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案例:不同的死法都歸結於定位不准

開發旅遊項目,關鍵是定位。旅遊定位是旅遊策劃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策劃就是頂層設計,是通過策劃解決戰略問題、方向問題和路徑問題。旅遊策劃是旅遊項目規劃和開發的靈魂,涉及旅遊主題定位、市場定位、目標定位、功能定位、形象定位等一系列定向問題,是旅遊規劃主體——產品概念策劃的立足點,是旅遊產品和業態設計、提升和優化的前奏。


失敗案例:不同的死法都歸結於定位不準



【正文】

我們所做的任何投資,都是以盈利為最終目的,也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是為了政績,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投資還是要慎重,這裡要重點提示的是,尤其現在做特色小鎮和農莊朋友,稍有不慎就掉進坑裡了。下面是幾個真實的案例,看看他們的破產原因都在哪,同時也是為了警示投資者引以為戒。

案例1:成都龍潭水鄉


失敗案例:不同的死法都歸結於定位不準


由於文化項目與設計定位的失敗,建築風格也沒有體現出特色,設計不分主次,加之後期運營和推廣與初期開發的模式不同。

在策劃的環節上存在了很多問題,龍潭水鄉位於的區域屬於待發展地域,除了建築之外,文化上的混亂、業態上的空白,同時也低估了當地人的消費需求,這裡號稱清明上河園,但現實卻看不到任何與清明上河園相關的內容,所以導致文化靈魂不明確,商業的思路老套,沒搞清產業核心。

沒有自己的商業特色和亮點,是無法留住人心的。

案例2: 和仙坊民俗文化村


失敗案例:不同的死法都歸結於定位不準


從項目規劃設計來看,“民俗村模式”同質化嚴重,景區設施簡陋、沒有結合當地文化及習俗,而只跟商業有關,並沒有特色。是典型的農村開發旅遊項目,當地居民自營,非統一運營,項目缺乏長期的運營資金。

一是倉促決策,急於求成。負責人急於在任期內做出政績,對開發項目不進行可行性論證,對項目的選題、定位、規模、經營缺乏周密調查,不考慮當地的具體情況與市場需求。

二是步人後塵,缺乏個性。單純模仿,複製克隆,以致主題雷同,題材重複,使遊客在大量的膺品景觀面前產生審美視覺的疲勞。

三是內容單調,粗製濫造。產品結構單一,創意差,設計粗,品位低,施工劣質,沒有體現出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

案例3:模客小鎮

政府的承諾沒有兌現,資金斷裂被迫停工,由於開發商在小鎮創建之前,與模客小鎮概念進行了捆綁,造成小鎮部分在談的企業、客商暫緩到小鎮投資。另外,模具行業專業化強,投資成本高,企業投資很謹慎。

在政府扶持下,特色小鎮成為經濟建設熱潮,大批量的特色小鎮興起,各地急於出政績,模仿複製,導致題材單一,主題不明確,沒有創意。

對於消費者來說,視覺疲勞,沒有吸引力,容易導致小鎮的發展走下坡路。

案例4:楊店卓爾小鎮

沒有產業支撐,工作重心轉向以建設農業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為主。卓爾集團在進入楊店鎮以前一直沒有涉及農業生態文化旅遊這個產業,因此,在打造該項目的過程中,總規和詳規一直在不斷變動,沒有一套成熟的方案,導致項目進展不快。

一個產業的基礎就是資金的支撐,特色小鎮大批崛起,各地為了推動經濟發展,大規模開發特色小鎮,很多公司為了蹭熱度,盲目投資小鎮,對項目沒有做合理的規劃和研究,導致開發失敗。

案例5: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失敗案例:不同的死法都歸結於定位不準


各景區競爭客源,急於瓜分“白鹿原”這個文化資源,民俗村裡的人造景區,一味模仿大同小異,配套不齊全,投資回本緩慢,商鋪招商困難,導致主營業務是小吃。

民俗村沒有認真調研定位就快速上馬,結果造成業態單一、持續吸引力不足,文化內容千篇一律,文化特徵表現不出來就很難激發需求。

主要還是定位和市場問題,定位不準、運營方法、盈利模式不準確。

案例6:常德德國小鎮


失敗案例:不同的死法都歸結於定位不準


交通壓力大,小鎮設施配套不完善,建築風格和文化主題單一,經營管理混亂,商品、飲食以及文化底蘊缺少大眾化,沒有吸引力。

項目定位存在問題,小鎮主打異域風情,卻沒有很好的利用歐洲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引進德國的市場同時也要配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後期運營管理模式混亂,導致外來小商小販大量湧入,破壞了整體產業鏈。

案例7:常州楊橋古鎮


失敗案例:不同的死法都歸結於定位不準


古鎮開發的戰略定位有錯,缺少商貿人流以及與老街文化有關的產業支撐,沒有強大的宣傳廣告的支撐引流和營銷團隊的打包引流。

政府扶持的古鎮,保存了大部分古鎮的原始風貌,由於原有居民的遷出,一定程度上還是損壞了古鎮的文化與習俗,其次,原始的古鎮雖然古色古香,但是沒有一定的商業產業和推廣,缺少人氣。

案例8:咸陽東黃小鎮


失敗案例:不同的死法都歸結於定位不準


民俗小鎮過於千篇一律,統一的風格,甚至統一特色,造成了審美疲勞,省時省力的“照抄”模式,完全喪失了自己的特點,定位不明確。

特色小鎮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元素和打造文化符號,找準定位,別人的東西可以適當模仿,但終究不是自己的。要因地制宜,尊重本地建築風貌,依山傍水,保持原真性,保留原有居民,以“文化+產業+旅遊+生活”四位一體的協調發展思路。

案例9:宜昌市龍泉鋪古鎮


失敗案例:不同的死法都歸結於定位不準


主要是經營管理不善,公司內部人員有爭端加之招商政策沒有力度,導致商鋪入駐率低,體量利潤受擠壓。

公司旗下的子公司經營管理不善,導致商鋪開門,沒有及時的運營推廣,無法吸引遊客,古鎮的主要產業是白酒,產業鏈單一,項目打造定位存在問題。

古鎮打造要結合當地文化習俗,而不是單一的商業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