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呈现“仨亮点”

为认真落实国家省上关于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的通知要求,市人社局组织开展了做好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和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活动情况如下。

一、市县区部门联动抓指导。根据省人社厅《关于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的通知》,我市于6月1日至10月20日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在活动中,建立市人社局抓全局、市就业局抓指导、各区县人社局抓落实,企业与高校联动的协同机制。活动抓住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求职就业关键时段,围绕毕业生从校园到职场转换过程,根据不同阶段求职特点,组织专业化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活动。同时加大就业政策和形势宣传,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帮助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毕业生理性择业、积极就业、爱岗敬业。活动期间,各区县共印发就业创业宣传手册27000余册,累计开展就业指导校园行125场次,服务高校毕业生45493人次;开展就业指导市场行106场次,服务高校毕业生66088人次;开展就业指导社区行156场次,服务高校毕业生5876人次;开展就业指导企业行164场次,服务高校毕业生4072人次;开展就业指导园区行活动106场次,服务高校毕业生5251人次;组织就业创业专家导师112人。

二、企业与高校协同促就业。各区县立足自身特点,通过“走进去”与“请出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精细化服务手段,开展特色就业创业指导活动,确保就业指导活动取得实效。城关区人社局在活动期间,组织城关区众创空间(孵化器)及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部分中小微企业负责人,辖区内部分创业者和大学生举办以“牵手企业进校园,真情服务助创业”为主题的校园专场活动,集政策咨询、用工招聘、创业项目展示、见习岗位对接、创业指导为一体,为高校大学生和各众创服务平台搭建起沟通了解、交流互促的平台。甘肃中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兰州树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等60多家知名企业进场招聘,提供了1500多个就业岗位;图博未来众创空间、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等14家众创空间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与高校生进行现场对接,有200多大学生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人,众创空间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与50多名大学生达成了就业见习意向对接。安宁区立足属地高校密集的区域优势,承办了我市就业创业政策、就业创业典型事例宣讲进高校活动,期间先后走访了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对2000多名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服务。同时为助力小微企业创业成功、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安宁区就业服务局在甘肃农业大学创业创新学院举办了2018年SYB创业培训班,帮助创业学子们增强创业信心,缓解创业就业压力带来的焦虑,在如何衡量自身的创业素养的同时准确地进行创业定位,全方位的提升自已的能力,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到创业项目的选择方法,明白市场定位和商机挖掘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为确保政策落实,安宁区人社局、就业局主动作为,结合就业指导活动开展引导高校毕业生进企业就业大走访活动,对涉及引导高校毕业生进企业就业的11家企业进行走访督查,核查企业落实待遇情况,收集企业意见建议,进一步增进人社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沟通,为更好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三、创新举措建长效服务机制。下一步,我市将以兰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为契机,不断整合我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资源,科学构建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共赢,加快提升我市人力资源服务质量效益,促进我市就业创业工作持续向好发展。一是持续开展“五行”活动。我市将持续开展就业指导校园行、市场行、社区行、企业行和创业指导园区行活动,进一步加大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力度,运用精细化服务手段,提升就业指导服务实效。二是全面落实实名制就业服务。把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毕业生都组织到服务活动中,分类确定就业创业服务清单,将一揽子帮扶措施打捆打包及时推送,做到发放一份政策清单、提供一本服务手册、开展一次职业指导、提供一次政策咨询、制定一份求职就业或创业计划。对有就业意愿的,提供不少于3次有针对性的岗位推介;对就业适应能力不足的,及时纳入技能就业专项活动,确保有需求的都能获得提升实践技能水平的机会;将有志创业的,纳入创业引领行动,提供场地、项目、资金、培训等支持;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残疾、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加大政策服务倾斜力度,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就业市场。三是积极改善就业环境。大力开展就业创业政策推介活动,拓展政策申请渠道,指导帮助毕业生做好材料准备和手续申报,确保政策及时兑现。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严厉查处虚假招聘、违规收费、“黑中介”等违法违规行为,健全招聘信息管理制度。进一步梳理、精简、优化相关就业创业服务流程,推动政策服务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为毕业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四是提高劳动力匹配效率。通过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就业工作,以适应劳动者多层次就业需求,健全均等化、专业化、智能化服务体系,提高劳动力匹配效率。五是健全登记统计。就业状况统计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基础工作,也是精准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的重要依据。我市将进一步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统计指标体系,确保未就业统计准确、及时,确保就业帮扶有的放矢、精准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