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金庸|笑傲江湖,传奇一生

10月30日,武侠小说泰斗金庸于香港病逝,享年94岁。


先生已随桃花去,

人间再无侠客行。

如果用一句话证明你看过金庸,大家脑海浮现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

这是金庸先生用来描绘《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这一角色的一句话,今天重新读起来,我们却从中看到了金庸先生自己的影子。他就像“桃花岛主”一样,高超、沉静。动则惊天骇浪,静则处乱不惊。

悼念金庸|笑傲江湖,传奇一生

出身书香门第

难掩侠之锋芒

很多人好奇,金庸到底,跟他笔下的哪个人物比较像。

他说,“我愿做天龙八部里的段誉,他身上没有以势压人的霸道,总给人留有余地。”

金庸原名查良镛,

1924年,出生在浙江海宁的书香世家。

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

进入现代,还出现过实业家查济民、教育家查良钊、翻译家诗人查良峥(穆旦)。

悼念金庸|笑傲江湖,传奇一生

年轻的查良镛

而查良镛族谱旁系嫡亲关系中,

有很多大家熟悉的名字: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

蒋百里——金庸的姑父

钱学森——金庸的表姐夫

琼瑶——金庸的表外甥女

……

悼念金庸|笑傲江湖,传奇一生

在书香环境的熏陶下,金庸度过了安逸的童年时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3岁的金庸随学校南下,开始了千里跋涉的流亡之旅。由安至危、由富到困,但金庸没有在战乱的颠簸流离中颓丧。


15岁的时候,金庸和两位同学一起合作,编了一本《献给投考初中者》,根据招考的题目,做些模范答案给学生看,这个书做得很成功,让他们赚了很多的钱。


有人说,金庸是最会赚钱的文人侠客,这一点,金庸在中学时候就已颇显锋芒。而看起来温和宽厚的金庸,年少时性格也有十分狷狂的一面。

悼念金庸|笑傲江湖,传奇一生

1960年金庸与电影《神雕侠侣》演员在一起

求学期间的查良镛,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外交官。

但是事与愿违,

时代选择了他,他也成就了时代,

或许一身侠义的查良镛,注定要拿起笔,

去写下这个时代的伤痛和故事。

从查良镛到金庸

一支笔,写下一个时代

命运弄人,时代造人,

他一生未实现外交官的理想,

却把他带进了人生的另一个方向,

那就是拿起笔,投身报业。

悼念金庸|笑傲江湖,传奇一生

1946年秋天,《大公报》刊登启事:

应聘者蜂拥而来,竟多达3000人。

查良镛凭借自己的才华被千里挑一,

进入上海《大公报》,正式步入了报人生涯。

1948年,查良镛被派到香港工作,

1950年,《大公报》旗下《新晚报》创刊,

比武擂台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于是灵机一动,邀请编辑陈文统连载武侠小说。

结果,小说连载后引起轰动,

自此打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门。

悼念金庸|笑傲江湖,传奇一生

这部小说叫做《龙虎斗京华》,

陈文统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梁羽生”。

1955年2月初,

梁羽生的《草莽龙蛇传》快连载完了,

但他还没有想好下一部写什么。

罗孚便只好找到另一个武侠迷查良镛:

“梁羽生顾不上了,只有你上了。”

于是查良镛的武侠处女作《书剑恩仇录》问世,

反响甚至超过了梁羽生。

他将名字最后一字一分为二,

署名“金庸”。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评


我们时常感慨,

金庸武侠世界刀光剑影、风云变幻,

殊不知,金庸的报业人生亦不输他武侠的江湖。

20世纪50年代后,香港风气复杂,

走到哪里,都是一片说谎声。

金庸忍不住了:“我必须发声。”

于是,他找到昔日同学沈宝新,

两人一起出资,创办了《明报》。

《明报》的立场非常鲜明:“不左不右,绝对中立”。

《明报》中立敢言是其一,

心系民生更是它作为文人报纸的精髓。

悼念金庸|笑傲江湖,传奇一生

办《明报》要十万块,金庸自己就出了八万,

他将自己写小说和稿子赚的钱全部投了进去。

当时他一边写小说,一边写社评,

小说要八九百字,社评要一千多字,

每天一睁眼,就有两千字的稿子等着他,

还要关注国际时讯,精力消耗很大,

经常腾不出时间吃晚饭,

他一边写,报纸排字工在旁边等他。

但金庸从未停止正义的发声,

他把写社评的精神,也灌注到小说中,

把家国天下的情怀,融入骨血。

如此这般,他便成为了某些人的眼中钉,

有人放出话来:要消灭五个香港人,

排名第二的就是金庸。

悼念金庸|笑傲江湖,传奇一生

金庸却大义凛然的说:

“我虽然成为暗杀目标,

生命受到威胁,内心不免害怕,

但我决不屈服于无理的压力之下,

以至被我书中的英雄瞧不起。”

但最危险时候,金庸还是去欧洲躲了一个月,

连载的《天龙八部》只好找倪匡代笔,

一个月后,金庸回到香港,

倪匡笑着对他说:“抱歉抱歉,

我讨厌阿紫,所以把她的眼睛写瞎了。”

(注:后来金庸又把阿紫写复明了。)

悼念金庸|笑傲江湖,传奇一生

金庸和倪匡

就算情况危急,金庸也丝毫没有退缩,

他又撰写了政治寓言小说《笑傲江湖》,

和社会问题小说《鹿鼎记》。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就是金庸的真实写照。

他曾说:“写小说是副业,办报纸是主业”。

他既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金庸,

更是“为国为民、以笔为戈”的查良镛。


生就是大闹一场

然后悄然离去


1972年,48岁金庸封笔,

1989年,《明报》30周年,65岁金庸卸任社长职务,

2005年,81岁的金庸到剑桥读书,

2007年,83辞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职务,

2010年,86岁的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悼念金庸|笑傲江湖,传奇一生1989年金庸在明报大厦办公室

在英国剑桥读书时,

80多岁的金庸同普通学生一样,

背着双肩包,里面放满了课本。

有一段时间金庸还会骑着车上课,

但因为太太担心会发生危险而就此作罢,

有学生想找金庸拍照,签名,

金庸说:“我现在是学生,不是作家。

等我不是学生的时候,

我再和你坐下来一起吃饭、喝茶。”

到他的年纪,他已经看透了人生,

不为学位,只为学问”。

想做什么,便随性而为。

悼念金庸|笑傲江湖,传奇一生

有人曾经问他:“人生应如何度过?”

金庸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人生在世,去若朝露,转瞬而逝,

仔细想想,一个人的一生,

为何不可以是一部武侠小说,

前半生心怀侠义,纵情而为,

后半生心怀敬畏,有不断向学之心,

恰如金庸本身。

悼念金庸|笑傲江湖,传奇一生

古龙去世时,乔奇为他写: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金庸去世,怕是没有人有资格且能为他写这样一幅挽联。

不过,他这辈子不早已为自己写好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注:金庸曾把所创作小说名称的首字,连成这副对联,分别为:《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

哪里还有能压过这十四个字的。

悼念金庸|笑傲江湖,传奇一生

最后,以一首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的词,作为结尾。

《洞仙歌·本意

输赢成败,又争由人算。
且自逍遥没谁管。
奈天昏地暗,斗转星移。
风骤紧,缥缈风头云乱。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梦里真真语真幻。
同一笑,到头万事俱空。
胡涂醉,情长计短。
解不了,名疆系嗔贪。
却试问:几时把痴心断?
——金庸《天龙八部》

悼念金庸|笑傲江湖,传奇一生

金庸之后,再无武侠。

愿有天堂,江湖不忘!

再见,金庸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