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中揭示的五种中国传统人伦关系——忠孝悌忍善

国师的暑期档大作《影》如期上映,一如国师以往的作品,一上映就话题满满,迄今为止豆瓣评分7.5分,票房5亿,台湾金马奖获12项提名,可谓名利双收。

《影》中揭示的五种中国传统人伦关系——忠孝悌忍善

在惊叹于《影》所蕴含的古风阴阳之美时,我们发现所有角色之间的关系恰如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伦理关系——五伦。

“五伦”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

君臣

《影》中揭示的五种中国传统人伦关系——忠孝悌忍善

在看《影》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君沛良与属臣子虞之间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君臣关系。我们印象中的君臣关系是君王有无上的权利,臣子是君王的奴仆,唯君是从,因此常有言“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实际上,我们在翻看历史典籍时发现,君臣之间的关系是有一个演变的过程的,我们印象中的君臣关系是在南宋灭亡后,元明清之后,君臣关系渐渐演变为了主奴关系。

在先秦时期,君臣关系可以类比家族企业关系,其中君就是整个家族的负责人,臣以家族内族人为主,辅以一些外面请来的贤人名士。君臣关系更像是一种聘任关系,在日常讨论国家大事,朝纲政策时,臣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与君完全背离的观点,而君也格外尊重臣的意见。君臣见面也不似我们印象中的大臣行跪拜之礼,大臣向君王行礼,君王也要向臣回礼,甚至面对一些大贤之人,君王会施以跪拜大礼。

从秦朝起,君臣之间君尊臣卑的观念进一步强化,尤其是宋朝之后,大臣进见皇帝必须行跪拜之礼,且以“奴才”自居,才出现了我们印象中的主奴关系。

《影》是根据三国时期吴国收复荆州改编的,沛良原型是孙权,子虞原型是周瑜。众所周知,孙策在病逝时,将孙权以及朝政托付给了周瑜,因此孙权是非常尊重周瑜的。因此,《影》中也提到,沛良在登上王位后,多亏子虞的辅佐,才得以巩固君王地位。《影》中子虞面对沛良时,言语有些不敬,咄咄逼人之态,也是当时君臣关系的一种常态。而沛良面对子虞的不敬时,却也有些无可奈何,一方面是沛良懂得隐忍,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东汉末年为君者并非绝对权力。

父子

《影》中揭示的五种中国传统人伦关系——忠孝悌忍善

《影》中杨仓和杨平是一对父子,其原型是关羽和关平。传统的父子关系是父尊子卑的关系,即父亲处于主导地位,子辈需对父辈绝对服从。传统意义上的父子关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父亲对孩子有教养的义务,另一方面是孩子对父亲有尽孝的义务。《影》中杨仓父子之间的关系虽然未着太多笔墨展示,但是当杨仓提出只保留数百人守境州,杨平提出了疑问,却依然遵从父亲的决定,体现了古代父辈的绝对主导地位。

然而,古代的父子关系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首先是为了保持父亲的威严,古人信奉的是“君子不亲教子”,父亲基本不亲自教养孩子,要么易子而教,要么聘请老师。当然这一点在杨苍父子上不成立,大概是因为找不到比自己更强的老师来教自己的孩子,所以亲自言传身教。另一个现象是,父子不同席、不同位、不同室,这也是为了保持父亲的威严。这些现象造成了古代父子之间疏离,甚至敌对,又恰恰与传统意义上的父慈子孝相背离,却也值得深思。

兄弟

《影》中揭示的五种中国传统人伦关系——忠孝悌忍善

通常我们认为的兄弟关系是长幼有序,但实际上,古代兄弟之间的关系要复杂的多。

古代由于并非一夫一妻制,因此兄弟之间其实是有两个阶层的,即嫡系和庶系,嫡系是正妻所生,而庶系是小妾所生。嫡系地位高贵,一般是长辈过世之后家族的继承者,而庶系则地位低下,往往是嫡系的从属者,即使庶系年长,依然以嫡系为尊。例如三国时期的袁绍和袁术,袁术虽然年长,但袁绍却非常看不起袁术。

《影》中的沛良和青萍,沛良自称“长兄为父”,未经青萍同意,便向杨仓提亲,虽然是虚晃一枪的策略,却也体现了长幼有序的传统。另外沛良和青萍皆为嫡出,地位尊崇,沛良也非常喜欢这个妹妹,甚至在上朝时都让妹妹旁听,而妹妹虽然不愿意远嫁,但也遵从了兄长的决定,两人正体现了“兄友弟恭”之情。

夫妻

《影》中揭示的五种中国传统人伦关系——忠孝悌忍善

中国古代素有男尊女卑的传统,男子是整个家庭的主导者,而妻子是附属品,没有什么权利。《影》中的夫妻只有一对,即子虞和小艾,从两人的关系可以看出小艾绝对遵从于子虞,唯子虞是从,在君王面前夫唱妇随,还协助子虞破解了杨仓刀法,颇有贤内助之风。当然虽最后同境州发生了苟且之事,似乎也没有人觉得有太多不妥,因为从彼时起,在小艾心目中,境州已经从子虞的影,成功替代了子虞本身。

《影》中揭示的五种中国传统人伦关系——忠孝悌忍善

其实《影》中还有一对小冤家,就是杨平和青萍,观影过程中,小编对于青萍这个角色甚是喜欢,尤其是她不远千里,冒死袭杀杨平的魄力,颇为佩服。但问题来了,为何青萍如此决绝,誓死要杀杨平,难道只是她口中的“欺负”二字吗。

其实如果了解古代夫妻制,这个就很好解释了。 古代夫妻制并非常言的“三妻四妾”,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妾在古代而言地位区别极大,妻为正妻,需男方下聘,明媒正娶;而妾却是地位极低,有些是穷苦人家买来的,有些是敌国俘虏,有些是正妻的丫鬟,根本没有名分。而所生后代地位也差距极大,正妻所生即为之前提到的嫡系,而妾所生则为庶系。

《影》中青萍地位尊崇,贵为一国长公主,可随意进出朝野,却被杨平扬言纳妾,这是极大的侮辱,作为一个贞烈的女子,誓死捍卫名节,确也值得敬佩。

三国中,这一段提亲也有对照,不过男女方是反过来的。孙权曾向关羽提亲,希望关羽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关羽以“虎女安肯嫁犬子”回绝,最终导致吴蜀联盟的瓦解,关羽大意失荆州,最终败走麦城,身死道消。

朋友

《影》中揭示的五种中国传统人伦关系——忠孝悌忍善

“朋”有类、比、党之意,“友”则是友好,友善之意,合在一起,可以解读为有相同特质的人聚在一起,彼此友好对待对方。翻看典籍,我们看到朋友早期是非常神圣的,有着很多感人的典故,例如管仲和鲍叔牙,羊角哀和左伯桃,钟子期和俞伯牙等故事。但是随着时代的演变,“朋友”渐渐失去了它神圣的光环,越来越多的背叛和敌对出现,如庞涓对孙膑的迫害,刘邦和项羽的敌对,李白和高适的断交等。

《影》中的朋友,大抵只有一对,即子虞和田战,古人对于朋友之间讲求的是“信”字,但是影片中虽然没有明说,却基本可以断言,田战是沛良安插在子虞旁边的内奸,在一开始就是配合沛良演了一场苦肉戏,因此《影》中的田战是失信于子虞的。

古人对五伦的行为准则其实是忠、孝、悌、忍、善,即忠于君王,孝顺父母,敬重兄长,夫妻谦让,与人为善,这些准则放到今天仍然是非常优良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人与人关系复杂了很多,但究其根本,还是脱离不了“五伦”范畴。忠孝悌忍善,老祖宗的好东西还是值得现代人传承和学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