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瑰宝,美丽的汉简

前年五一假期去了趟长沙,在长沙简牍博物馆看到了很多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简牍,倍感兴趣。于是后来就对简牍方面的新闻感兴趣。近日,在山西太原东山恒大悦龙台6号西汉墓(又称“祔葬墓M6”)内出土了大量的西汉木质简牍。这是继2015年海昏侯墓中发现简牍以来最大的一次发现。

历史的瑰宝,美丽的汉简

汉简

从上世纪初至今,发现简牍的地方分布在中国各地。比较多的有:

甘肃敦煌、武威、甘谷、玉门;湖南长沙、沅陵、张家界;内蒙古额济纳汉;新疆罗布泊;山东临沂;湖北江陵、随州。

根据发现汉简的地域不同,可以分为边塞汉简和墓葬汉简。再具体一点也可以分为居延汉简、敦煌汉简、马王堆古籍、银雀山汉简、罗布泊汉简。

这些出土的汉简纪录了从春秋战国到东西两汉当时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国之大事等一系列大事。是研究古代社会发展珍贵的资料。

汉简的又一个特点是它的书法研究价值珍贵。汉简的书体有三个特点:线条自由、体势自由、章法自由。

历史的瑰宝,美丽的汉简

汉简书法

线条自由是说起笔和手笔比较随意,藏锋、回锋均无定法,非常自由。体势自由说的是文字的笔画书写时比较另类,长竖、巨捺经常出现,具有戏剧性的效果。章法自由是说因为简牍面积与纸张的不同,整篇章法潇洒自由,在有限的空间里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相传米芾晚年时,学“二王”感觉不成着手汉简,学习之后顿悟,真领悟到“二王”用笔真谛!正好说明汉简的文化艺术造诣很高。

最后再说说简和牍。其实大家认为简牍是一个词,说的是一个东西。其实简牍说的是两种东西。

历史的瑰宝,美丽的汉简

简,由竹或木加工而成,通常是削成长条形,再将写字的一面打磨光滑;如果是竹质的,还要用火将竹子烤干防蛀,“杀”去竹青,烤出“汗”珠,称“杀青”或“汗青”。简一般长约23厘米,而宽多为1厘米左右。但官府用竹简书写文书比一般的书简长2~3倍以上。

历史的瑰宝,美丽的汉简

而牍,多为木质,与简不同之处是加宽了好几倍,有的宽到6厘米左右,个别的达15厘米以上,呈长方形,故又叫做“方”或“版”。牍多用来书写契约、 医方、 历谱、过所(通行证)、书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