年。1214年巴伐利亚公爵路德维希一世还兼任了莱因伯爵。

出身于该王朝的皇帝路德维希四世将莱茵-普法尔茨和上巴伐利亚封给了他的哥哥鲁道夫一世的后代,这一支即家族的长支,亦称为普法尔茨支(因莱茵-普法尔茨和上巴伐利亚都是普法尔茨领地)。他们从1356年起被封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而路德维希四世自己的后代即家族幼支(亦称巴伐利亚支)继续拥有巴伐利亚公国。

宗教改革期间,普法尔茨支的公爵领导德意志新教诸侯反对奥地利,并在三十年战争中被加冕为波希米亚国王。其后被奥地利同盟西班牙占领,普法尔茨领地被并入了归巴伐利亚支。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后,普法尔茨支系才又恢复独立。巴伐利亚幼支在1777年绝嗣,由长支继承。因打算用下巴伐利亚与奥地利交换奥属尼兰德,还因此爆发了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战争的结果,交换取消,长支终于在1779年再度统一了家族所有领地。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成员中有两位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德维希四世(1314年~1347年在位)和查理七世(1742年~1745年在位);一位当选为德意志国王:普法尔茨的鲁佩特(1400年~1410年在位)。

八、奥尔登堡家族

奥尔登堡家族起源于德意志西北部下萨克森的奥尔登堡伯国,由克里斯蒂恩一世于1143年创建。 1448年该家族取得丹麦王位(兼领挪威和瑞典),1459年又取得荷尔斯泰因(兼领石勒苏益格)。

但此后奥尔登堡家族分裂。1523年瑞典独立,1544年随着荷尔斯泰因分裂为荷尔斯泰因-塞格堡和荷尔斯泰因-戈托普,形成奥尔登堡家族两大支系:丹麦奥尔登堡支系和荷尔斯泰因戈托普支系 。

丹麦奥尔登堡

丹麦奥尔登堡支系起初统治丹麦、挪威、奥尔登堡和荷尔斯泰因-塞格堡等地。在1773年此支系以奥尔登堡与荷尔斯泰因-戈托普支系交换后者的领地,并将荷尔斯泰因-塞格堡和荷尔斯泰因-戈托普两地合并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势力颇盛。

但在19世纪此支系先后丧失挪威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仅保有丹麦一地。1863年此支系中之格吕克斯堡支系继承丹麦王位,该王朝延续至今。该支系在1863和1905年分别继承希腊和挪威的王位。

荷尔斯泰因

荷尔斯泰因-戈托普支系起初仅统治荷尔斯泰因-戈托普。1773年此支系将其领地让予丹麦奥尔登堡支系,换取后者的奥尔登堡领地,建立荷尔斯泰因-奥尔登堡伯国(1829年改称奥尔登堡大公国),直至1871年被并归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此支系的成员在18世纪还先后取得瑞典和俄罗斯君位。

九、霍亨索伦家族

最初为索伦(位于土瓦本地区)和纽伦堡的统治家族。1417年纽伦堡伯爵弗里德里希兼称勃兰登堡选侯(称腓力一世Friedrich I),自此霍亨索伦家族在德意志北部逐渐强盛。

家族的阿尔布莱希特继任条顿骑士团总团长,霍亨索伦家族遂继承该骑士团在今波兰的大片领地。1525年阿尔布莱希特改称普鲁士公爵。17世纪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家族开始兼领普鲁士领地,并于1701 年正式将两国合并为普鲁士王国。19世纪普鲁士更负起统一德意志的重任,于1867年合并北德意志诸邦,成立北德意志邦联。其后又于1871年合并南德意志诸邦,最终完成统一大业,成立德意志帝国。1918年一战战败,结束了霍亨索伦王朝。除了德意志外,霍亨索伦家族的一个支系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支系的卡罗尔一世在1866年取得罗马尼亚王位。

该王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取得摩尔达维亚、布科维纳和特兰西瓦尼亚等地,使罗马尼亚的领土大幅增加。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尼亚奉行亲纳粹政策,成为德意志之附庸国。战后罗马尼亚于1947年废除君主制,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家族的统治遂告终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