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还能起死回生吗?

近日有消息显示金立董事长期滞留香港未归,而其副总裁俞雷也将于月底离职,这么大的人事动荡是不是意味着金立已经处于危机边缘?从去年末爆发资金链危机以来,金立似乎一直都没有能找到出路,刘立荣满怀期望的重组也一再被推迟,这就使得金立一度陷入了难以自救的困局之中,被欠款的银行、材料供应商以及广告商们为了及时讨回欠款,对金立苦苦相逼,金立想要翻身实属困难。

从最初的功能机时代到如今的智能手机时代,这个曾经在销量上能直逼诺基亚、三星的国产巨头,经历了16年的发展,可以说是有着很长的企业寿命了。在2014年还风光无限的金立,为何在一两年之间就出现了这么重大的问题,导致金立资金链断链的主因到底是什么?金立还有机会起死回生吗?

从功能机时代到智能机时代,金立掉队了

金立是一家成立于2002年的手机制造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在国内有10多万个合作的网点,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难得的是其做到了从一线城市到乡镇市场的大面积持续性的渗透,在销售渠道上对比小米、魅族们也是只强不弱,可是,金立似乎在营销推广和产品备货生产上并不是很强势。直到2010年,也就是成立8年之后金立的月产量才突破100万台,这在当时也算是很不错的水平了。可是就在当年小米成立,拉开了国产智能手机市场大发展的序幕,反观金立却还沉浸在功能机市场不能自拔,错失了入场的最佳时机。

从2013年开始到2014年,金立开始在电视、综艺栏目进行产品赞助,可是花费了不少的资金,金立产品却总是被用户吐槽,当时正是国产智能手机市场发展最好的时候,大家都在比拼硬件配置,可是金立的产品配置不高,售价却是比小米们要高出不少,用户们自然也要选择更具有性价比和性能优势的其他产品了。这个时候小米强势崛起,而华为和OV也开始转型,进入智能手机市场,开始在硬件上发力,加强供应链管理,金立就这样错过了第二个最佳入场时间。

直到2016年和2017年,金立才开始重视自己的产品问题,还创新式的推出了拼接式电池,大大提升了手机的续航能力。可是这个时候的智能手机市场几乎已经被厂商们瓜分殆尽,金立占有的市场份额已经很有限,就这样金立因为决策上的失误彻底掉队了。

备受质疑的广告营销策略

近两年我们能在很多爆红的综艺节目以及电视广告时间段看到金立的广告,于是不少分析师认为金立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去做广告。其实,金立在最近几年也在积极的进行资产投资布局,据悉2014年金立花费了7.1亿去买地,后来又花费将近5亿去建造金立大厦。当时的金立手机全年销量达到了2000万台,国产排名前五的水平,可是这一数据在2016年的时候连OV的一半都不到。也正是因为刘立荣醉心于非主营业务的投资,才使得金立在这几年间债台高筑,直到2018年1月其在金立超过41%的股份被冻结后,似乎才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也许大家都在质疑金立的营销推广策略,可是俞雷之前也做过解释,金立投放的广告只不过是营销费用中的一部分,这是必须要做的投入,因此,这并不是金立资金链断裂的主因,只不过是其中的部分影响因素罢了。

在过去的三年里,金立手机的年销量分别为2000万台、2500万到3000万台、2700万台,而根据数据显示,金立的2018年9月份的手机销量仅为18万台,市场份额仅为0.5%,可以说去年的资金链断裂对于金立的打击是很大的,不仅高额的债务无法偿还,公司的信誉、产品销量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当然,营销推广费用是花了不少,可产品定位的不明确才是金立陷入困境最大的问题。就拿这几年金立主打的M系列来说,定位高端旗舰产品,配备的是加密的安全系统,看上去很商务,很高端,可是售价也是很高,M2017最高售价达到16999元,虽然其具有一定的品牌溢价能力,可是对比其他品牌产品还是略显不足,再加上其放弃了最具有消费市场能力的中端机型用户,这就使得金立的产品销量迟迟上不去,自然营收和利润也就大大降低了。

金立还有机会吗?

从去年资金链断裂之后金立就一直在寻求解决办法,可是情况也是愈发糟糕了。当前的金立欠债已经高达200亿的水平,其现有的资产也就百亿左右,就算是把自己卖掉也还欠债百亿,当前有实力帮助金立还债的本就没有几家,金立想把自己卖掉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非金立通过操作引入投资,或者有大资本肯为其站台,提高信用等级和还款能力等级,先偿还一部分的供应商欠款,再次从银行那里获得资金授权,最起码之前的欠款能给以一定的缓冲时间,让其有操作运作的空间,也许金立还能有一线生机。

笔者认为金立如今的处境已经很不妙,自从去年爆发危机以来已经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刘立荣不仅没有重组成功还退走香港,这意味着其现在很可能已经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金立是否会另辟蹊径寻找其他有能力了的人来帮助其度过危机?就看金立如何操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