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爆紅的小縣城!茶香浸染,青瓦銀杏,山水環抱,被贊「風水寶地」


河南信陽新縣,地處鄂豫皖三省六縣結合部,大別山主脈由東向西南橫貫縣境中部,是一處藏於深閨人不識的秀美之地。深秋時分,山野田間,銀杏葉兒隨風飄灑,疏籬之畔,野菊花兒迎霜怒放,村口,紅彤彤的柿子掛滿了枝頭。清冷的深秋,就在這片大山深處延綿而去,溫暖了整個世界。

這裡的秋色,如一壺老酒般醇濃。遠離了都市的煩囂,四周都是湖光山色,交相輝映。位於新縣田鋪鄉的黃毛尖是大別山第二高峰,每年春末夏初漫山的映山紅如紅霞飄落,燦爛綻放,秋天的時候,則是滿山層林盡染。清晨站在黃毛尖上觀日出,朝陽把山頂的大風車勾勒出了迷人的金邊,舉目四望,腳底是連綿的群山,淡淡的霧氣輕輕環繞在群山之中,奼紫嫣紅的秋色盡收眼底。

清晨,登上大別山第二主峰——黃毛尖,遠山,薄霧繚繞,山頂上錯落著一個個巨大的風車。

大別山脈將新縣分為地勢較為傾斜的兩部分,南屬長江流域,北屬淮河流域。自然地理特點為“八山一水一分田”。

香山湖風景區,這裡山青水秀、石奇景幽、風光如畫、四季如春,是著名的國家級水利風景旅遊區。

傳說此山為玉皇大帝殿前的香爐下凡點化眾生而形成,是世間所有香爐的鼻祖,故有“天下第一爐”的美譽。日落時分,紅彤彤的太陽從香爐山尖悄然沉下,香山湖畔餘暉輕灑,暮色中,鴻雁聲聲,歸去來兮。距香爐山不遠的普濟寺為一座千年古剎,禪院內香火繚繞,未走近已聞空靈渺遠的鐘聲,寺廟修竹環繞,古楓遒勁,能與之相遇,是佛所說的宿緣。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新縣境內四處可見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一盞盞的杭白菊開滿了田間曠野,疏密有致的花瓣,素樸而內斂,層層疊疊環繞著金色的花蕊,空氣中四處瀰漫著淡淡的菊花清香。

陶豔明曾有“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的絕美佳句,此時在大別山深處這片深秋的原野裡,疏籬之下田野鄉間都是當地花農繁忙採摘的身影。這裡的杭白菊種植有上百年曆史,因其地處長江上游,海拔1000多米,深山老林地帶,高海拔雲霧多,杭白菊質量上乘。

新縣田鋪鄉宋畈一帶,每年深秋時節,白菊漫山坡,群眾採花曬花,景色迷人。一餅餅蒸青過後的杭白菊晾曬在長長的竹匾上,成為秋日農家的一道靚麗風景。

陳店鄉雲山村的雲山茶場是新縣第二大茶鄉,線條舒緩的山坡上一匝匝茶樹蒼翠欲滴,細小的茶葉片裡溢出茶葉的芬芳。一顆棵樹形曼妙的烏桕樹錯落有致地點綴在茶園之中,火紅的葉片如一簇簇跳躍的火焰,點燃了茶園的秋色。 火紅的烏桕,散落在綠色的雲山茶場裡,走得累了,找間農舍坐下,品一杯清透的信陽毛尖,時光就在這氤氳的茶香間停頓。


隨意漫步在新縣的村頭巷尾,四處可見高大的銀杏樹,一夜北風吹過後,舉目皆是炫目的金黃。

秋風乍起時,銀杏葉兒如漫天蝶翼,在陽光中閃閃發光,它們如精靈般飛舞著,飛到青瓦老屋之上,飛到鄉村小道之間。銀杏皇后、十里銀杏……諸多千年、百年以上的古老銀杏樹讓這裡成為了遠近聞名“銀杏之鄉”。

時光深處,歲月靜好。秋色,瀰漫在山間每個角落,農家的青瓦上鑲滿了片片落葉。



周河鄉、毛鋪、丁李灣……這裡的大山深處還隱藏著一座座明清時代的古村落,這裡民風純樸,隨意步入村內,黃髮垂髫,其樂融融。

周河鄉西河大灣的西河古村落始建於明末,西河水繞村而過,河岸兩側古木參天。村內建築皆為土磚加青磚結構,高大的門樓依稀可見當年的繁華。張氏宗祠是村內最大的建築,青磚灰縫的高大外牆,入口大門兩側牆身精美的石雕,無一不彰顯出了祠堂在村民們心中的地位。

距離西河村不遠的毛鋪村,則保留著成片的明清古建築群。這裡由樓上、樓下兩個自然村組成,是明代晚期彭氏家族由江西遷移此地而建。這裡的民居由西向東一字排開,巨大的麻石條壘基,青石鋪地,高大的門樓是主宅大門,各大宅之間互相獨立又彼此相通。和中國許多古村鎮一樣,這裡大多數都是老人和小孩,秋日的暖陽灑在屋前的銀杏樹下,老人們坐在自家門口做著活計,聊著家常,老房子就是他們生命的居所,無論經歷了多少人生風雨,這裡


始建於明清時期的周河鄉毛鋪村,古民居群保存完整,排列整齊,是豫南古民居建築典型代表。

丁李灣這個有著獨特名字的古村也有著其獨特的建築風格,與傳統的豫南民居稍有不同的是其有著濃厚的徽派建築風格,高聳的馬頭牆和青磚黛瓦的古建築倒映在村前的池塘裡,充滿著江南的水鄉的溫婉風情。這裡依山伴水,是一塊風水寶地,曾有著“新集城一圈,不如丁李灣一灣”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