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音質如臨現場 聊聊華爲AI音箱的「丹拿級音質」

智能音箱的宿命,不應該只是個智能“喇叭”而已。音質這東西,智不智能都應該是音箱的核心。

音頻行業有個掛在耳邊的口頭禪,叫“萬元以下聽個響”。有點言過其實,但也從另一個側面表現出了音頻行業對音質的高要求和要想達到好音質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對於一個20多年前專心搗鼓DIY書架箱、前後級分體功放,到現在已經慢慢“退燒”的人來說,筆者常常一邊驚歎於這幾年數字音樂和智能音頻的飛速發展,一邊感嘆流行市場上音箱設備的音質水平不可阻擋的“沒落”。

早年,每家每戶想著投入不菲資金買的家庭影院;到了PC時代,就變成了幾百塊錢就可以輕鬆拿走的有源音箱。這兩年,隨著藍牙音箱和智能音箱產品的風靡,更多更便宜的產品開始走入百姓家——但隨之而來的是這個品類的主流市場產品音質的持續滑坡。說來有趣,廠商願意在智能語音助手、智能家居的操作支持上大做文章,卻在一個音箱該有的音質表現上避而不談。外觀是漂亮的,功能是好玩的,體積是小巧的,聲音呢?

智能“喇叭”VS 智能音箱:好音質到底從何而來?

上個月在電臺做了一期和智能音箱有關的節目,嘉賓是一位資深的音頻媒體主編。在節目裡,他毫不留情的對直播間現場擺放的幾款智能音箱的音質給出了這樣的評價:這頂多能算是智能“喇叭”。“喇叭”這一詞的意味可就太多了,能發聲的都叫“喇叭”,但不是所有發聲的“喇叭”都夠得上“音箱”該有的音質水準。

時常有人說起音質一事,就會有這樣一種表達:我聽不出來音質好壞,其實有聲就不錯了。但其實如果你真把音質好和不好的音箱設備擺在一起,大部分人一耳朵就能聽出差異。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聽不出好音質”這事兒是不存在的。所以,這是為什麼儘管目前市場上充斥著大批量完全不重視音質的智能音箱產品,可還是有不少消費者“不買單”——他們期待的仍然是可以聽到HIFI音質級別的智能音箱。說到底,智能音箱的本質仍然還是音箱。既然是音頻設備,音質就應該是擺在產品屬性第一位。

有人曾認為類似藍牙音箱和智能音箱不需要太好的音質,因為傳輸的音源音質本身就不太好——這種觀點在大概兩年前就已經被急速進化的數字音頻標準給擊碎了。譬如,在線音樂平臺隨處可見的CD級的無損音源,消費者越來越常用的高清語音通話,高保真音源的普及化等等,都進一步要求音箱這樣的還音設備提升回放品質,不要成為數字無損傳輸的“拖油瓶”。因而,類似SONOS這樣的傳統音頻廠商已經開始將高階的HiFi級設計引入了智能音箱產品中。遺憾的是,已經在智能音箱領域佔據大半江山的智能設備製造商們對音質這事兒似乎並不感冒。做著不到百元的“智能音箱”們衝擊無比好看的銷量數字,卻一直在下放智能音箱音質水準的“底線”。

直到華為AI音箱的出現。

好音質如臨現場 聊聊華為AI音箱的“丹拿級音質”

HUAWEI Mate 20 發佈會現場華為AI音箱的發佈橋段


華為AI音箱:軟硬兼施造就的“丹拿級”音質

跟隨HUAWEI Mate20一起在華為上海發佈會上出現的華為AI音箱,說它是一個發佈會的小彩蛋也好,在智能家居領域的新動作也罷,如果你不深究,不過是一家手機廠商切入流行的智能音箱領域的“常規動作”——華為自己之前也有各種藍牙音箱產品,自家也有HiLink智能家居平臺,一切看上去稀鬆平常順理成章。但我在其中卻發現了一個和其它品牌智能音箱截然不同的細節:華為AI音箱裡出現了“丹拿”的影子——要知道,丹拿可是我們這種曾經把玩HiFi設備的人心目中的“絕對大拿”。經典的 Dynaudio Contour 系列中的書架箱款,曾是夢寐以求的聽音裝備。

好音質如臨現場 聊聊華為AI音箱的“丹拿級音質”

目前在售的 Dynaudio Contour 20 書架箱


1977年成立的丹拿,核心理念即為“純粹原音,如臨現場 ”,強調對現場的忠實原音重現。而丹拿不僅是一家音箱廠商,同時也是自產揚聲器單元的廠商——而正是因為有了自產揚聲器的電聲技術積累,丹拿可以做到對自家產品音質表現的完整把控。丹拿一向強調中性聲音傾向、低失真、少音染和快速的瞬間相應,尤其是瞬間大功率的承載能力,而這也給了丹拿產品表現穩定的高還原度和充沛的瞬間動態表現。大音圈低音單元也是丹拿的拿手產品,可以更好控制振膜運動的大音圈設計,可以強力保證揚聲器在更大功率的情況下不失真,從而還原更多的細節……這一切的技術特性,都是完整服務於丹拿品牌所要呈現的“原音質感”。

好音質如臨現場 聊聊華為AI音箱的“丹拿級音質”

自產揚聲器是丹拿音箱的標誌之一


華為AI音箱即是在智能音箱這個“小個子”上加持了丹拿的電聲技術。不同於常規的大音箱產品,這款AI音箱需要更多考量家居設計因素,除了需要揚聲器電聲設計、音箱腔體設計之外,還需要對信號進行特殊處理以增強小揚聲器單元的天生桎梏:低頻、細節、和瞬間動態響應。華為AI音箱採用了丹拿工藝設計製造的2.25英寸10W全頻帶揚聲器單元,強調振膜前後振幅的一致性以保證低失真和高還原度。而為了在AI音箱的小腔體中也能表達飽滿的中低頻,音腔中還加入了2×1500mm²的無源低音輻射器,強化小揚聲器一般無法企及的低頻下潛,實現了在硬件上的升級。

好音質如臨現場 聊聊華為AI音箱的“丹拿級音質”

為了避免傳統小音箱塑料箱體可能帶來的箱震失真,這款AI音箱直接採用了超聲波焊接,保證完整的氣密性。同時400mL的音腔、支架和結構採用一體化設計,又能夠避免連接件在音頻工作時產生不必要的諧振影響音質表達。而就這麼一個小小的音箱,華為還為其設計了24W的供電功率——要知道某些PC有源書架音箱的單邊額定功率不過才15W,以此也為華為AI音箱提供了足夠的功率儲備,便於在一些瞬間動態場景提供更好的音質表現。

好音質如臨現場 聊聊華為AI音箱的“丹拿級音質”

對音頻廠商而言,其實往往做小音箱比傳統大音箱更難:傳統大音箱擁有完整的分頻揚聲器組合和足夠大的箱體,往往憑藉這些的合作協同就能表達完整的聲場音域。但像智能音箱這樣的小腔體,只能塞一個小口徑的全頻帶揚聲器進去,即使這個揚聲器單體再優秀也無法脫離物理電聲原理的桎梏。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就是:華為在音頻信號預處理的調音細節上“大做文章”。

一方面,華為和丹拿首度聯合調音,確保硬指標的還原度;另一方面,依託華為2012實驗室數百項聲學專利技術和“金耳朵”專家團隊,保證音箱音質表現得到專業的驗證。比如,為了克服小揚聲器單元、小腔體帶來的低頻、細節、聲場問題,華為為其加入了三項音頻增強特性:一是增強低頻響度的虛擬低音技術;二是令低頻加強後可能受到影響的中高頻均衡度得到提升的頻率補償技術;三是增強音箱在小音量狀態下的聽感響度和低頻質感的動態響度控制技術。如此一來,憑藉完善的揚聲器、箱體結構以及前期音頻信號的預處理,我們才終於看到了一款敢在成本有限的情況下將音質表現列為重點方向的AI音箱——

而尤為驚喜的是,這部產品的價格只有399元

好音質如臨現場 聊聊華為AI音箱的“丹拿級音質”

當然,身為智能音箱產品,包括聲紋識別在內的完善語音語音能力、6MIC的聲場定位的拾音特性、HiLink平臺連接之下的家居控制以及家居化一體化的外觀設計,都已經是當下智能音箱的標配。作為華為第一款在國內主打的智能音箱產品,華為將目光投向了之前智能音箱頗少重視的音質領域,令智能音箱重回“音箱”的核心價值——音質,為行業發展引領了一個明確的風向。

想著有一天,我們看待智能音箱的時候,想到的不再是調戲智能音箱講個笑話,或是沒事語音嘮嗑。而是可以舒舒服服的用語音點上一首歌,聆聽悠揚的旋律……

這,難道不才是音箱的本質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