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观点」政治局会议精神的正确打开方式

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这次会议自然受到各界和舆论的高度关注。

不少机构和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会议精神进行了解读,有助于大家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但小编也注意到,一些解读中的观点颇值得商榷。例如,有观点认为,政治局会议报道不提“扩大内需”,似乎政策转向了;有观点认为,会议报道中也没有提到房地产问题,是否意味着楼市调控政策要变了;还有人注意到,报道中未见去杠杆问题或防范金融风险的论述,猜测下一步存在再度加杠杆的可能。

如此解读,其实是“误读”。

扩大内需,这是确保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之策,今年前三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0%。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内需的作用只会进一步加强,不会削弱。

房地产方面,此次政治局会议报道虽然只字未提,但中央早已经明确要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房住不炒”定位正在从各方面得到进一步落实。

去杠杆方面,今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已经提出“结构性去杠杆”,并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划定基本思路,相关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小编认为,此次政治局会议的报道,言简意赅,字少事大,确实值得大家认真领会。但会议报道毕竟不等同于工作报告,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们解读政治局会议精神,不能简单对照不同时间节点会议新闻稿的文字变化,更不能做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测,而应该紧密结合当前发展中内外部环境的新情况新变化,结合长期目标和短期任务进行准确解读,重在领会其精神实质。

这一次政治局会议的主题,是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进行了研判,指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也就是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稳”仍然是我国经济运行最鲜明的特征,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物价、收入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指标表现良好,而且,经济结构在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在提升,市场信心也有所增强。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稳中有变”,这是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这些问题,是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带来的“阵痛”,也有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带来的影响。

因此,政治局会议在部署工作时明确,“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强调,“要切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段论述是管总的,也是一贯的,说明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没有变,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没有变。

尽管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会改变,坚持改革和创新的决心不会动摇。当前,既要做到稳字当头,把握好稳的主基调,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同时也要在“稳”的基础上求“进”,要继续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有针对性地解决主要矛盾,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大方向、总基调没有变。但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矛盾,工作的侧重点、着力点会有所不同。正因为如此,政治局会议为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重申“六稳”要求的同时,强调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研究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二是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三是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维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四是要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使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尽快发挥作用。

这些工作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出发点是稳定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与市场信心不足、活力不足有关。只有积极调动各方积极性,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及“研究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正是要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总之,这次政治局会议,客观准确地研判了当前经济形势,既总结了成绩和经验,又敢于直面问题和挑战,使我们对形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部署工作时既立足当前,又着眼于长远,使我们对下一步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对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也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