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兵连长参加政工培训军政互换每次都适合人才培养吗

标兵连长参加政工培训军政互换每次都适合人才培养吗

前几天,和老单位一个相熟的连长打电话。问他现在在干嘛?他说自己在院校培训。

个人很纳闷,就问他说你这个英模连队的标兵连长,单位怎么舍得让你去参加培训,好像还是一个政工类的培训,这不是有点文不对题,走错路了吗?

战友笑着说,可能笔者还不知道,他早已经改成指导员了,已经由一名光荣的军事干部变成了一名光荣的政工干部了。

连长变指导员?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就是一直提到的,军政互换活动吧。就是军事干部和政工干部之间的岗位互换,目的是为了培养的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让大家军政兼通,啥都会干。

标兵连长参加政工培训军政互换每次都适合人才培养吗

可是,笔者又问他,这个指导员干得如何?这军事干部改成政工干部之后,能拿得住干得好吗?

他回答说,还马马虎虎吧。以前一直以为政工好干,真正干起来却发现其实也不好干。看来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政工干部,恐怕还得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行。这不,让我来培训了,就是知道我这个能力素质和一个合格的政工干部之间还有一定差距。

可是笔者突然想起来了,他连长好像已经干了两年了,这改成指导员干不了多长时间,是不是就该提升换个岗位了,“能在提升前,完成合格指导员的转变吗?”战友回答说,有信心,但是心里也有点虚。

标兵连长参加政工培训军政互换每次都适合人才培养吗

于是个人想起另一位战友,他是参谋出身,是一个好参谋。可是在调整职务的时候,单位没有走寻常路,而是让他到一个连队当了指导员。领导说,这是提升他的综合素质,让他军政兼通啥都会干。可是大家的说法说,这个参谋在连队的时候,干得很不舒心很不开心,毕竟学的干的事情和现在纯粹不搭边,什么都要重新开始,光适应自己的岗位就花了好长时间。而这期间,连队在具体工作中出了很多问题,让他更是怀疑自己的选择。他说,自己辛苦点累点挨点骂没啥关系,只是怕耽误了单位建设和官兵的教育……

标兵连长参加政工培训军政互换每次都适合人才培养吗

于是很多战友对这种所谓的军政互换活动很是不感冒,说这是一种拔苗助长式的人才方式。看似缩短了人才培养的周期,看似让大家啥都会少都能干,其实最后的结果真正能转换成功的不是很多,很多时候是之前的还没搞懂,现在的又要重新学起。等到学的差不多可以真正开始工作的时候,却发现,又要岗位调整该提升进步了。最终受害的,可能就是连队的建设和官兵了。

一专多能,首先是一专,其次才是多能。一专是主要的,多能是次要的。

职业化的本质是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执行。

军队是一个各方面各岗位人才的结合体。每一个螺丝,每一个人员都是有着各自特殊的岗位要求和责任。虽然有的是可以通用互换的,但是大多数的还是需要专人专事专干的,这样才能有利于效能的发挥和能力素质的提升。

标兵连长参加政工培训军政互换每次都适合人才培养吗

一支军队的强大,不需要造就很多的全方位的人才,但是一定要有过得硬的专业人才才行。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会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战斗力。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报道,说是日本某厂家近百年来啥都不干,就是做螺丝钉。最后他的螺丝钉已经做到了极致,别人无可替代。我们再看看我们身边很多的典型,他们的履历不是很丰富,但是却很专一,在一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好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才造就了他们兵王、尖兵的属性。如果他们隔几天换一个岗位,过几年就转个行当,似乎人人都是全面人才,却无法成为尖子人才、专业人才。全面人才成就了个人,却损害了集体。

军政互换,看似军政兼通,但有时候反而造成了啥都不精。我们不需要培养官兵个个都是全能标兵,但是希望个个都是兵王都是岗位标兵。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了极致,我们的建设就会成为极致。如果仅仅把这个岗位当作一个过渡或者跳板,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想做一番事业而且是干好干到位的话,这种军政互换式的人才培养方式还是要谨慎一些。可以提倡,但是不能强求,更不能作为硬性任务和指标。

进行军政互换前,是否可以征求一下基层的意见,了解一下大家的想法。

金字塔形的人才结构,大部分人到了副营就算到头了。可是连主官干了两年之后再换岗,意义有多大?

标兵连长参加政工培训军政互换每次都适合人才培养吗

我们在基层部队,是区分为军事干部和政工干部的,这既是工作所系,也是我军特有的建设优势所在。每一个岗位,都需要一定的能力素质做支撑,都需要有一定的经历和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岗位的要求。这个过程有的人很长有的人很短,有的人可能几年当一个连长都没当明白,有的人一年就有可能成为连长标兵和行家里手。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资料,说是一个简单的培训。要想真正把培训学习的内容消化完,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需要三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行。所以每个军政主官从到位到成才,本身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当前几年打好基础,后几年准备大干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要换岗,一切从头开始。这既是对人才的浪费,更是对建设的不负责任。

每个岗位的任职年限都是有个范围的,一般三四年左右就该提升的。而中途换岗的方法,有悖于人才成长的规律。所以,希望在开展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适当征求一下基层和官兵的意见。如果对方可以,也愿意,可以实施;如果不行,也不要硬性摊牌强制换岗,这只会双输。

标兵连长参加政工培训军政互换每次都适合人才培养吗

军政互换,是一个方法,但是要因地制宜才行。

思考方法基层遇冷的原因,无法激发热情和脱离基层实际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这个方法是不是就真的无法落实呢?

个人认为,可以落实,但是需要转换一下思路。跳出同级换岗的固定模式,改成提升式互换,估计效果更好,热情更高。

简单地说,就是不再是平级甚至是降级换岗,而是选拔一些能力素质较好有潜力的人,采取提升换岗的方式。既让他们职务提升提高工作热情,又成功换岗为今后发展做准备。比方说,连长提升为副教导员。指导员提升为副营长。或者副连长提升为指导员,副指导员提升为连长。这样职务也解决了,岗位也换了,大家都高兴。

标兵连长参加政工培训军政互换每次都适合人才培养吗

而且,岗位的转换既需要能力当基础,更需要环境做保证。在副职期间完成岗位的转换,可以给这些干部很大的适应空间和容错空间,为他们将来担任主官打下基础,更有利于干部的成长。

其实,军政互换的活动初衷大家都知道,都是为了部队建设和干部成长。但是也要因地制宜,和官兵、基层的实际相结合。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要硬来搞摊派,走了形式没了内容。

这样也许更好一些。

标兵连长参加政工培训军政互换每次都适合人才培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