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講道理的樣子真的好醜

你講道理的樣子真的好醜

文字|七七晴歌

01.

吃飯時,博弈雙方分居兩側。

循循善誘的家長團在這頭,不以為然的青少年在那頭。

我表妹小曼今年在私立高中上高一,成績那叫一個慘不忍睹。

聽說表妹最大的夢想就是退學去做網紅。

好不容易捱到放假,她媽便叫上我媽和我一同去給“誤入歧途”、“不務正業”的小曼做心理建設。

縱使媽媽輩們妙語連珠,口吐蓮花。

表妹小曼依舊冷著一張臉不為所動,頗有些以不變應萬變的意思。

“小曼呀,好好學習才是正道。否則你以後靠什麼吃飯?”

小姨眼見自己的閨女油鹽不進,試圖用生存問題引起她的重視。

表妹翻了一個白眼,“你還能叫我餓死嗎?”

好一招四兩撥千斤,我在一旁偷笑。

你講道理的樣子真的好醜

我媽暗暗掐我一把,接過小姨的火把。

“哎呀,聽你媽媽的話。你看你姐當初要是能聽勸,至於只上一個雙非大學嗎?”

說著,我媽話鋒一轉向我開火,“你自己說,現在後不後悔沒聽我們的?”

“嗯,悔啊。我腸子都悔青了。”

我故作嚴肅,心裡卻明白:即便重回過去,我依舊聽不進這些道理。

很多時候,講道理本來就是一件徒勞無功的事情。

講道理的人循循善誘,苦口婆心,聽道理的人卻不為所動。

並非是聽道理的人有問題,只不過是他們的閱歷和經驗有限,縱使是金玉良言,他們也意識不到其中的價值。

02.

《了不起的蓋茨比》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好為人師大概是大多數人的通病。

每每遇見言行舉止與自己的價值觀相背的人,便忍不住出言給對方講講道理。

實際上,這並不能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

我曾經自詡“愛情導師”,喜歡為那些在感情裡掙扎迷茫的少女灌下一壺“毒雞湯”。

小A因為男友屢次出軌而懷疑人生。

我便給她從卓文君講到杜十娘,意在告訴小A無論女子才華橫溢也好,美貌如花也罷,男人出軌是不需要理由的。

與其懷疑自我,不如早早踹了他個負心漢。

誰知小A聽完竟然問我,“阿包你的意思是:男人出軌是因為自身太過優秀,桃花來了擋也擋不住?”

看著小A一副求知的神情,我幾乎氣到無語,孺子不可教也。

後來類似的事情多了,我也見怪不怪。

一個人聽道理的時候,本來就只會選擇性地聽那些他想聽到的話。

從古至今,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探討不計其數,哪裡還有什麼道理是前所未有的。

那些你奉為真理的話,其實早就有人總結過。

只不過當你真正摔在坑裡時,才會意識到:原來這個道理我早就聽過。

你講道理的樣子真的好醜

03.

“聽了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不是道理出了問題,也並非聽道理的人悟性有限。

而是因為一個人的過往經歷,決定了他能否對某個道理感同身受。

講道理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看到成效的行為。

很可能你今天說出的道理,聽的人三年五載以後才能明白其中的意義。

就像是種下一顆種子,等種子開花結果卻需要時間。

這樣一來,就完全沒必要為別人的“不聽勸”而氣憤苦惱。

希米曾經這樣問史鐵生:“這些道理,難道沒有懂過嗎?”

史鐵生回答:“那知道過的,必得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知道;懂得過的,還要再來一次,才能真正地接近懂。”

語言的力量有限,講道理的人大可不必那般“心急”:一定要別人當下改正,並保證絕不再犯。

只需要讓對方知道有這樣一回事就足夠了。

知易行難。

講道理的人只需種下那顆種子,至於何時能結果,姑且等待就是了。

你講道理的樣子真的好醜

作者簡介:七七晴歌,一個有點可愛的女孩子。於萬千人中你能看到我的故事,我便有了為你翻山越嶺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