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这些习惯最伤眼!

如今,身边越来越多的小孩子早早戴上了眼镜;很多才3、40岁的人,就觉得自己的眼睛已经开始花了;还有些人才50多岁就患上了早期白内障。眼科专家李文生教授指出,

人们的健康状态,实际上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视力问题中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用眼习惯不好而导致。其实在不经意间我们做了很多伤眼睛的事情,自己却并未发现。下面李文生教授将为大家盘点几类最伤眼睛的生活方式,了解这些有助于防患于未然,更好地保护双眼。

烟酒伤身也伤眼

烟草和酒精可以说是眼睛的“头号死敌”!很多人在喝酒以后产生都会面红耳赤、眼睛发红、体温升高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的作用,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往往会使得眼睛充血,损害视网膜,发生“酒弱视”。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来说,饮酒可能会导致眼底出血,轻者视力下降,重者可致失明。另外,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消化吸收功能减退,体内B族维生素缺乏,可致结膜炎、视神经炎等疾患。

吸烟的对眼睛的伤害也不容忽视,吸入的尼古丁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会使血管收缩、血小板凝集力亢进,由此颗导致视网膜中央血管栓塞、黄斑变性等致盲性眼病的发生。临床还观察到,吸烟者有时会有一过性眼压升高的现象,这在青光眼患者中尤为明显,青光眼病人本来眼压就高,如果再吸烟,无疑是雪上加霜

同时,吸烟时产生的烟雾也会对眼睛的晶状体造成伤害。据眼科流行病调查发现,在白内障病人中有20%与长期吸烟有关。而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与不吸烟者相比,患白内障的可能性要高2倍。李文生教授表示,即使自己不吸烟,也不应放松警惕,“二手烟”、“三手烟”同样会对眼睛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平时喜欢抽烟喝酒的朋友们需要引起注意了,时刻注意自己的视力变化,最好养成定期检查眼睛的习惯,一旦有眼部不适应及时前往专业的眼科医院进行治疗,切莫置之不理。因为眼睛是人身上最脆弱的器官需要我们小心呵护,如果想要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么,嗜酒、吸烟这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就真的要改改了。

专家提醒,这些习惯最伤眼!


有病不就医,最毁眼

在中老年人群中,有一大部分的人存在有病拖着不去就医的情况。他们没有及时就医的主要原因,是普遍认为病情不重没有必要去看。他们觉得眼前有闪光、畏光、疼痛、视物模糊或红肿的现象,只要“扛一扛”都会自然消退。然而,这些都可能是身体发出的眼疾信号,李文生教授表示,以上很大一部分都是眼底病的早期症状,如果置之不理,很容易加重眼疾,使视力难以恢复,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近期温差较大,有很多人的眼疾产生瘙痒、发红等过敏症状,通常人们会选择自行去药房配一些眼药水。然而,李文生教授指出,抗菌素类眼药水虽然有消炎的作用,但不能滥用,有些药品可能含有激素,而激素类眼药水使用超过两个星期则可能导致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所以,不建议自行购买使用,如果眼睛产生任何不适症状,应第一时间去医院,并在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下使用眼药水。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需引起重视,那就是有许多子女会赠送给父母一些从日本代购的眼药水。李文生教授提醒,日本的某些眼药水能起到收缩瞳孔作用,用完立即使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这种药是一时性的,用时间长了,眼睛会更加疲劳、干燥,从而对药品产生依赖性,并不推荐长期使用。

还有一大伤眼行为就是许多老人没有定期进行眼检查的习惯。从老年人体检情况看,从不做全面体检的老人则占了半数以上,其中有做眼科检查习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李文生教授认为,即使没有近视或老花眼,也应该养成定期看眼科的好习惯。如果将眼睛形容成相机,那么40岁开始,除了关注老花、白内障外,也要关注底片的问题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青光眼甚至失明随时都可能“找上门”来。所以,李文生教授建议中老年人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眼底检查;尤其是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更应经常检查眼睛。同时,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以减少随之带来的眼睛并发症。

如若发现眼睛老花,及时验配合适的老花镜。长时间硬撑不戴眼镜,会导致严重视疲劳并可能诱发眼部其他病变。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唯有防微杜渐,才能有效降低眼病发生的几率。

专家提醒,这些习惯最伤眼!


■专家简介

李文生

教授、留美学者、博士及博士后导师

擅长:治疗各种复杂性白内障;超高近视眼的联合手术治疗;各种视网膜疾病以及遗传及变性视网膜疾病;葡萄膜炎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