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就我個人而言,第一見到鐎鬥就被其造型所吸引。龍首三足圓池,比例協調,如龍在淵,有鼎之韻,亦有匜風,端重而又富有靈動。就中國古代藝術中的動物造型的器物而言,我個人認為鐎斗的動物造型與器物本身融合的最好,渾然一體,讓人感覺那不是銅器而是動物本身。最初看到鐎鬥第一眼的時候,只是覺得造型吸引人,但當時只是感性認識,沒有機會了解更多,只是看到了圖,別無其他。隨著學習的深入,方知,鐎鬥在學界也是一個富有爭議的藝術領域,刁斗還是鐎鬥,溫酒器還是擊打器,眾說紛紜。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龍首魁,口徑24.2,廣西合浦出土,西漢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鐎鬥是溫酒器,不可能是擊打器,尤其不能是軍中值夜時類似梆子似的擊打器,因為鐎鬥在南北朝乃至更早時期有青瓷鐎鬥。至於有人認為是量器,我個人不贊同,因為刻度不明顯,量性特徵不典型。

還有一些需要指出的是,外國人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對我國的鐎鬥造型產生了興趣,甚至將其列入藝術史當中。鐎鬥也不都是龍頭的,還有鳳鳥首、鶴首等,但幾乎都是珍禽瑞獸。還有一類銅器作品也容易與鐎鬥混淆,即銅鐺,業界認為是中藥用具,宋代周貫《藥鐺偈》:

頑鈍天教合作鐺,縱生三腳豈能行。

雖然有耳不聽法,只愛人間戀火坑。

陝西博物館便收藏有唐代的藥鐺。

鐎鬥造型具有典型的漢代特色,但南北朝到唐宋仍有傳續。下面我們就把鐎鬥及與之相近的作品一併呈現,方便對比欣賞。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戰國早期鳥首高足匜,唐山賈各莊出土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番昶伯者君匜,春秋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鐎鬥,漢代,高21,長31,北師大博物館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孫氏家鐎,太原出土,西漢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鳥流鐎,江蘇邗江出土,西漢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鐎鬥,漢代雞首流鐎鬥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漢代鶴首鐎鬥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鐎鬥,青銅鳳首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南朝鶴首金鐎鬥,觀復博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鐎鬥,首博,南朝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南北朝鐎鬥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北魏鐎鬥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唐代青瓷鐎鬥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南齊永明七年銅藥鐺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北齊銅鍍金藥鐺,山西壽陽庫狄迴洛墓出土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唐代折柄銀藥鐺,何家村出土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唐代鏨花金藥鐺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西方藝術史書中的藥鐺和鐎鬥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神器造型 鐎斗魁鐺——青銅文化

 龍首青銅灶,漢代,蒙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