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一家三代不同姓 同甘共苦见真情

乐亭:一家三代不同姓 同甘共苦见真情

乐亭:一家三代不同姓 同甘共苦见真情
乐亭:一家三代不同姓 同甘共苦见真情

刘振香(右一)、刘振香丈夫何振陆(右二)、刘振香公爹马兴国老人(右三)、刘振香大女儿马甜甜(左一)和婆婆(左二)以及女儿(前排)聚在家里小院把自产的苹果装箱。(新华社发 赵翠婷 摄)

新华社石家庄电(记者黄勇贤)1991年,22岁的河北乐亭县姜各庄镇农家姑娘刘振香与同村的小伙子马爱军结婚了。

那时,当地娶媳妇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有三间新房,可生活不富裕的马家只有三间旧房。

“我闺女不缺胳膊不缺腿的,别人家有的她也不能少!”振香的母亲心里不乐意。

然而刘振香并不在乎房子的新旧,她说服了家人同意亲事,还对马爱军说:“咱俩把日子过起来,自己盖新房!”

婚后,小两口一个在外打工,一个在内持家,一心往日子上奔。

留守在家的刘振香,每天屋里屋外劳作不息。家里十几亩地,还有几亩果树园,她几乎一个人顶了起来,经常在烈日下挥汗如雨,一干就是一整天。“那时候日子虽然苦点、累点,但一想到以后要盖新房,会有好日子,心里就充满了希望……”

结婚第二年,刘振香偶然得知,丈夫非公婆亲生。丈夫和老人们有些忐忑不安,但她对丈夫说:“放心吧,二老操心受累,把你养大不容易,我会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他们,给他们养老送终!”

在清苦的日子里,刘振香没给自己添过新衣裳,却每年过年都给老人打扮一新。

乐亭:一家三代不同姓 同甘共苦见真情

刘振香帮助老人穿衣服。(新华社发 赵翠婷 摄)

六年后,小两口终于建了新房。“搬进去后,连买窗帘的钱都没了,我们就把床单蒙在窗户上……但心里真的好高兴……”刘振香说。

就在日子一天天有了起色的时候,1999年,婆婆突发脑溢血去世。年近七旬的公公深受打击,身体每况愈下。刘振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丈夫在外做工,无暇顾家,她忙完地里的活计,就在家给老人做饭,陪老人唠嗑。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老人才从阴云中走出来,脸上有了笑容。

2001年,一个更大的打击降临到刘振香头上。丈夫马爱军因心脏病突发离世,临走连句话也没有留下。那一年,刘振香32岁。上有年迈多病的公公,下有未成年的孩子,刘振香觉得天都塌下来了。

“当时,心好像被拉开一个大口子,不停地流血……”刘振香回忆起失去丈夫的那段日子,眼里噙满了泪花,“谁劝我都听不进去,就是心里难受,觉得眼前一片漆黑。”

丈夫去世后的那段日子里,刘振香白天强打精神干活,悉心照料老人,晚上抱着孩子悄悄流泪。想起对丈夫的承诺,她明白自己是老人和孩子唯一的依靠,她只有选择坚强。家里家外原本属于两个人的担子,她一个人担了起来。

日子平静之后,开始有亲戚四邻过来说媒了。然而,振香却有所顾虑,“婆婆先走了,公公没有亲生的子女,我们娘俩就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我要是扔下他走了,老人连饭都不会做……”

乐亭:一家三代不同姓 同甘共苦见真情

刘振香照顾老人吃水果。(新华社发 赵翠婷 摄)

就这样,媒人走了一拨又一拨。

2002年,刘振香与邻村的何振陆重组了家庭。小伙子是个老实厚道的庄稼人,从一提亲就表示愿意和刘振香一起照顾老人和孩子。

走到一起后,虽然日子依然清贫,但夫妻俩相互扶持,共同努力。他们对老人照顾有加,街坊邻居都说,老人真是遇到了难求的老来福。

2008年,刘振香16岁的女儿马甜甜遭遇严重车祸,司机肇事逃逸,家里经济雪上加霜。何振陆安慰妻子说:“别难过,咱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治好病!”

手术花去了6万多元,大部分是借来的。此后,供甜甜读高中、读大学,又花去了10万余元,何振陆始终全力支持,毫无怨言。

2014年,日子有所好转,何振陆主动建议为老人翻建新房。如今,年逾八旬的马兴国老人住在新房里,精神矍铄,身体比十几年前还硬朗。

去年7月份,刘振香被查出宫颈癌,先后做了两次大手术。每次上手术台前,她都对丈夫说:“我万一好不了,你一定要把孩子抚养大,给咱爸养老送终……”

幸运的是,刘振香的手术很成功。日子又回到了从前,家中又有了往日的欢笑。

如今,不同姓氏的一家三代人已共同生活了16年。大女儿已结婚生子,小女儿也即将升入高中,她们对老人也都十分孝顺。岁月为他们沉淀出浓浓的亲情,相偎相依,始终不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