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朝二姓

在家天下的中国古代,一朝一姓是天经地义的,无论是武力夺权还是禅让,得天下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变更国号。但在历史上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五代十国时的后周,出现了一朝二姓的情况。

乾祐三年(公元950)四月,郭威被任为邺都(今河北大名北)留守、天雄军节度使(镇邺都),且以枢密使名义节制河北各州军事。这年十一月,后汉隐帝刘承祐想杀死那些掌握军权的大臣,想独揽大权,先后杀死了史弘肇、杨邠、王章等人。

郭威得知汴京事变后,与亲信魏仁浦商量对策,“仁浦劝威反,教威盗用留守印,更为诏书,诏威诛诸将校以激怒之,将校皆愤然效用”。于是郭威就以清君侧、杀李业等为名在邺都起兵,渡河南下。刘承祐一面派兵抵御,一面杀郭威在京的全部家属,“婴孺无免者”。

几天后,郭威兵临开封城下,刘承祐为乱兵所杀。郭威入京师,纵火大掠”。为了稳住局面,他没有立即称帝,而是让太后下令立刘知远的侄子刘赟为嗣,派大臣去徐州迎接,同时又让王峻派人在途中将刘赟杀死。他自己则以北伐契丹为名带兵北上,在澶州(今河南濮阳),“诸军将士大噪趋驿,如墙而进,帝闭门拒之。军士登墙越屋而入,请帝为天子,然后返回汴京,迫使太后下令由郭威监国。其实这场拥戴闹剧,只是为了遮人耳目。郭威就任监国不到一个月,就于次年正月正式即帝位,庙号太祖。他自认为是周朝虢叔的后裔,所以定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改年号为广顺元年(951),仍建都东京开封府,这就是历史上的皋门兵变。令人有宿命论之感的是,仅仅十年之后,几乎相同的一幕又发生在后周的点检赵匡胤身上,出现了陈桥兵变。

当了皇帝的郭威,却一个亲身儿子也没有了,只身边只乘下养子柴荣。柴荣是郭威皇后柴氏哥哥的儿子,从小就生活在郭威家里,很得他的喜爱,封为晋王。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其境"为政清肃,盗不犯境"。

公元954年正月壬辰,周太祖驾崩,是月丙申,晋王柴荣按遗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周世宗上台后,也许是出于对郭威的敬重,也许是为了表明他继位的正统,他没有改变国号,一直沿用显德年号,甚至周世宗病死,柴宗训继位后依旧沿用周太祖年号"显德"。从而使后周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朝二姓、三位皇帝共用一个年号等其他王朝没有的现象。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朝二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