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好内容、生态化衍生,“网络文学+”还有更多可能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网络文学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应运而生。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程,网络文学正逐渐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力量,并在现实主义创作的领域上发力,承担书写时代精神的使命。

近日,阿里文学CEO黎直前(阿里花名:宇乾)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网络文学进入2.0时代”,这一观点再次引发热议。据《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网络文学作者多达1400万人,读者规模突破4亿。随着市场急剧扩张,影视化改编热潮奔涌而来,大众对影视化改编的期许也在日益增长。在宇乾看来,“网络文学亟须走出野蛮生长阶段,进入更健康有序的成长阶段,拿出更有分量的作品,迎接更高规格的挑战”。

早在9月的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上,“网络文学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的说法就被多次提及。用来标记“网络文学2.0时代”的,一是内容的精品化,二是产业形态的融合化。这也强调了当下网络文学发展聚焦两个方向:好内容的培育;融合发展。


聚焦好内容、生态化衍生,“网络文学+”还有更多可能


从1.0到2.0,变化的是什么

1998年,中国第一部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诞生,网络文学自此落地生根。2000年,《第一次亲密接触》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至今,网络文学的影视化改编历程已有18年。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学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载体,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传播力、影响力的内容核心。以文字为支点,网络文学可以衍生出多重多样的形态。

近年来,网络文学无论是在内容创作还是产业衍生上都有了显著增量。网络文学迅速发展,压力也随之而来。一方面,网络文学付费模式出现瓶颈,用户增长率走低,而另一方面,影视化改编也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变化而受到更严格的考验。“或可说,网络文学走过初期发展的20年,正在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宇乾表示。

2.0时代并非一个明确的时间概念,而是区别于过去网络文学发展模式的新形态,这意味着内容品质提升和全链路衍生


聚焦好内容、生态化衍生,“网络文学+”还有更多可能



如今,“1.0时代”涌现的大量网络文学作品受到市场青睐,短时间内,影视化热潮达到高峰。但纵观近年来的影视作品,兼具良好口碑和收视的作品占比并不高。市场的急剧扩张,造成了从业者的逐利心理,创作套路化导致作品质量不过关。与此同时,“影视改编也在对网络文学‘涸泽而渔’,为快速收割网文作品在衍生层面的收益,蜂拥而至,匆匆上马,不乏买椟还珠式的编造”。此外,创作者与制作方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在影视化改编过程中低效的参与度同样是重要原因。

因而,网络文学进入2.0时代的关键在于推进网络文学健康有序的发展,全面促进产业形态融合。“好内容的标准就是读者喜闻乐见和具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宇乾认为,正能量、好的世界观、喜闻乐见是“好内容”的三个标准,2.0时代首先应聚焦优质内容,培养网络文学创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聚焦好内容、生态化衍生,“网络文学+”还有更多可能


“从1.0到2.0时代,网络文学不再只是一个载体,字数不再是核心,更重要的是一个能够具有巨大传播力、影响力的内容核心。”在带领阿里文学不断前进过程中,宇乾也在不断思考未来的发展着力点。成立三年来,阿里文学先后推出了多部网络文学作品,其中不乏《太行血》《浩荡》等回归主流价值观、与时代精神呼应,贴合实际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在宇乾看来,促进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融合,

以更高的创作要求书写生动的时代生活、记录真善美,同样是网络文学2.0时代的前行方向。

以“全链路”思维做好内容衍生

网络文学从1.0到2.0,内容依然是网络文学平台发展的重要抓手。精品化、融合化是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把传统单维度的文字创作向以IP衍生为核心的多维度扩展,这也是网络文学1.0到网络文学2.0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变。”宇乾强调。

立足于网文衍生和IP孵化,各大平台都在试图通过精品内容构建全新的内容生态,融合共生。其中,阅文集团就以参投、出品、联合开发的形式参与过多部IP影视剧的开发,尝试打造文娱产业链。阿里文学则运用“全链路思维”,全面打开内容衍生和IP孵化的局面。


聚焦好内容、生态化衍生,“网络文学+”还有更多可能



在“全链路”中,服务作者与读者是关键的一环。为了解决创作者与制作方对接的问题,阿里文学成立了IP影视顾问团,其中包括敦淇、李小婉、吴雪松、李波、刘文武、杨文军、白一骢等十一位制作人和导演,同时积极签约头部作者,为IP量身定制孵化计划,加速IP培育及衍生速度,为制片人与原创作者提供良好的沟通渠道,保障改编内容与原著精神的一致性,优化衍生效果。“阿里文学要打造文学领域的水电煤,落实到具体就是一方面服务作者、一方面服务读者。而做好IP衍生,是兼具服务读者、服务作者的最好方式”。

IP衍生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综合的文娱生态,如阿里文学签约的作家漠夕,在创作不到十万字时就卖出了衍生版权;作家骠骑的作品《零点》在动笔之前,阿里文学就与骠骑及制作人马千策协商要做一个中国军人的故事,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IP。宇乾曾表示,“这些案例在一开始就借助了阿里大文娱的力量。因为背靠阿里大文娱生态圈,阿里文学有很多优质资源可以给作者,包括推广给优酷、阿里影业进行IP衍生等”。

聚焦好内容、生态化衍生,“网络文学+”还有更多可能


“综合性文娱生态”这一意识正逐渐得到行业多方的认可,以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为例,这一举动也印证了“产业融合”的内在联动。

在宇乾看来,惟其如此,生态化的衍生才有希望将中国网文IP打造成全产业链IP,“IP不是单一的维度。除了文字,IP的获取途径还包括游戏、影视、动漫等等”。依托整个阿里生态,阿里文学不仅着力于挖掘优质的网络文学内容,还联动淘宝、天猫、支付宝、优酷、UC、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游戏等渠道展开不同维度的业务协同,对

优质内容生态的融合化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聚焦好内容、生态化衍生,“网络文学+”还有更多可能



可以看到,在全链路布局的过程中,阿里文学的初心依然是让阅读更简单快乐,通过文字、影视、动漫、游戏等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精神食粮,输出正能量。而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秉持精品化创作和融合发展的精神才有希望将网络文学推向品质更高的2.0时代,为文娱生态注入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