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理解“冷战”这个词?

冬日暖风1022


二战结束,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大赢家,各自划定势力范围后,因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路线之争,让美国和西方对东方集团产生了忌惮,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布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提醒西方世界提防苏东集团,而1947年杜鲁门主义在美国风起云涌,反共风波一浪高过一浪,上世纪40年代末,美苏分别在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划定各自势力范围,为以后的朝战、越战埋下了伏笔。

(朝战中,美国率领的“联合国军”替韩国撑腰)

之所以称作冷战,因为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50年间,并没有直接交手过。虽然双方都拥有非常庞大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核力量,在作战蓝图上无数次的推演要把对方抹平,但忌惮第三次世界大战和核大战的可怕后果,双方并没有直接对抗,朝战中,中美激战,苏联是代理人出空军,即使是冷战最高峰的60-70年代,美苏差点因古巴导弹危机直接交火,但后来双方还是保持着克制,在70年代的越战中,中苏作为越共的后盾消耗了美国的战略资源,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苏联陷入阿富汗泥潭,美国人的身影也是无处不在,另外包括中东战争、印巴战争,亚非几场局部战争中,都有美苏的影子,多以代理人战争的形式进行。

(古巴导弹危机中,一架美国空军的RF101侦察机掠过哈瓦那港,监视苏联拆除导弹)

除此之外,冷战格局下,东西方的经贸联系是很少的。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华约组织作为军事同盟之外,还有经互会作为经济方面的合作平台,和美国主导的西方经济体系是格格不入的,而现在中美关系是你中我有、我中有你的,和冷战时期的经济格局完全不同。

80年代,随着戈尔巴乔夫当政,东西方集团之间的对峙有了很大的缓和,美苏进行了核裁军和常规军事力量裁军的谈判,让欧洲大陆上空笼罩数十年的核战阴云逐步消散。

(1990年,苏军代表监督一枚销毁中的“陆基战斧”巡航导弹)

1989年到1991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苏联的解体,东西德统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易帜”,冷战最终结束了,但是否会有新的冷战,在全球化日新月异的今天,仍是个未知数。

(1989年,柏林墙倒塌)

至于题主说的驱逐大使、贸易战、文化渗透,其实前不久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接受意大利媒体采访提到的一个说法是很有说服力的,那是一种“混合战争”,占领舆论、经济制裁、内部渗透,其实正是美国人热衷的新冷战形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