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應對臭氧汙染需更廣泛的觀測體系

新華社日內瓦10月27日電(記者劉曲)世界氣象組織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過去近20年歐洲和北美採取的應對空氣汙染舉措效果顯著,地表臭氧水平穩中有降,但東亞地區的臭氧水平仍在持續上升。為此,世界氣象組織呼籲建立更廣泛、更系統的地表臭氧觀測體系。

根據最新發布的《世界氣象組織反應性氣體公報》,自2000年以來,得益於空氣質量相關法規的頒佈和一系列應對空氣汙染措施的實施,歐洲和北美地表臭氧濃度的平均值和峰值都已趨於平穩甚至開始下降。但是在東亞地區,數量有限的觀測站測量到的臭氧水平仍在不斷上升。

報告強調,對流層臭氧對人體、農作物及生態系統都有害,因此有必要建立更為廣泛和系統的地表臭氧觀測體系,對臭氧的全球分佈和影響進行更科學的評估,但目前全球許多地方缺少這類觀測體系。

報告還建議加強城市地區的臭氧前體監測。臭氧前體指在光照條件下能與氮氧化物等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的揮發性有機物。這也是對流層臭氧的重要來源。報告說,即便在歐洲一些國家,在有熱浪發生的年份,臭氧水平也會飆升。

曾擔任世界氣象組織反應性氣體科學諮詢小組主席的馬丁·舒爾茨表示,平流層的臭氧層通過吸收來自太陽的有害紫外線輻射來保護人類;然而,在低層的對流層,臭氧對人類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都有害,並導致每年數十萬人過早死亡。他強調,針對對流層臭氧的科學評估至關重要,可以為制定相關衛生政策以及治理遠程跨地域空氣汙染提供關鍵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