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軍官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我不同意!

青年軍官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我不同意!

文 | ago

最近,一篇關於向南林轉業安置改自主擇業的報道火了以後迅速被刪除了。被和諧的原因當然是影響不好,一方面是全軍的優秀典型竟然轉業且得不到妥善安置,更害怕的是這種現象和趨勢被炒作、被學習。
青年軍官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我不同意!

01

畢竟,我們從當兵第一天開始,接受的教育就是無私奉獻,我們的使命就是哪裡需要哪裡搬的磚頭,似乎所有與票子、位子、房子相關的東西軍人都不應該討論、也不需要操心。

如果你想追求這些待遇,立刻就會有人苛責地給你貼上各種名目的標籤:怕苦、自私、自由主義、功利主義。網上關於這一類貶義詞,有一個綜合的新說法——“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所以,在群眾的眼睛裡,軍人不應該漲工資,排隊不需要優先,出行更要主動讓出座位。

在領導的眼裡,下屬沒有節假日、沒有話語權,更不應該提要求,任何不合理的現象、問題都是一言以蔽之:“組織需要”。

現實生活不像工作彙報裡的數字和案例一樣可以胡編亂造,雖然某些人樂此不疲地。

青年軍官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我不同意!

02

戰友單位一個副連長H因為家中變故,向組織打了轉業報告。領導不僅沒有同意,還批評這名同志不安心工作。

H心灰意冷之下破罐子破摔,天天找領導麻煩,領導反而主動出面幫他協調轉業的事情。H的願望實現了,雖然捱了處分,但單位害怕他鬧事又偷偷拿了出來。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所以“聰明”的向南林因為理論“學得好”被評上了典型,又因為工作安置差有了再次選擇的機會。

而被稱為“最霸氣軍人”的譚善愛大抵是比較老實的,最終在基層大隊呆了一輩子。

那麼問題來了,當赤裸裸的現實擺在面前時,你是否真的有勇氣和覺悟跟精緻和利己說再見?在這個所有人都反對道德綁架的社會,我們又有什麼樣的底氣和理由去指責“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有人說,“讓人服從的辦法只有三種,利益、恐懼、信仰”。

青年軍官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我不同意!

作為中國軍人,我們當然有也想保持一顆追求信仰力量的初心,但信仰不是靠嘴巴說出來的,人也不能只靠信仰活著。

不切實改善、解決基層官兵的工作條件、福利待遇和後顧之憂,“信仰”二字就像沒有根基的空中樓閣、沒有骨架的空殼皮囊,又如何能在官兵的心中生根發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