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开封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地处中华民族历史发源地、中国文化摇篮的黄河南岸,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是北宋的国都,是我国七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京、汴京等,自建城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故称“七朝故都”。相传夏代第七世帝杼迁都于老丘(今开封附近),直至第十三世胤甲才迁至西河,共历六世,成为当时政治、经济中心。春秋时期,郑庄公(公元前743-前701年)为向中原拓展,在今城南朱仙镇附近古城村构筑城邑、取名启封(汉初因避文帝刘启讳、改为开封)。此为开封故城。今开封城春秋时为仪邑,战国时为大梁。战国时期,魏国为争霸中原,惠王于六年(公元前364年)由安邑迁都大梁,此为开封有史可考的第一次建都。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三月,朱元璋攻下开封,改汴梁路为开封府。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又撤销了开封北京称号,并封五子朱橚为周王,镇守河南。此后开封一直是河南的省会,清代继之。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改道,开封仍为省会,并为豫东道治所。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豫东道为开封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废道,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成立开封市,市、县同城不相属,开封仍为河南省会。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六月,日军占领开封,省会西迁。翌年三月,日伪河南省会由安阳迁来开封。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开封复为河南省会。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一九四八年十月二十四日开封解放,同年十一月六日成立开封特别市人民民主市政府,十二月二十三日改称开封市人民民主市政府。建国初期,开封为河南省会。但是,到了一九五四年,河南省省会却由开封迁往了郑州!这就是一个普遍的说法,郑州的地理优势---京广、陇海东西南北两大铁路交会于此,交通枢纽地位在全省各城市中居优。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郑州,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政府将北周时的荥州改名为郑州。从此,郑州一名开始用于今郑州地区。隋朝为什么改荥州为郑州,这与郑国有关。西周末年,周宣王把弟弟姬友封于郑国,地理位置在今天的陕西省华县一带。西周灭亡后,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另一方面将郑国也迁到如今的荥阳、新郑、密县一带(郑国将都城从陕西华县迁到新郑的时间为公元前769年),后代人为了区别西周时期陕西省华县的旧郑国,便将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东迁后的国都称为新郑。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新郑作为郑国的国都,存在了三百九十多年。隋唐时期,郑州的行政建置时有变化,直到贞观七年(公元633年)郑州迁移到管城(今郑州市管城区),郑州的建制和治所才固定下来。此后一直到明初,郑州的治所均设于管城。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关于省会迁郑州,一九五二年八月五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提请中南军政委,正式将省会迁址事宜提交决策层。这份言简意赅的报告阐明了迁址的缘由:鉴于河南省会在开封市,位置偏于全省东部,指导全省工作多方不便;郑州市则为中原交通枢纽,为全省经济中心,将来发展前景尤大,如省会迁往该市,则对全省工作指导及上下联系均甚便利,对该市发展也大有裨益……为此省人民政府第十三次会议暨省协商委员会常驻委员会第十次联席会议一致通过,决定将省会迁往郑州市,并成立省直建筑委员会,在省政府领导下,驻郑州统一进行修建与筹备工作,争取明年即行迁移。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当年八月十八日,中南军政委发知照:同意河南省会决定于开封市迁郑州市。

九月十九日,省政府接到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复函:同意河南省省会迁址。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1981年赵文甫接见著名演员常香玉,马兰香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一日,省委第二副书记赵文甫在各部委党组、直属党委及郑州市委负责干部会议上的一席讲话,明确传达了省会应处于交通枢纽的信息。从省政府报请,到中央核准,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河南省省会迁址的大事就这样被确定下来。紧接着,搬家前的大量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按照计划,省会迁址拟定一九五三年完成。为此,一九五三年五月二十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还给省政府发函,询问:现在是否已开始迁移,预计何时迁移完毕等。

之所以未能如期进行,是因“三反”时停了一段时间。

一九五四年一开春,省会搬迁就成为省委省政府的头等大事。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河南省委书记潘复生

一九五四年二月十四日晚七时,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主持召开省委办公会,专题讨论迁郑后的建筑问题;同年五月十八日,省委决定成立迁移委员会;八月八日,省委同意组织部关于机关迁郑的安排,初步确定省直各单位搬迁的时间表:当年七月以前迁郑的已有省邮电局等3个单位;八月有省银行等3个单位;省委、人事厅、公安厅、政法委、农林厅、财政厅、计委、军区、《河南日报》社、广播电台等35个单位在十月十五日至二十五日搬迁;文委等9个单位拟于一九五五年上半年迁郑。此外,干部调整的原则,本着:从工作出发,适当照顾夫妇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三日,省委会决定省直机关分4批迁移。同时,确定中共郑州地委、专员公署改为中共开封地委、专员公署,辖豫东开封县(陈留县并入)、兰考县、杞县、通许县、尉氏县;辖豫西中牟县、新郑县(现新郑市)、巩县(现巩义市)、密县(现新密市)、登封县(现登封市)。地委及专区一级机关由荥阳县迁往开封市,办公地址选在省政府大院。到当年十月底,包括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等省直和部队机关的近7000名人员全部迁往郑州。此外,一九八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撤消开封地区,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时,豫西五县归郑州,豫东五县归开封。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从一九四九年三月诞生,到一九五四年十月迁离,河南省会机关在开封停留了五个春秋。尽管时间短暂,但在河南的发展历史上,曾经身为省会的开封所做的贡献却不会被忽略。在离开古城时,省委的评价是:五年来,开封不论在物资供应、交通运输、物价平稳以及政治文化上,都尽了最大努力的支持。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截至一九五四年年十月底,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以及各厅局、省级群众团体由开封顺利迁至郑州。

开封市省府西街53号院,河南省政府旧址所在地。一九五四年省政府搬走后,这个院子就归开封地委使用,几十年后又易主给了开封市医药公司。走进大院,向西再向北,坐落在东北角的一座三层小楼赫然映入眼帘,原来省政府就在这楼里办公。原来只有二层,后又加盖了一层,还在楼后头接了一排房子。小楼上下两层有24间房,老式木窗,半圆形大门,左右立着两根粗大的柱子,大门两侧是值班室。小楼门窗紧锁,从外面看不到里面。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据说,这楼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了,以前楼前面围了一圈铁栏杆,二楼装着防盗网,一九五八年拆掉炼钢铁了。绕过小楼,进到后面一个小院落,迎面是一座更破旧的一层建筑物,青砖大瓦,前面栽着8棵松树。登上13级台阶,透过木门可见地上铺着木地板,顶上吊着天花板,摇摇欲坠。房子东西两边各有一个高台楼梯进入侧门。这个建筑物叫常委楼,据说这里早在唐朝就是政府首脑办公地。如今,这座被大片民居包围的神秘的常委楼,显得落寞而冷清。与原省政府办公地相比,原省委办公旧址热闹了许多。北道门,现在被叫做旧坊街34号的,这里是一座学校,挂着“开封第二中学”、“开封市第四职业中专”和“河大附中补习学校”三个牌子。校园面积不太大,干净整洁。距校门北侧数十米处,有一座两层楼房,屋檐高挑,墙上刻着“民国二十年奠基”的字样。 这座古朴建筑,正是当年中共河南省委办公楼!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一九五四年十月十四日,在欢送省领导机关迁郑大会上,开封市市长姜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河南省领导机关迁郑,是加强对全省工作领导和与全省全市人民利益攸关的重大事情,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拥护这一重大举措。省会迁址,标志着河南建设进入了新时期!当晚,开封还举行了盛大的联欢晚会。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一九五七年七月,省委召开党代会,当时的开封地委和开封市委的一些领导在会上发牢骚:省会都迁郑州了,为什么还把铁塔留在开封!

有时,开封人会感慨的说:如果省会不搬走,开封肯定不会像今天这个样子!也有开封人说:如果开封仍管豫东豫西10个县的话,经济实力也不会大打折扣!还有的开封人说:如果当初黄河铁路桥从开封附近通过,省会就不会搬迁了!开封人还说:省会如果按照一省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建设的话,也没有必要搬迁。首钢不是从北京搬走了嘛!如果……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二00五年五月二十二日,美国《纽约时报》在评论版中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著名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的评论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这篇从中国中部城市开封发出的评论,回顾了一千年前全世界最繁荣城市开封衰败的历史,提醒美国人,中国正在复兴,美国切不可骄傲自大。克里斯托夫在文章中写道:在一千年前,世界最重要城市是黄河边上的开封。文章写道:当我在开封市内闲逛时,我就问当地一些民众为什么开封现在不如古代繁华,虽然一些民众对美国很羡慕,但更多的人还是坚持认为,开封正在复兴,整个中国更是如此,中国将恢复世界领导者的地位。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开封市郊的一个年轻女农民王瑞娜(音译)说,“中国现在经济很繁荣,再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将追上美国甚至超过美国。”文章还写道:在黄河边上,我遇到了一位七十岁的老农民,他名叫郝旺(音译),他从来没有上过学,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他的后代却完全不同。他自夸说,“我的两个孙子都在念大学。”然后他开始说自己家里有电脑……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二00五年,郑汴一体化正式实施,开封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复兴步伐加快。区划调整全面实施,城区面积由80平方公里扩大到150平方公里,杏花营组团全面进入开发阶段。免除了农业税,农民实现减负增收。开封大力开发“对外开放年”活动,招商引资硕果累累。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二00六年,郑开大道建成通车,郑汴公交、金融、旅游、电信、质检同城化启动。日南高速公路开封段、大广高速公路开封段、大广高速公路开封东连接线建成通车。兰考农民田洪林单骑重走长征路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朱仙镇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村镇。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二00七年,五月六日,首届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隆重举行。“鸟巢”建设者、开封籍农民工翟树森成为感动河南的民工明星。开封被国务院确定为中部老工业基地城市,享受中部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十二月十七日,开封火电厂2×60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通过国家核准。该项目动态投资45.6亿元,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封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十二月十九日,以开高公司为主体的中阀科技在美国成功上市。

《省会迁郑记》,真实记录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全过程

二00八年,一月十五日,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保护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中国木版年画联展、《朱仙镇木版年画》邮票首发开幕式在汴举行。五月,汶川大地震后,开封各界人士纷纷奉献爱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五月二十七日,开封和广东省阳江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六月七日,中国书法名城开封命名授牌仪式举行。七月二十六日,北京奥运火炬在开封成功传递。九月二十六日至十月八日,第十届亚洲艺术节在郑州、开封两地举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