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汽车在蜿蜒的罗霄山脉的山道上穿行,脚下是平整的高速公路,满眼尽是苍翠的竹林、松树和一些不知名的树木,一片平和的景象。若不是处处是独有的火炬路灯,处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著名诗句,处处是身着红军服前来“朝圣”的队伍,很难看出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无数革命先辈为之流血牺牲的革命圣地。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以前,只是从《建军大业》、《长征》《八角楼的灯光》、《朱德的扁担》等影视作品和书籍中感受90年前那场悲壮而又伟大的战争,感受毛泽东、朱德率部会师的欢呼和呐喊,感受革命在经受低潮之后重新获得希望的“反转”,感受今日生活来之不易的教育。现在,我来了,来到井冈山,站在了这个无数革命前辈也曾站过的土地上,站在了这个经受了硝烟炮火洗礼的革命圣地上。跨越时空,90年前和90年后,我们又能从那个时代学到怎样的经验呢?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那个年代,生活艰难,甚至生命都随时可能失去。但是,人们信念如钢,信仰坚定,为了心中的“主义”,宁愿付出一切。君不见,4万多烈士,只有1万多人留下姓名,还有3万多人默默长眠在群山峻岭中。当你看见烈士纪念碑上密密麻麻的姓名,当你想到他们曾是一个个年轻的鲜活的生命,当你想到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倒下,在敌人的屠刀下倒下,甚至来不及留下只言片语,你的内心何止是震撼。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那个年代,出路艰难,前路漫漫,人们在黑暗中探索光明。有的人因畏难而选择了退出,有的人相信真理,相信领头人,跟着闹革命,最终走向胜利。王尔琢没有倒在战场上,却死在曾经的同志枪下。袁文才、王佐因“左倾”错误而错杀,对革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在失败中,在探索中,我党明确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支部建在连上”、“党对军对的绝对领导”、“官兵平等”等鲜活经验,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那个年代,军民团结一家亲,革命根据地群众不怕流血牺牲,全力支持革命。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有了群众的支持,我军才能多次击破敌人的进剿、围剿,才能由弱变强。黄洋界以少胜多的战例,无疑是军民团结的鲜活案例。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那个年代,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许许多多的经验,许许多多的精神,值得你我去学习,去体验,去回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要继承那个时代的精神,在新时代把革命的火炬代代传下去。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这个年代,我们生活在安宁的环境里,衣食无忧。在天街,我们看到热闹的集市,琳琅满目的商品,熙熙攘攘的人流,这与当年的缺衣少粮、颠沛游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正是无数先烈的拼搏奉献和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幸福。今天的幸福,也正是革命先辈的奋斗目标。,因此,我们更应饮水思源,用感恩的心全力投入到工作中,以良好业绩回报这个时代。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这个年代,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旗帜,为我们举旗定向。我们不再像90年前那样在黑暗中苦苦摸索,经历曲折,而是按照既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集中精力谋发展,聚精会神抓改革,坚持不懈强党建,始终如一推进反腐,目标明确,方向清晰,发力精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这个年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彰显,发展为了人民,服务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视察井冈山时说:“所有领导干部都人民勤务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是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这个年代,我们应坚守理想信念,把革命精神运用到工作中,在新时代创造新业绩。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高度概括的新井冈山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在本职岗位上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文稿:张文桥

编审:张文桥

(部分图片采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