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銀幣的市場行情你了解嗎?

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悠久、民族眾多,貨幣的發展更是歷程漫長、演變繁雜。自秦漢到民國,各時代遺留的錢幣實物蘊含了大量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全息歷史,蔚然大觀,且中國古錢幣流傳之久、數量之稀、形制之繁、種類之多、藝術之精,更是世界貨幣史上絕無僅有,堪稱數千年中華第一財富。

清代末年,清政府為整治各地分散鑄幣而引起的幣制混亂,便致力於幣制的整頓與改革。除明定鑄幣權統一歸中央外,還詳細制定了鑄幣的樣式、單位、分量和成色。

大清銀幣的市場行情你瞭解嗎?

諮詢:VX:804564378

清光緒末年,清政府為整治各地分散鑄幣而引起的幣制混亂,便致力於幣制的整頓與變革。除明定鑄幣權統一歸中央外,還詳細制定了鑄幣的款式、單位、重量和成色。宣統二年(1910),清政府命天津造幣廠鑄行國幣,聘請意大利雕刻師路易奇喬治擔任雕刻師,進行宣統三年版大清銀幣的雕模鑄造等籌備工作,大清銀幣即為此中成員之一。此係列幣,體制完備,製作精巧,鏡面版底精製,雕刻精巧絕倫,鑄工精湛,兼以此幣為大清國幣樣幣,具有貴重的文物珍藏和鑄幣史史料價值,珍罕之至;實屬中國貨幣史上之空前。從清朝光緒中葉起,我國各省地方政府開始用機器製造“光緒元寶”銀幣。到了光緒末年,湖北省和戶部又製造了“大清銀幣”。當時,各省的銀元局幾乎是獨立的,銀元在重量和成色上不一致,其流通也有地方性。為此,清政府於宣統二年(1910年)四月頒佈幣制條例:首先,定銀元為國幣,並規定以“元”為單位,每枚銀元重為七錢二分,成色為90%,含純銀量為六錢四分八釐。其次,積極改革銀兩制度,停止各省自由製造,將制幣權統一收歸中央政府。隨後,當年就試製統一的“大清銀幣”,面值有一元、五角、二角五分、一角共四種,其中,只有五角幣流通於市。到了宣統三年(1911年)由戶部天津造幣總廠正式製造“大清銀幣”“大清銀幣”的幣面為大清銀幣,上為滿文:宣統第三年,下為漢文:宣統三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