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女司机解除控制,多少网友欠她一个道歉

最近,大家都在关注重庆一起交通事故,公车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坠入江中,潜水员紧急下水打捞遗体。

此事一出,小轿车女司机惨当“背锅侠”,网友纷纷剑指女司机。事故发生当天,女司机邝某娟被警方控制。


重庆女司机解除控制,多少网友欠她一个道歉


重庆市公安局万州区分局发布警情通报


其丈夫熊某回应:妻子有6年驾龄,事故车辆已买了4年,论起驾驶技术,妻子比自己强。等到10月30日,邝某娟丈夫告诉记者,目前警方已经解除对邝某娟的控制,妻子已经平安回家,一切都好。

这件事情虽然算圆满解决,但是读小妹觉得,因为司机是女性就给其贴上“技术不好”的标签,有失公正公平。好在事情已经调查清楚,还给女司机一个“清白”。

不过,世界上的冤假错案数不胜数,总有人由于各种人为因素而蒙受不白之冤,读小妹今天带来一本书《司法不公》,带你细数美国司法的十宗罪。


乱贴标签

造成不公平的对待

呕吐物污渍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吗?


这个问题是不是很可笑?但是这样的事就真真切切发生在了《纽约时报》一个叫大卫·罗斯班的记者身上。

有一天,他在大街上被袭击,失去了知觉,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很多路人从旁经过,结果没人理。你说这不是奇了怪吗?因为,他外套上有呕吐物的痕迹,经过的人瞄了一眼,心想,哦,又是个醉汉,喝得不省人事,没啥要紧的,躺着就躺着呗。

结果,悲剧就这么发生了,大卫最终因头部受伤而不治身亡。您说说,假如路人没有随意给他贴个“醉汉”的标签,这人是不是就不用白白枉死了?


重庆女司机解除控制,多少网友欠她一个道歉


《流浪猫鲍勃》流浪汉形象


很不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错误还挺常见的。人们往往喜欢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就匆忙下结论,这是因为我们大脑中两种思维过程在相互作用。

第一种是无意识思考过程,我们会根据眼前的证据快速下结论,而不去考虑那些丢失了的证据。第二种是有意识思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我会花费更大的精力对信息进行分析,由此得出的结论可能会与最初的判断截然不同。

在大卫遇袭案中,消防员、警察和医护人员,因为大脑的无意识思考过程,就判定大卫身上的呕吐物是醉酒的结果。也就是说因为没有动用有意识的思考,他们谁都没有想到,大卫当时情况很危急,需要马上就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给受害者贴标签,会影响案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



重庆女司机解除控制,多少网友欠她一个道歉


《流浪猫鲍勃》


曾经有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神经学的实验:当人们看到奥运会运动员、美国中产阶级或是残疾人的照片时,大脑中参与人际互动的区域就会被激活。

但是,在他们看到流浪汉或者瘾君子的照片时,之前的大脑区域并没有活动,相反,大脑活动区域还显示他们其实产生了厌恶感。

这项研究说明了一个非常可悲的事实,那就是很多人都不会把那些极度潦倒的人当人看,反而会觉得,酒鬼和瘾君子之所以有这样的下场,都是他们自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