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洗牌 誰爲善後買單

絕非危言聳聽,今年汽車產業進入大洗牌的歷史時期,部分車企面臨倒閉的危險。然而,企業退市之後,遺留下的問題誰來買單?

汽车产业洗牌 谁为善后买单

主管部門發聲定調,車市低增長或將持續。10月23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汽車產銷完成了204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了0.8%和1.5%。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汽車產銷高速增長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了,低增長恐怕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常態。”

倒閉潮即將到來

多項數據表明,車企倒閉潮正襲來。

今年車市持續低靡。乘聯會數據顯示,第三季度車市出現了7、8、9連續三個月的銷量同比下滑,9月銷量更是同比下跌12%。在“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車市不僅沒能扭轉連續下滑的局面,下跌幅度反而加深,今年全年負增長概率很大。

汽车产业洗牌 谁为善后买单

多數企業不看好車市中期預期。有媒體報道稱,糟糕的市場使得各車企紛紛下調了今年的銷售預期,除強勢車企表示今年依舊有望完成年初目標,很多車企的目標完成度都不到60%,更有部分車企調低了對明年的期望。

車企“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倒閉潮或將爆發。辛國斌指出:“汽車行業的集中度在進一步提高。行業排名前十企業的累計銷量佔到總量的將近90%,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然而,據方正證券統計指出,在乘用車市場,2017年能夠產生銷量的車企有87家。換言之,剩餘的77家車企要爭奪10%的市場份額,競爭的慘烈程度可想而知。車市“淘汰賽”的巨大壓力下,未來部分車企或將成批倒下。

倒閉潮引發問題重重

作為汽車產業關鍵一環的主機廠一旦倒閉,上下游產業鏈將遭遇連鎖衝擊。

車市承壓,衝在一線的經銷商感受最深。宏觀來看,經銷商虧損面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有機構統計指出,今年全國只有32.8%的汽車經銷商處於盈利狀態,另外有26.7%的經銷商持平,40.5%的經銷商明確表示處於虧損狀態。具體看,鈴木宣佈退出中國,讓代理該品牌的經銷商陷入恐慌之中。DS銷量跌落谷底,經銷商們紛紛逃離。

汽车产业洗牌 谁为善后买单

企業經營困難引發的員工欠薪問題見諸報端。多家媒體報道稱,9月初,在重慶合川區天頂汽車城北汽銀翔總部大樓門前,銀翔員工拉起了橫幅現場討說法,控訴該公司拖欠多月工資未發放。此前,動力電池巨頭沃特瑪陷資金危局,深圳總部員工放假6個月,有員工投訴討薪未果。《選車網》查詢到,根據《破產法》規定,破產企業的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後,才會清償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卹等費用。換言之,企業破產後員工能否拿到補償還是未知數。

汽车产业洗牌 谁为善后买单

主機廠承壓,上游零部件企業叫苦不迭。有機構調查顯示,主機廠和零部件供應商關係惡化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的普遍現象。導致雙方關係陷入僵局的首要原因是,車市不景氣主機廠對零部件供應商提出更高的降價要求。有業內人士稱,不少車企要求供應商降價10%以上。由於多數零部件供應商與主機廠進行利益捆綁,一旦主機廠倒閉,供應商將很難及時退出止損。

更令消費者感到頭疼的問題是,主機廠倒閉了,產品售後服務如何得到保障?有業內人士告知《選車網》:“這類問題目前確實沒有辦法解決,風險只能由消費者自己來承擔。原因是,在現行的法律法規中,對於企業倒閉後售後服務問題並沒有相關規定。遇到這種情況時,消費者無論是找消協還是找法院,因為不存在受訴主體,都是無法受理的。”

汽車產業面臨大考

專家認為,考驗中國汽車產業的關鍵時刻到來了。

汽车产业洗牌 谁为善后买单

低增長是考驗產業發展的“試金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石耀東表示:“我們習慣了長期快速增長的利好環境,真正考驗中國汽車產業是否邁向汽車強國的‘試金石’,恰恰應該是低速甚至短期回調情況下的生存和發展能力。在這一點上,德國和日本廠商是榜樣。個別企業陷入困境並不可怕,相反倒是結構調整和產業重組的好時機,有利於提高國內汽車產業集中度和優勝劣汰。”

談到企業倒閉引發的一系列問題,石耀東指出:“地方政府應該關注就業安置、債務關係和產品退市後的消費者權益保障等方面的問題,既要扎牢社保根基,也要警惕藉機逃廢債務、惡意違約等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