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持續走紅

“0元加入,先享保障。一人生病,眾人均攤。30萬保障,幫一個家。”近日,支付寶推出的又一款互聯網金融產品——“相互保”刷屏。因其互助共濟的特色,且是“零費用加入”,這一互助保險產品幾乎在一夜之間成了爆款,上線第一天,超100萬人參與;上線第二天,超200萬人參與;上線第三天,超320萬人參與……僅僅用了9天時間,“相互保”用戶數就突破1000萬,打破了近年來互聯網產品的用戶紀錄。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儘管其模式有很大創新,但無法真正替代傳統的重疾險產品。

A “零費用加入”吸引用戶

何為相互保險?相互保險不是一類險種,而是一種保險運營的市場主體組織形式,它與股份制保險公司有很多不同之處。簡單來說,相互保險是指有相同風險保障需求的單位或個人,以互相幫助、共攤風險為目的,通過訂立合同為自己辦理保險的經濟活動,相互保險公司沒有股東,繳納保費就能成為會員,投保人、保險人的身份是統一的。

從支付寶首頁進入“螞蟻保險”的服務入口,山西晚報記者發現,這一產品的門檻確實很低,保障金也很吸引人。“0元可參保30萬元重疾險”的“相互保”要求的確不高,凡是芝麻信用分達到650分及以上的螞蟻會員(60歲以下)無需交費就能加入,可以享受覆蓋“惡性腫瘤+ 99種大病”;他人生病後,患病產生賠付時費用由眾人分攤,自身患病則可一次性領取保障金,40歲以下保障金額30萬元,40至50歲保障金額為10萬元。

據悉,這一產品由支付寶螞蟻保險聯合信息美人壽相互保險社(信美相互)推出。根據“相互保”規則,該保險是重疾險,必須是在《保險條款》內的100種疾病才會獲得理賠。雖然是0元投保,但是需要支付分攤金額,每月兩次公示、兩次分攤。在公示日,其間發生的確診賠案均會在適度隱藏敏感信息的前提下,給予公示並接受異議申訴,其中,分攤金額=(當期公示通過的出險案件總保障金額+10%管理費)/公示時成員數,也就是公示無異議的所有賠案產生的保障金,加上規定的10%管理費,會在分攤日由所有用戶均攤。錢花在哪裡,每個參與者需要分攤多少錢,完全公開透明。另外,均攤實際金額則視每期公示的實際情況而定。

按照相互保的分攤機制,當成員超過330萬時,單一出險案件每個用戶分攤的金額不超過1毛錢。而如今,加入相互保的成員早已經超過了1000萬人次,如果能夠維持成員人數的持續穩定,且賠付率在精算預計範圍之內,那麼每位成員每個賠付分攤少於1毛錢或許已是大概率事件。信美相互方面介紹稱,“相互保”的分攤額度與成員的實際重疾發生率高度相關,預計第一年參與的成員每人需分攤的實際金額約需一兩百元。

B 無法替代長期保險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曾有業內人士指出,“互聯網+相互保險”存在“會員分散”“欺詐”等風險。比如,傳統相互保險的會員很多都是基於“熟人圈”,有相近的訴求。

山西晚報記者注意到,“相互保”似乎也有一些針對性的措施,比如向芝麻分650及以上的螞蟻會員及其未成年子女開放、申請加入時要自主選擇簽署付款授權服務協議等。

不過,相比保費動輒超千元的長期重疾險,成本較低的“相互保”並不是替代品。而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相互保”走紅,離相互保險“走熱”還差很遠。

由於“相互保”的保險期間僅為一年,並且超過60歲(含)的消費者不能參與相互保,另外,由於保障金額並不高,再加上成員穩定性存在較大不確定等原因,有保險行業人士提醒參與者要注意這些問題,並認為這些問題決定了“相互保”並不能代替傳統的長期重疾險產品,而只能作為長期保險的一個補充。

此外,山西晚報記者也發現,相互保的健康告知相對於同類保險更為嚴格。這裡可以對比爆款一年期重疾險——微醫保·重疾險。相互保的第一條健康告知“保險情況”,在微醫保·重疾險中並沒有。相互保的第二條健康告知——就醫行為“被保險人近兩年內沒有連續服藥超過30天或連續住院超過15天的”。而微醫保·重疾險的健康告知是“被保險人過去1年內沒有因疾病住院治療或手術的。”

有壽險公司人士認為,“相互保”並不是一種保險,而是換個形式的網絡互助,是新時代的“捐款”及“商保”結合的一個新產物,可以去投它,但如果要想自己有保障,還是得為自己置辦一份壽險保單,因為保單不會隨隨便便失效,能讓用戶看到絕對的保障。

儘管市場如今對於“相互保”的條款爭議依舊較多,但“相互保”上線以來,依然得到了眾多用戶的關注,在太平洋人壽一位負責人看來,相互保的走紅也是市場上一次很好的保險教育,可以說,這讓健康投保理念更加為社會熟知,更有助於用戶的健康保障意識得到培養。

C 網絡互助平臺或受衝擊

早在此前,已經有很多網絡互助平臺採用了互助均攤的模式,發行類似於“相互保”的互助計劃。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網絡互助平臺並非保險公司,而只是一個互聯網社群,由於其並不是保險公司,其所發行的互助計劃也不是正規保險產品,這就意味著他們不會對互助計劃的賠付進行兜底,一旦某次的成員籌款不達預期或者成員大量退出,剩下成員的利益很可能得不到保證。

相關數據顯示,國內首家大病醫療費互助平臺康愛公社,從2011年運營至今的7年多時間內,加入人數178萬餘人,籌款1億餘元,共資助996人。由泛華金控投資的e互助,是抗癌互助平臺,從2014年上線至今的4年時間內,加入人數超過320萬人,成功救助了1574人,一共發放了互助金額2.61億元。

另外,2016年成立的水滴互助,因為由多家知名投資機構背書,上線兩年多時間積累了4700多萬會員,並幫助了1100多個家庭,籌到了互助金近2億元。截至今年8月底,水滴互助已與國內近40家知名保險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關係,推出了近50款高性價比保險優選產品。而同樣在2016年上線的輕鬆籌,積累的用戶數則更多,它已經在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擁有了註冊用戶超過5.5億人,籌款總額255億元。

隨著潛在風險逐漸被關注,監管層對於這些網絡互助平臺的監管正在趨嚴。此前,原保監會曾多次警示其風險隱患、經營資質等問題。2016年,原保監會還下發了《關於開展以網絡互助計劃形式非法從事保險業務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而整個市場也因此經歷了一場大洗牌,有數據顯示,此次整治之後,有超過1/3互助平臺倒塌。

上述康愛公社創始人公開發表文章稱,相互保的出現對於網絡互助平臺來說,短期的衝擊是大的,尤其是心理上的。但該人士同時表示,相互保模式本身就是康愛公社從2011年起所創造和使用的,可以把用戶資金的98%以上用於保障,這是高成本運營的保險所無法比擬的。而由於相互保有10%的服務費,可能無法達到網絡互助平臺的高效率。

“相互保”持续走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